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首(上集)~~在那难忘的年代里

张廷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是一个40后,本文记述的时间从1942年到1963年,共20年时间,在这些年代里有许多亲身经历的难以忘却的事件和故事。既有旧社会在战乱灾荒年的艰难经历,也有解放后在各个社会运动中的见识和参与。虽然故事很多,但受篇幅限制,不能尽情展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本文是图文版。但在那样的年代里,很少拍有自己的照片。文章里所采用的照片,虽然大部分是从网络上选出来的,但都是和我那时经历的情景相似和相近的,完全可以把那时的真实情况表现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岁月回首》图文版分为上下两集,本文是上集,“在那难忘的年代里”,跨越20年时间;下集是“在当铁道兵的年代里”,也是跨越20年时间。这两集图文,基本上涵盖了我前半生40年里所经历的主要事件和故事,对家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阅看和保存价值。.</b></p> 一、解放前(旧社会) 我在这里出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可能是1939年拍摄。这是我出生的家乡~河南省温县后杨磊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7月11日我出生在这里。真是生不逢时,村镇被日本鬼子占领,还在发生着百年不遇的大旱灾。</b></p> 1、河南大旱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下大旱,历史罕见。庄家旱死,颗粒难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家里人都在地里 抗旱,昼夜不停用辘轳绞水,想挽救快要干枯的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刚出生三天,没有人给母亲做饭,没有人帮助洗洗涮涮,都是母亲下床自己操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饥饿难忍的人们,用谷糠、树皮、草根充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因此大便干结,痛不欲生。母亲只好用纺线的木椗,一点一点的帮他剜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能坐在家里等死!许多人都拖儿带女逃离家乡,去外地寻求活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路在何方?前途渺茫。干粮吃完了,以后吃什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苍苍,路茫茫,逃出来容易,活下来难啊。</b></p> 2、日本鬼子来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38年2月28日,驻在沁阳的日本安田部队侵入温县,在村镇建立据点。经常对各村打炮和扫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鬼子一进村就气势汹汹,杀人放火,无恶不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11月一天凌晨,街上人们听说鬼子要进村扫荡了,都惊慌失措地往村北的杨树林里跑。父亲和母亲镇定下来后,才发现把正在床上熟睡的我忘记抱来了。父亲立即返身冲回家把我抢出来了。再晚一会,小命难保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几个日本鬼子冲进我家,拉着正在发着高烧的父亲为他们带路,父亲没有答应。鬼子就用刺刀架在父亲的脖子上进行威逼,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鬼子们确认父亲真的在发高烧时才愤愤离去。</b></p> 3、蝗虫大灾荒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3年秋天,温县蝗虫成灾,几乎把庄家全部吃光 ,收获无望了。去年的旱灾又逢今秋的蝗虫灾害,加之日本鬼子不断侵扰摧残,人们简直没有活路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民们无可奈何,只好互相结伴逃出去寻求生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母亲带着我和哥哥也加入了逃荒大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虽然成群结队的逃出来了,但还不知命运如何?冬天快要来了,到时如果没有找到栖身和吃饭之处,恐怕不饿死也会冻死。</b></p> 4、母子逃荒路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叔父的带领下,母亲带着我和4岁多的哥哥,还有街坊的几个人离开家乡逃出来了,准备一起到商丘分路。我因奶水不济,身体虚弱,都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成了母亲的负担和全家人的忧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郑州兵荒马乱不通火车了。有外出经验的叔父,带着我们准备绕道从沁阳水北关火车站乘道(口)清(化)铁路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赶到沁阳水北关火车站一看,真吓人啊!车站里人山人海,都是等待坐火车外逃的人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叔父委托原在商丘做生意的朋友,千方百计的帮助我们买上了火车票。在叔父的带领下,我们在争相上车的人群里,用力往车厢门挤去。维护上车秩序的日本鬼子,吼叫着用警棒乱扫乱打。咣的一声,母亲的头上被打了一棒,立即起了个大包。母亲顿时眼冒金花,站立不住,好在人挤着人,没有倒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是经常出门的叔父有经验,不但挤上了车,而且还抢到了座位。大家关切的问母亲还疼不疼啊?母亲说:“能挤上车就谢天谢地了,还管它疼不疼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火车一路走走停停,能把人活活气死。刚在焦作住了一晚,到了新乡站又不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鬼子为了运输焦作煤炭,抢占并管理了道清铁路(后延长到沁阳水北关)。这是住在道口的日本鬼子。他们前后共掠夺了焦作煤炭400多万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道口站下火车后,艰难的在河滩上步行了10里路来到黄河三里河(白马津)渡口,乘船顺流而下,到达了开封地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封火车站人山人海,到处都是逃荒的人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身体虚弱的我, 经过这三天的折腾,两眼紧闭,一动不动。