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荆州城俯瞰。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提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1、大江津区概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两个洲子及两座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3、渚宫原址在东城还是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4、便河的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5、关羽增筑之城是东城还是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6、荆州城三山传说与江陵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7、绛帐台遗址的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8、清末学者杨守敬的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9、中隔墙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篇我们谈到后梁时荆州东城、西城的分界线问题,史籍中没有记载当时有像后来满城、汉城的分隔墙,因此,我断定便河(铁窗大渠)是东西二城的分界线,且这条河不是为了分界而人为挖掘,而是自然形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何说它是自然形成的呢?这里就要说到我的另一个推断了,不过或许只能说是一种猜测,即所谓东城、西城,以便河为界,东西两块地方实际上就是长江中的两个沙洲,它们相邻,先后形成,最终合并为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想法,应该从来没有人这样猜测过,因此,可能没有人赞同,但我认为我的这种猜测还是极有道理的,揭示了古城的历史形成过程,那是这座两千多年古城的历史之谜。</b></p> <p class="ql-block">(通会桥路。便河故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迷思13》中,我谈到了《水经注》中描述的南北江问题,据我的理解,江水自沮口开始,分叉为南北江,北江绕今荆州城北,至豫章口南向到江津口与南江合流,因此,江水到沮中像是钻进了一个大口袋。其实,这里就是古云梦泽边缘的一个湖泊,是江湖交汇之处。这个口袋可以称之为大江津区,江水在这区域冲积出无数的沙洲,按照郦道元的描述,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这个区域内有九十九洲。其实,所谓南江、北江,在这里称为南泓、北泓更贴切。南泓、北泓之间,就是传说江水冲积出来的九十九洲之地。很多研究者不理解这个大江津区,因而就无法准确把握郦道元对这里江水流迳的描述,比如清末明初的著名学者杨守敬,他在《水经注图》中所绘制的江陵城区域的地图,我认为就完全不符合《水经注》的文字描述,如他将枚回洲、邴里洲、燕尾洲、故乡洲都画在我们所说的南江中,即在这条江道中区分南江、北江,如此与《水经注》的描述就存在极大的偏差了。如果这样绘制,那又如何理解九十九洲,还有七十里江津洲?如何区分江陵故城、江陵城?还有江津口、豫章冈、豫章口,图中所画都与实际相差太大了,我想,如果杨守敬时代能看到百度地图,且有网络能查询到更多的古今资料,那他的《水经注图》就应该完全不同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北江示意图。大江津区)</p> <p class="ql-block">(杨守敬水经注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这里意在说明,荆州城这块地方,在很古老遥远的时代就是江边的洲子。它紧靠北江边,称为“渚”,楚文王迁都纪南后,这个小洲子开始渐渐变成大洲子,成为长满花草树木的绿洲,在这江湖交会之地,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楚成王看中了这里,在此修建宫苑楼阁,作为他游玩度假的好地方,称作渚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渚宫可能是楚王最早最著名的别宫,自楚成王建造后,在此耸立几百年,直到楚襄王时期,它仍然是襄王沉迷喜爱的地方,经常招唤宋玉来此写诗作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焚毁郢都,襄王东迁,此时,渚宫可能也一并毁于战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渚宫的位置就是后来的西城,当渚宫修建的时候,东城区域可能还是浅水沙滩 ,因此,现在有认为渚宫原址在东城区域的观点,是错误的,那绝无可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渚宫之地是较早形成的绿洲,洲子上也有江湖泥沙冲积而成的土丘,人们习惯称之为山。这样的土山在江陵城周围很常见,如张家山、溪峨山、凤凰山、岳山等。荆州城有三山不见山的传说,都与关羽相关,此三座山为卸甲山、掷甲山、松甲山。可能人们都认为那不是山,只是有趣的传说而已。其实在古老时代,在江陵城移建于这里之前,它们就是在江湖之中冲积起来的土山,也有人称之为古城高地。这正是江陵城构建的条件。大约在东汉时期,渚宫这块洲子的地理条件已优越于北江北岸的江陵故城,因此,江陵城移建于此。这三座山南北分布,在它们周围形成大片的高坡地带,这正是围筑土城的有利条件。而这三座山都处于西城区域,因此可以证明,渚宫及东汉江陵城的故址就是西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荆州府城图。图中红字标注的古城高地即西城三山。西城北门为楚国官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江陵城移建北江南岸后,其东南边的沙洲也渐渐冲积起来,形成一片绿洲,这个新绿洲与江陵城之间留下一道南北倾斜河道,这正是便河的前身。东汉孔融出任南郡太守时,他所修建的绛帐台就是在城南河西。此绛帐台遗址,我在前面的文章探讨过,它也是渚宫及汉江陵城在西城的证据。而城墙边这条自然形成的河道,人们后来称之为渠。渠有城壕之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荆州,此时,江陵城东南的洲子已经郁郁葱葱,他便在此增筑了江陵城,其城址范围便和现在的荆州城差不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此城,唐代的《元和郡县志》中这样记载: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对于此段话,先要明确“以北”之城与“以南”之城。我网上看到有人据此绘制的一幅图,此图将城西画为上下两部分,上为汉江陵城,下为关羽增筑之城,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上文谈到的西城南北城垣上的三座山,还有东汉马融的绛帐台遗址,这可以充分证明西城区域在汉筑江陵城时就已完整形成,关羽是不可能在那边增筑的,他只可能在东南新沙洲上增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以北”、“以南”,可能是一种描述偏差,可能在那时,这两个相邻的洲子偏于西北、东南走向,因此,作者用“以北”、“以南”作为对这两个洲子的位置关系大致的描述,虽不精确,也是符合实际的。实际上,东城、西城的区分,也是一样的情况,以两洲之间的河道为分界线,只是描述用词不同而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郡县志》提到州城的中隔,这里“中隔”应是指分隔墙,就如清代时满城、汉城分隔墙一样,但关羽增筑新城,并将旧城联为一体,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使他必须要在两城间修一道分隔墙,那为何郡治记录州城有一道分隔墙呢?这其实很好理解,这道分隔墙并非关羽特意修建,而是汉代沿东边河道修筑的土城墙,关羽将两城联体后,这道城墙自然就成为中隔墙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门俯瞰。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羽筑城之后,荆州城址基本定型,此后,东晋桓温、梁元帝、五代高季兴、南宋赵雄等都对古城进行过修葺,明清之后,古城完成了它历史的蜕变,成为如今的雄伟、壮观之景。而便河,也完成了它数千年的历史幻梦,它仿佛是一条有生命的河,从孕育、生成,到潺潺流荡,伴随古城的成毁,阅尽人间沧桑,如今,它的身影已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还有谁能感知它灵魂般的存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于2024年12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