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雪,一直下,一直下。</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功夫,黑河城就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白雪公主的水晶宫。</p> <p class="ql-block"> 地上的雪棉被最薄处也有五十公分左右,深达一百多公分的地方更像天然的沙发床。大人们结伴走出家门,用图片视频定格雪后的瑰丽;孩子们一阵风似地扑进雪的世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小区、公园、广场,赏雪、玩雪的人们络绎不绝乐此不疲,摄影爱好者们架起高倍摄像机、遥控无人机拍摄这场雪的盛宴。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到处都是关于这场雪的图片、视频和信息。</p> <p class="ql-block"> 气象部门报导,寒潮之下,一场暴雪吹袭黑龙江。这场雪在临界地面的时候,融杂更多水汽,落到地面就有了超乎寻常的黏度、湿度。当成片的雪花落在树上,就让树木银装素裹;落在楼房亭台,就让楼房亭台披银挂霜。</p> <p class="ql-block">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一直下,一直下。白桦树修长的枝桠裹上一层一层的白纱更加妩媚,松柏厚重枝叶在粗线条银色花边的勾勒中更加妖娆。街道两旁,半圆造型的榆树被无数颗白色雪球装扮得更加饱满,纤瘦的丁香树裹着白色的纱裙在风雪中摇曳多姿……</p><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世界一场雪后,粉妆玉砌 。</p> <p class="ql-block"> 雪花飞舞遍天地,寒意渐浓入人心。大雪第一天,学校放假,老师回家,学生开始网课。大雪第二天,高速封路,客车、公交车停运。清雪车日夜轰鸣,街道两边的雪山一个挨着一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城区的街道,愈发狭窄,偶尔有车辆行驶,也是在垄沟一样的路面上蹰行。徒步的行人企鹅一样在厚厚的积雪中慢慢挪动,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会儿就白了头顶。</p> <p class="ql-block"> 雪,一直下,一直下。下了四天三夜,街道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小区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公园、凉亭、树木、楼房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整个黑河城掩埋在厚厚的白雪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梳理交通——让城市回归城市,让街道回归街道,让玩够雪的孩子们回归校园,让莘莘学子回归课堂,让城市回归熙熙攘攘,让百姓回归正正常常,党员干部走上街头清理积雪,社区工作人员走上街头清理积雪,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走上街头清理积雪……</p><p class="ql-block"> 人们走出家门,黑河城沸腾起来。大大小小的雪山拔地而起临街而立,运雪的、清雪的各种机械设备昼夜不停。</p> <p class="ql-block"> 拉不走的雪山做成雪人吧!</p><p class="ql-block"> 运不完的积雪做成雪雕、掏成雪洞、打造成雪滑梯吧!</p><p class="ql-block"> 因地制宜。在春天没来的日子里供人们观赏、孩子们嬉戏,用抖音视频、摄影图像把北方的雪带给南方,让更多人欣赏北国冰封万里雪飘的瑰丽雄奇……</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黑河城五十多年的第二次大雪,第一次是在四十多年前的一九八三年。</p><p class="ql-block"> 雪花飞舞天地寒,千山万水皆银白。一九八三年,罕见成片的雪花扑向大地。雪下了一天一夜,很多人家被掩埋在雪里,很多人家被大雪封门,进出不能。</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上初一。那天早晨,家里人齐帮合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开被厚厚积雪封堵的大门;那天,齐腰深二里地的上学路,我走了近1个小时。那天,学校班级里的大铁炉子烧的通红,坐在墙边同学的跺脚声从第一节课响到傍晚放学的最后光景;那天,深一脚浅一脚走回家,棉乌拉灌了包,一双脚的脚趾头和脚后跟红肿红肿。</p> <p class="ql-block"> 老话说,“今年地盖一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是否枕着馒头睡,我是记不清了,但那年春天去学校的二里地十分难走却刻骨铭心。一米多厚的积雪慢慢渗透到疏松的黑土地,没被充足阳光曝晒的黑土地就是烂泥塘一样。来往不穿雨靴,是出不去的。穿了雨靴、到了学校,又会闷热难耐。每天被一双泥脚弄得狼狈不堪,这份记忆就被刻在历史的扉页,想忘,都很难。</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边家十万,晓来都是水晶殿。一场大雪把黑河城变成白雪公主的水晶宫,雪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给孩子们带来冬天的快乐,却也给忙于生计、四处奔波和上班的人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这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雪,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