廷俊娘看我没有多大活着的希望,劝母亲把我放到车站别要了。我们住进旅店后,叔父买了二两白糖,找来开水,喂我喝下后慢慢恢复了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开封乘火车来到商丘下车后,在叔父帮助下,同来的廷俊娘去山东成武县了,国祥伯等人去遂平了,我们也准备去确山县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叔父给我们母子三人顾一辆毛驴车,让他把我们送到安徽界首母亲婶子家,然后再去确山县大王庄外祖父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上路上快马加鞭,经过安徽亳州,在天快黑时,我们顺利的到达了在界首做小生意的母亲婶子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次日早上,母亲婶子给我们顾了一辆独轮手推车,把行李放车上,让我坐车上,让他把我们送到确山县大王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上晓行夜宿,也记不清过了多少村镇,这天晚上,在平舆县的射桥镇住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这天到达了汝南县城。据说这里离确山县还有90里路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天一亮,我们就上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途中,经过连续几天的颠簸,虚弱的我完全陷入了不省人事的昏迷状态。推车人建议母亲把我放在路边别要了,让走不动路的大孩子坐在车上,这样可以两个 保一个。母亲非常无奈,狠狠心,把我包好放到路边了,换哥哥坐上车继续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母亲不死心,边走边回头观察我。突然,母亲又返身跑过去把我抱来了。她对推车人说:“这孩子没有大病,是饿的。我既然把他带出来了,不能半路扔了,他就是死,也要让他死在我怀里,我一定要把孩子带到确山。”又走了一会,路过一个小村庄。推车人去村里找来水,又喂我吃点东西,我慢慢睁开眼睛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推车人见此情景,顿生恻隐之心,对母亲说:“让小的和大的都坐在车上吧,到确山时有钱给我加一点,没有钱就当我行好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紧赶慢赶,在天快黑时找到了确山县大王庄外祖父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进家门 ,外祖母就连声说:“来了!来了就死不了啦!”,外祖母把我抱起来又是喂水又是喂饭 。第二天她把一件旧衣服给我改装成小棉袄穿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在外祖母一家人的照看下,我逐步恢复了健康,也会走路了。每当外祖父从外边回家,我赶忙给他搬小凳子,拿烟袋火柴。外祖父很高兴,对母亲夸我说“这孩子很聪明,有眼色,你将来还要享这孩子福哩!”。</b></p> 二、温县第一次解放(1945.8.3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1945年8月31日,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盘踞在温县文庙里的日本鬼子。9月1日,温县第一次解放,建立了温县民主政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12月初,叔父从老家来到确山大王庄,接我们母子三人回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活了两年多的确山大王庄。在确山火车站坐上了开往遂平的火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遂平站下车后,准备走近路直奔巩县孝义镇扁鱼沟黄河渡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只好住下来等雨停了再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叔父在遂平街上饭店,遇见了从汉口贩卖地黄返回的本村李长庚等人。叔父借他的手推车让我和哥哥坐上向巩县黄河渡口走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快到渡口时,天忽然飘起了大雪,我们冒着大雪回到家里。廷俊娘看到我不但没有被扔掉,而且还长得又白又胖,十分惊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确山县大王庄,虽然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它却是个救我们母子三人生命的有恩之地。后来,我在1991年6月和1992年10月两次来到大王庄。看望了大妗全家和三舅全家,寻访了当年住过的房子的旧址,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b></p> 6、还乡团回来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温县第一次解放时,进行了斗地主分田地的土地改革。一天下午,我参加了在北街会场召开的群众大会,在我本家哥张廷举的主持下,对地主张树梅和他老婆进行了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贫农们分到了地主家的房子,牲畜,农具,家具等,非常高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内战。10月13日国民党还乡团气势汹汹地回来占领了温县各地,进行反攻倒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是要求把分到地主家的田地,房子,农具,家具等物品全部退还给地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是把未来得及撤退的温县300多名区村干部进行镇压。其中有我们四区的区村干部7人。我看到还乡团把他们带着游街后,在村东边一条南北路上处决(其中有我们村村长张邦垣)。</b></p> 三、温县第二次解放(1947.4.12) 1、第二次土地改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4月12日,解放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温县罪大恶极的还乡团,温县第二次获得了解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1948年3月,温县开始了第二次土改。但部分贫农鉴于第一次土改的教训,担心共产党坐不长,分到的东西不敢要。后经土改工作队反复动员才完成了分配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把地主的土地分给贫雇农,达到耕者有其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杨磊大街两旁,摆放了许多从地主家搬来的农具,家具和其他物件。