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这句诗描绘了泉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状态。其中,“半城烟火”指的是泉州丰富的市井生活和文化气息,“半城仙”则形容其如仙境般的美妙和超脱。</p> <p class="ql-block"> 泉州,是我这次行程中最喜欢的城市,今天要去两个传统村落及洛阳桥。</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潮州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我这次行程,一次性看了两座名桥,还有潮州的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走在石桥上,内海已经退潮,三五位渔民正在采牡蛎,可是这样的生存之道毕竟辛苦。</p> <p class="ql-block"> 浔埔村位于泉州晋江入海口,其背倚鹧鸪山,三面临海。靠捕捞鱼虾、红鱘为主业,且盛产红鱘,故称鱘埔。鱘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一同被誉为福建三大渔女,是闽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蟳埔女以头戴鲜花做的“簪花围”而著称,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同“行走的花园”,诉说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朴实向往。</p> <p class="ql-block"> 梧林,是一座充满闽南风韵的古村。在城市渐渐同质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能将闽南特色村落保存得如此完好,多少有些让人意外。</p><p class="ql-block"> 闽南话把房子叫厝。闽南红砖古厝,红砖红瓦,艳丽恢弘,尽显建筑之张扬,而内在则质朴端庄。梧林正是这样的古村,梧林不止有红砖古厝,还有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和不可磨灭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梧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岁月悠悠,闽南人在这里建造了属于自己特色的建筑。直至清末民初,随着大批梧林人旅居南洋,村子才迎来了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朝东楼,是旅菲华侨蔡朝东宅邸,始建于1930 年, 辅楼顶楼有一平顶六角凉亭。门楼面西北,二层上有装饰蔓草纹的拜占庭式穹窿尖顶。该建筑虽未完成装修,但多处用水泥塑成的勋章、花卉、蔓草纹等装饰,充满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修养楼,俗称“枪楼”,地标性建筑,建于1934 年 三层碉楼。 建筑四面围廊,二层起围廊四角立科林斯柱支撑,形成“四面八柱”构造。二、三层内壁间、廊道中开着里大外小的枪孔,便于朝不同方向射击。该建筑精巧的欧式建筑塑花工艺和借助造廊技术,是梧林建筑群中西洋建筑工艺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侨批馆,建于1938年,坐西北朝东南,三层红砖洋楼,由主楼和石埕组成, 为方便家乡侨胞、侨眷,蔡顺意投资建设侨批馆,惜逢日寇入侵,未能完工,余下款项悉数捐予政府支援抗战。侨批馆转作梧林小学校舍,也被称为“旧学堂”。</p> <p class="ql-block">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胸怀祖国楼的两位主人蔡怀紫和蔡怀番,两人从小在菲律宾交往密切,是梧林蔡氏的族亲、是志趣相投的好伙伴、是战场上的莫逆之交,也是生意场上的最佳合伙人。这座故乡的番仔楼,见证了他们兄友弟恭、胸怀祖国。</p><p class="ql-block"> 梧林是闽南著名侨乡,拥有两大特色:精美的番仔楼建筑群和一大批心怀大爱、心系桑梓、胸怀祖国的华侨志士。以蔡怀紫、蔡怀番为代表的海外梧林人把殷殷爱国情都凝聚在故土这些番仔楼的一砖一石当中,这是值得梧林人世代传承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泉州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这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 计划中的五店市、清源山、少林寺、崇武古城、洛伽寺,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都没有来的及去,留点遗憾,争取再去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