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石桥以后成村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盛唐以前的将近一千年里,高陵由于有泾河水的润泽成为了真正的富庶之地。可是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渠水淤泥的沉淀而导致流量减少,加上当时的水政混乱不堪,上游强霸的截流,渠水根本就流不到高陵,再加上苛税不减,民怨载道,当时的县令刘仁师对平民的疾苦痛心疾首。他看在眼里,决定重新修渠,期间辛苦奔波,亲自勘查地形,提出变更渠道的设想,陈述上奏朝廷,经过坎坷曲折的漫长奔波,获准动工。当工程完成十之七八时,上游泾阳权绅收买术士,上言皇帝:“渠旁有高祖故墅龙跃宫,不宜动土”。皇帝即命京兆尹制止。刘仁师不畏皇权,为民请命,冒死拦截丞相车驾,极力控告其贿赂术士的勾当,备诉原委,请求奏明皇帝,否则以死请奏。丞相彭源公深为感动,回京后即当面向皇帝说明了真相,次日,帝下诏准继续动工。是年底,渠起堰成,灌溉数千亩,致使高陵富饶稼茂,家给人足。</p><p class="ql-block"> 五渠之一的高望渠,经过县城南三里处一路向东奔流,民人用这渠水灌溉庄稼获得了丰收无不感谢刘县令。</p><p class="ql-block"> 渠修成了,但却阻碍了北边县域车马通往京城的出路,临时搭建的桥梁也使用不了几天,于是三年后县衙决定在高望渠上修建一座永久性的石桥,上报朝廷得到了批准,时间不长石桥就建成了。为什么叫阿石桥?一,渠在县城南三里,朝廷误解了奏章,认为此桥长是三里,便拨给了足够的银两,建成后,官员来检查,一看,啊!──这么短的一个桥就用去了那么多的银两?!因此,阿石桥被传了下来。但这种说法绝对不可能,因为实物就放在那儿,明显的欺诈犯罪,县老爷是不会干的。二,石桥建成后,关中道的乡民很少见到石桥,所以偶尔遇见常常惊讶──啊!石桥!故此名曰阿石桥。以后阿石桥旁边就慢慢的有人居住了。</p><p class="ql-block"> 明代高陵县城南边近邻的村庄少之甚少,但阿石桥(明曾称阿石)名列其中,清代又复名阿石桥。阿石桥原本有碑文,听村中老人说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阿石桥南不远处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后,那人一搂抱不住的木料后来解成板材给学校做成了桌椅板凳。</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修建西韩公路时,因阿石桥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遂于修路时拆毀。自此,阿石桥连同它的故事消失于高陵的历史长河里。</p><p class="ql-block"> 现阿石桥的遗址在村子北偏东不远处,东距西韩路中三百二十米,北距上林三路一二十米。 花果村在民国初年村中有陈姓在此搞铸造业,铸造的铁锅铁铧远近有名,故乡民称其为铧锅村。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在村边建有苗圃,人们向往未来美好的生活,也因写铧锅二字烦琐意俗,故以花果取而代之。</p><p class="ql-block"> 花果村老村堡南城墙距地铁十号线320米,西城墙距鹿苑大道路中心200米。老村堡南北宽100米,东西长130米。 </p><p class="ql-block"> 入户走访时得知,花果村有四大老户,分别是陈、梁、许、张。花果庄是花果村的一部分分支。</p><p class="ql-block"> 老村堡坐北朝南,解放前后老村堡住户分布:进了城门端北东西路中间有一座老爷庙,北边一绺(排)坐北向南从西向东分别住着何正义、何年娃、何正清、何德功、许生茂、许东京、(张志芳、志义、志明、志清)、梁西明;街道西头坐南向北住了三户人家,分别是张敬、许建堂、何荣广;进了城门南北路西坐西朝东住了三户人家从南到北分别是何田福、许年馑、许连京;进了城门路东南墙处门朝西住了一户人家,这户也就是我妗子的娘家,其祖父名子叫张怀;东西路东坐南朝北住了三户人家,从西向东分别是梁德娃、张炳顺、张恩娃。那时老村堡内就住了这不到二十户的人家,将近一半人住在了城堡外,大部分都是老户的分支,在这儿就不一一叙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村子近邻北边挖掘出一豪华的古墓,但无人知晓是谁,其后辈去了哪儿?</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花果村有一名武状元张XX(名字就看能否挖出)</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村里的张端娃,梁都喜(远征军,后人说死在了缅甸),至今孤魂未归。 </p><p class="ql-block"> 食堂化后,花果村分成了三个生产队,即安家大队三四五队。分队当儿,时三队有二十八户一百三十二人。 1984年统计村中有198户, 992人。现如今单三组就有156户560人。</p><p class="ql-block"> 现花果村还在,土地已被九境城、安家社区地铁十号线鹿苑大道站等征用,村民已全部变成失地居民了。</p><p class="ql-block"> @海阔天空2024年12月4日完稿</p> <p class="ql-block">图片 多年前梁国强带我寻找阿石桥遗址时,本人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