父亲是分配小组成员,我和哥哥也跟着跑前跑后看热闹。</b></p> 2、不幸身患重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1948年后半年,我被传染了一种病,当地叫“大肚皮病”,引起了脾脏和肝脏腹水肿大。那时,凡是被传染了这种病的孩子,因本地不能治疗都会死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病情在一天天恶化。父母亲在下地干活时,让我坐在街门口的石墩上看人。我知道我已经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有气无力的坐在这里,一天天消磨着时光,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父母亲一有时间就给我揉肚,想把肿块揉化。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看着我,除下焦急就是无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父亲听街坊张继彦说,古贤村有一个刚从 西安回来的西医,能治好孩子们的“大肚皮病”,医药费需要8斗小麦。但当时我们家半斗也拿不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1月初 ,解放军攻打新乡前,在怀庆府各县征召支前担架队1千多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村集街张福玉的儿子在册。他担心儿子上前线牺牲,提出愿拿出5斗小麦为酬谢,找人替儿出征。父亲为了救我,准备豁出老命来换我的小命,便立即答应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12月15日,父亲把领回的5斗小麦立即送到古贤村医生家里,并答应欠下的3斗回来凑齐补上。因为父亲很快就要出发支前,不能带我就医,把我送到离古贤村不远的晁肇村大姑家,委托她每天带我去打针治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2月17日 ,父亲冒雪赶到沁阳城(怀庆府)的广场集中,接受部队首长的检阅。有幸的是父亲因年纪大不合格没有被选上。父亲喜出望外,当天晚上返回家里。我在大姑家住了12天,打了10天针痊愈了。在大年除夕晚饭后,父亲把我接回家里,全家人转忧为喜,高高兴兴地过了个好年。</b></p> 3、我上学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建立在前后杨磊村之间的张氏宗祠里,1924年就有了,历史悠久。解放后名字叫温县第三完全小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1951暑假后开学时,我报名上学了。我学习非常用心,初小毕业时,被保送上高小班(那时,是温县四区唯一所完小,不好考上)。高小毕业时,我又被保送上温县四中。街坊邻居都夸我有志气,很争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毕业照片,也是我长到14岁时第一次正式照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我1957年7月高小毕业证书。尘封了45年才发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上小学期间,国家百废待兴,百乱待平,开展了多项政治运动。我在学校老师带领下,都积极参加了。</b></p> 、(1)镇反运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12月~1951月10月,在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2月20日,温县统一行动,将那些罪大恶极的还乡团成员,在一夜之间全部逮捕。温县人民法院在后杨磊村北街会场召开公审大会,我们学生也参加了。对逮捕的10多名四区还乡团成员进行了诉苦和公开审判,为人民报了仇,雪了恨。</b></p> (2)、抗美援朝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期间,我们杨磊完小全体师生多次在杨磊各个街道组织游行示威活动,我和同学们群情激奋,举着用彩色纸做的三角小旗,高呼着反对美帝和支持抗美援朝的口号,老师们还在十字街口发表了情绪激昂的演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带着“香玉剧社”在河南各地和广州等地进行募捐义演,把所有门票收入交给国家,购买捐献了一架战斗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常香玉还带着“香玉剧社”59人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部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我们学生也都响应号召,把家里的废铜烂铁交给学校,支援国家制造枪炮子弹。</b></p> (3)、三反五反运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1年底~1952年10月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我们杨磊完小全体师生手举彩色三角旗,到杨磊几个街道游行示威。老师们在每个街道十字口,宣讲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伟大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反五反主要针对干部和城镇工商业者,在农村举办的活动不是太多。</b></p> (4)、农业合作化运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1953年到1958年,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发展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我们家积极报名入社,把一头毛驴,犁耙等较大型农具都登记作价入到社里。</b></p> 4、温县四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图为温县四中后来的校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7年开始上四中后,除下完成学业,还参加了多个政治运动。年轻的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在政治上得到了锻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在杨磊小学东边,新建一所温县第四中学。招收了第一届两个班新生。1957年6月,杨磊小学两个六年级毕业班选拔我为保送生,直接升入温县四中。我和家里人都十分高兴。开学时,我被编入中三班,直到1960年7月毕业。那时同学们学习都很刻苦努力,毕业时90%以上都考上了高中和中专学校。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一届。