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茶香满课堂,教研促成长</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搭建互相交流、探讨、展示风采的平台。12月4日上午,何芳老师在四(2)班展示了一堂别具特色的《沏茶问题》。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课生动有趣,很好的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课程开始,何老师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煮鸡蛋情景,判断是否能同时进行;最后出示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两个阶段衔接自然,且都来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孩子倍感亲切。何老师巧妙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提出: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只有让孩子充分经历了学习过程的知识,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何老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借助生活实例,通过“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算一算”的探索过程,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与计算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让学生感受时间优化的过程:从依次一个一个做,到同时做,从非省时的方案到最省时的方案,最终在多种沏茶方案的对比中,体会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紧凑的教学环节,巧妙的问题引领,精准的目标定位,一步步将孩子们引入活跃的思维训练,将“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结束后,在研课和评议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体会,一致认为这节公开课,课堂环节紧凑,逻辑思维缜密,使学生对时间概念掌握牢固,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p> <p class="ql-block"> 黎明劲教研员:整节课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如同灯塔,指引着学生思维的航向。首先通过“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了做事情需要考虑先后顺序。其次“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评价,选择合理省时的方案,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做一件事情时,考虑好先后顺序的基础上,用同时来做几件事的方法,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从而体现优化思想。最后“怎样计算合理安排的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在计算中培养了时间管理能力。这些关键问题的设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知识点,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逐步构建知识体系。</p> <p class="ql-block"> 白校长:沏茶环节的设计更加深入,先摆一摆:老师提供了准备好的工序图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摆放出他们认为合理且省时的沏茶过程。再写一写:学生们需要在活动记录上用简洁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沏茶过程,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总结能力。最后算一算:学生们需要列式计算完成整个沏茶过程所需的时间,这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辨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纳并内化了新知识。他们不仅找到了沏茶的最佳安排方案,而且还学会了如何用流程图来优化方案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策略使得优化思想从问题的解决到形式的表达都得到了全面的、螺旋式的展现,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崔梅教导: 本节课如果能将数学与中国茶文化、家务劳动相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此外,通过德育元素的渗透,如华罗庚的“优选法”和为爸妈沏茶孝道教育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和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全方面、多层次的提示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心存感恩、善于思考的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 尽管课程设计巧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需要教师在小组分工和个人任务上做出更明确的指导。同时,教师应更加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德育渗透方面,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使德育与学科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p> <p class="ql-block"> 在数学的海洋中,我们乘风破浪;在教研的征程上,我们砥砺前行。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在交流中互学互鉴,梳理经验,归纳提升,携手共进,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我们将继续共思共享,聚力而上,在教研路上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