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众多陪葬坑中最为著名的一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面积最大,内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排列成整齐的军阵,气势恢宏;二号坑则以多兵种混合编队为特色;三号坑规模较小,主要为指挥系统所在。这些陶俑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每个陶俑的面部表情、服饰、发型乃至武器都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秦代军队的威武雄壮。</p><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和至高无上的权威,秦始皇下令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作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建造历时约36年,与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兵马俑的发现不仅是20世纪考古学上的重大成就,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尽管至今仍未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全面挖掘,但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研究和复原,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座帝王陵寝的宏伟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坑共有三个不同的编号,分别是1号坑、2号坑和3号坑。</p><p class="ql-block">1号坑:这是兵马俑规模最为壮观的展厅坑,主要由步兵组成,总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1号坑是当地农民在挖井时意外发现的,轰动了全世界。</p><p class="ql-block">2号坑: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面积6000平方米,分为四个单元。这些单元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揭示了古代军阵的秘密45。</p><p class="ql-block">3号坑:这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内有战车、马匹和武士俑,共69件。3号坑规模较小,但藏有镇馆之宝——“幸运之星”。</p><p class="ql-block">这些坑不仅展示了秦军的军事力量和组织结构,还通过陶俑的细节展示了秦朝的军事装备和生活场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被火烧过的地砖。</p><p class="ql-block">砌砖值钱啊!</p> <p class="ql-block">修复现场。</p> <p class="ql-block">二号坑:兵马俑宣传画面上的许多精彩瞬间都源自这里,有守卫秦始皇陵的地下军团。目前,这里还在 “开发中”。</p> <p class="ql-block">秦石甲胄是秦代的石器,1998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石铠甲坑(K9801陪葬坑)。</p><p class="ql-block">秦石甲胄分为石铠甲和石胄,石铠甲通长75.00厘米,共有甲片612片;石胄通高31.50厘米,共有胄片72片。秦石甲胄的材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色泽均匀,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p><p class="ql-block">秦石甲胄制作精致,且规格、形制、编缀方法都与实用甲胄一样,它的出土,为研究秦代的甲胄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是秦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填补了秦代考古资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面积最小,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它是军阵的指挥中心,出土了战车一乘、马俑四件和武士俑68件。三号坑的布局显示了古代军事指挥系统的组织形式。</p> <p class="ql-block">骊山园景区,又称秦始皇帝陵丽山园,是秦始皇的长眠之地,位于骊山北麓,占地面积超过50平方千米。这里是文物密集的区域,已发现的陪葬坑有180多座,陪葬墓近200座,还有大量地面建筑遗址。骊山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骊山园是秦始皇陵的核心区域,秦始皇陵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耗时39年建成,动用了最多时70多万民工。这里是秦始皇的安息之地,体现了秦始皇的雄伟气势和古代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骊山园内有多个主要景点,包括K9901陪葬坑陈列厅、K0006陪葬坑陈列厅、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等。铜车马博物馆内的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是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两辆铜车马排列有序,其中后一辆为安车,前一辆为立车。铜立车的车舆是车体中最大的铸造部件,由舆底、两、车耳及其他附件组成,铸造面积达数平方米,尽管经过2000多年的埋藏,但其结构依然完整,细节清晰可见。铜立车的结构复杂,由3064个配件组成,包括舆底、轸框、木桄等部分。轸框是铜立车的核心构件,由四根粗壮的方木围合成长方形外框,框内辅之以纵横交错的木桄,形成网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支撑和强化了轸框,还承担了车中的负重。铜立车的车厢长18.3厘米,宽15.6厘米,车轮径10.8厘米。</p><p class="ql-block">铜立车的造型逼真,复原后极其完整,细节清晰,对古代车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伞形车盖装在活动底座上,可根据需要随时取下,体现了古代战车上建兵器的作法特点。铜立车的结构和造型与古文献中所称的“小车”、“戎车”颇为接近,代表了周、秦时期最主要的车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安车通长3.17米,高1.06米,总重量达到了2482斤。它由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车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较窄供御手乘坐,后部宽敞供主人乘坐。车轮直径约0.59米,每根轮幅宽窄一致,误差极小,展示了当时高超的机械设计水平。</p><p class="ql-block">铜安车于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的车马坑中发掘出土。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马车的规格和装饰有着严格的规定,铜安车无疑是其中的顶级配置。它的发现为研究秦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秦代青铜器,秦陵二号铜马车为“安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中国考古史上迄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盾牌,我感觉有点小啊!</p> <p class="ql-block">这个应该是个军用水壶吧?</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内的几棵树。</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日游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