</b></p> (1)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7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及时地进行了有关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教育。语文课选择了人民日报的有关社论作为课文进行讲授,音乐课选择了反右斗争的歌曲进行教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在整风运动开始时,学校实行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1958年元旦,在开学第二天,学校院子里西边的墙壁上贴满了老师们写的大字报。我和同学们感到很惊奇,昨天还是风平浪静的,怎么一夜之间,出现这么多的大字报。我和同学们走过去一张一张的观看。内容大部分是对国家统购统销政策不满,对学校领导(党支部书记)乔尚先有意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1958年2月,学校放假半个月时间,老师们集中到县里参加整风运动。开学后,发现不少老师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被划成极右的老师停止了工作,在学校进行劳动改造;被划成中右的老师还可以继续给我们上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在一天晚上,二年级两个班同学和老师们集中在我们教室,斗争批判 被划为极右的学区老师夏喜善,几个青年教师对其拳打脚踢,进行残酷斗争和批判。让人看到心惊胆寒。</b></p> (2)、向党交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的反右斗争还没有结束,紧接着在老师和学生中,用半个月时间,开展了“向党交心活动”。要求大家“交黑心,换红心”。老师们写大字报,学生们写小字报。教室后墙设有“交心台”。凡是写的比较多的同学就可以上“交心台”,上了“交心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的同学就可以自由活动了。遗憾的是我头两批没有能上“交心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后来得知,同学们所交的所有“黑心”,被班里的交心小组整理后装入了个人档案。我在部队入党和提干时,被有关领导看作是政治问题,还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交心活动结束后,县里又给老师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来个右派分子补课。凡是”黑心”交的多的老师,又被补划成了右派分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发生这些事真让人哭笑不得。自此,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胡言乱语了。</b></p> (3)、建校劳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50年代初,温县只有一所中学。1955年开始,又筹新三所中学。其中在我们乡镇新建了温县第四中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由于资金不足,为了节约运费,建房用的砖瓦全部由我们学生去5里远的西虢砖瓦窑运回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杨磊完小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中学建校抬砖劳动,一直干到1960年毕业,虽然同学们的劳动给学校节约了开支,但却耽误了学生们不少学习时间。</b></p> (4)教育革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1958年暑假过后,在学校开展了教育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是文字改革。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简化汉字。为了阅读方便 ,规定以后的文档排版由原来的竖排改为横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学校语文课利用一周时间,让同学们学习新编的汉语拼音字母。停用过去的老式拼音字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是改革专业设置。初中一二年级各设置一个农业技术专业班,一个普通中学班。我经过报名后,分到了农业班。但实行了不到一个月,又撤销了农业班,恢复到原来的普通初中班。</b></p> (5)、四集体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11月开始,学校实行了四集体。即集体学习,集体吃饭,集体住宿,集体劳动。我家虽然离学校不远,但学校要求我必须统一到前杨磊村赵占吉家住宿和吃饭。当时,住的是用麦草打的地铺,吃的是玉米面做的稀糊涂和蒸红薯。大概实行了两个月时间,因为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健康,上级通知停止了。</b></p> (6)大办钢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8月17日,中央号召全民掀起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当时的口号是15年我国的钢铁产量一定要超英赶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9月暑假过后,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学校没有按时开学,让学生们跟随本村大人去沁阳北山参加大办钢铁。一天晚上,杨磊公社的一座临时工棚因下暴雨坍塌了,砸死了7个人,公社鲁书记也受了处分。因此没有再增加学生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后来,公社又号召大家把家里的废铁饭锅捐献出来,为大办钢铁做出贡献。</b></p> (7)三面红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为了加快 社会主义建设速度,1958年,全国先后开展了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村,一个乡镇将各个高级社合并为人民公社,实行了政社合一。</b></p> (6)生产队大食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成立了公共食堂。各家各户粮食、铁锅上交,不准冒烟做饭。生产队根据各家人口、劳动力实行定量在食堂打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当时,生产队粮食不够,每天就是高粱面和玉米面稀糊涂,杂粮馍,红薯等,根本吃不饱。