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自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耳顺之年得三高,自愁自解脑后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旅游观景身心好,娱乐保健有妙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邕州翠影笼簿纱,下龙碧澜拂风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河内巴亭听细语,恰逢生日远离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甲辰年亥月十六于越南下龙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稀之年有余, 幸逢我生日之季,却从西安飞抵南宁经芒街到越南旅游,在异国他乡旅行中,同行的乐友给我唱生日歌,以饮料代酒祝生日快乐,过了个别有风味的生日,是今生难遇的。这个生日也使我思绪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大跃进年代上小学。低标准、瓜菜代城市精减人口时随父母从甘肃的城市回到陕西的农村。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刚上到初中三年级,适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课停了,所谓的串连到西安,实质是进城逛了一圈。后来又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徒步大串连,跨跃了陕、晋、冀三省,长征走到北京。但是初中三年级没念完,又回乡务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荒费了三年的学业,1970年中学恢复办学,我又上了两年高中。73年先推荐预选,7月在县上参加统一的大学招生考试。经过体检、笔试、面试,只记得数学考了95多分,当时的志愿填写的农学和医学,按成绩被录取上了。但天有不测风云,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编者按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并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受当时的政治风向影响,所以我们考试的成绩不作为大学录取的依据了,我又陷入一脸茫然。农村的青年,没有关系,没有依靠,没有背景,距县城又远,消息闭塞,是没有指望考大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苍天有眼,县上经过几番折腾,我终于还是圆了上大学的梦。想起我一生的艰辛是无法细说的。前边说的在青少年时的曲折历程,只是苍海一粟。虽然说岁月磋跎,道路坎坷,但最终还是岁月静好!特别是这一路既领略了异国风情,又享受了同行的乐友关照和祝福。尽管家人不在身边,但有人祝福的季节特别温暖,真正的友情风雨同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