<p class="ql-block">沈阳市,古称盛京、奉天,辽宁省省会。</p> <p class="ql-block">沈阳是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清朝,沈阳一跃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清朝初期的皇宫,在清朝迁都北京后被称为“陪都宫殿”或“留都宫殿”。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皇家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乾隆三个朝代的兴建,历时近160年,形成了现在100余座建筑、500余间房间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的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分东路、中路、西路三部分,东路建筑以大政殿和十王亭为代表,展现了努尔哈赤时期的建筑风格;中路建筑则见证了皇太极的继位与清朝的兴盛;西路建筑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增建。</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是沈阳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八条垂脊上各立着一个琉璃烧制的蒙古力士,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成,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小青楼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由于地处旧居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并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 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来东北不能不看二人转,把二人转推向全国的赵本山就是辽宁省人。二人转史称蹦蹦,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人转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无尽的故事与风景,我要去细细品味,慢慢看看。已步入老年的我,踏上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仅是在追寻远方的风景,更是在夕阳的余晖中,编织属于自己的金色传说。每一步脚印,每一声笑语,都在为生命的长卷添上绚烂的一笔,留下那些温暖人心、值得回味无穷的美好瞬间,让心灵在旅途中再次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