营养不够,父亲和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加上干部们的浮夸风和共产风影响,食堂难以为继,群众意见很大。1959年5月,中央决定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在全国实行百日休整,让农民休养生息,恢复健康 。</b></p> (7)浮夸风和共产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一些地方干部,为了迎合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形成了以虚假、夸大的工作成绩向上级汇报的坏作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运动中,农村基层干部中刮起的一种不正之风。借“共产”或“公有化”的名义“一平二调三收款”,肆意侵害农民利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记得一天,大队干部选中了我家南院一棵又高又粗的榆树,准备伐倒后运到北山炼钢厂。父亲提出异议时,干部们说:“现在是共产主义了,这树不是你的?是国家的!连你和你们家都是国家的。你说你还有啥啊?”父亲只好默认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当时,各大报纸经常登红色“号外”新闻,吹嘘钢铁元帅升帐,农业亩产放卫星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农村,正是因为干部们的浮夸风,上级按照虚报的产量让卖余粮,结果把农民们的口粮都当作余粮卖给国家了。因此,才造成了农村饥荒的发生。</b></p> (8)反右倾运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8月,中共中央在全国决定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农村的干部们怕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帽子,就鼓吹“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虚报谎报产量,坑害了广大农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城市干部也怕戴右倾帽子,睁着眼睛说瞎话,打着红墙旗,敲锣打鼓,向党报喜,产量放卫星,指标翻几番等。</b></p> 三、留校任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0年6月份,温县文教局在全县的中学毕业班进行了三次统一考试,我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并信心满满地准备报考郑州铁路医学专科学校(5年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没有想到,6月底,学校通知我留校当教师。当时那种政治氛围,我别无选择,只好勉强同意了。学校很快帮助我办理了农转非户口和粮食关系,并给我发了21元的7月份工资。还要我搬到学校住宿,在老师食堂吃饭。同学们看到后很羡慕,但我内心里却高兴不起来。</b></p> 1、温县12中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0年9月1日,我拿着温县文教局的调令,步行了40里乡间小路,找到了建在徐保村“遇仙观”里的温县12中学。教导主任王世全分配我担任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俄语课程,就这样,我第一次出了远门,在一个陌生的学校当了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上午,我开始给学生上课了。我那时18岁,个子不高,穿的也不好,还不像个老师的样子。我走进教室,学生们都用惊奇的怀疑的目光看着我,通过我上这一堂课,同学们信服我了。下课时,同学们都用满意的目光送我走出教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60年9月,全国实行“百日休整”。停课期间,老师们被安排到学校附近的生产队各个食堂吃饭。我在那个食堂一连吃了半个月的红薯。后来,我和毋立继等四位老师组成工作组,被派到沁阳县王召公社彭城大队,用了20多天时间,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帮助生产队建立“三奖一包四固定制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1月,县委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时,把我所在的温县12中学合并到温县七中(北冷村)。我和杨长庚校长被调到新建的北冷公社中心校工作(公社教育办公室)。</b></p> 2、北冷公社中心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冷公社中心校设在北冷小学,主要职责是管理公社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61年5月,根据县委指示,北冷中心校对北冷公社各学校在1959年被错误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十多名老师进行了甄别平反和摘帽,并恢复了他们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6月,全县城乡三级开展了打击坏分子运动。学校对教师队伍中严重体罚打骂学生的老师打成“坏分子”,然后送到县城进行集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10月,北冷中心校撤销。我被留在北冷小学当教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3、南贾小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温县南贾小学建在一个名叫“清凉寺”的庙宇里,是温县一所重点小学。校长王景洪,原是我在杨磊完小上学时的老师。1962年2月,当他得知我在北冷小学当教师时,通过文教局把我调到了南贾小学任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62年底,王校长从县文教局开会回来告诉我,县里正在开展征兵工作,文教系统有3个指标,要求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军,我给你报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63年1月,我被批准应征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六师第二十九团当兵,直到1983年1月转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024.12.1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接:岁月回首(下集)~在当铁道兵的年代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