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插队建湖地方的冷知识

锡蜴44468807

<p class="ql-block">建湖县本来是盐城县的一部分,称为盐城西北乡。一是从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得知县境内东北为新兴场辖境,二是从《宝祐登科录》的陆秀夫籍贯里了解到今县境中部为盐城四乡之一的长建乡辖境。</p><p class="ql-block">元代盐城的基层行政区划见于记载的更少,仅知今县境东部为长一都、中部为长二都,西部为长三都地。元以后县境行政区划渐趋清楚。建阳立县后至50年代末,区域划进划出,区、乡、公社建置历经调整,名称更迭频繁。</p> <p class="ql-block">明代盐城设4乡100个里,里设里正1人,甲首若干,奉告官府文告。今县境东南为新丰乡新丰等里,县境中部为新丰乡张歧、唐桥等里,沿荡地区为建城乡长建、梁泽等里。北马厂、涔庄、高作、长北滩一带为长乐乡新安等里。钟庄地区为长乐乡梁垛里,辛庄地区为长乐乡埝头、陈桥、朦胧等里。</p> <p class="ql-block">清中叶以后,乡里之制渐废,乡镇地方依习惯以干圩区为单位各自为团,各团例设乡约一人,奉告官府文告,清查户口。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境内地主阶级亦以团为单位,联合训练乡勇。这样,团就成了基层行政单位。如,庆丰乡十八团等。</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十一年(1475),宣府都督同知颜彪去世后,归葬家乡草堰口堰红村的大颜庄,朝廷遣兵部侍郎俞钦等前来致奠,为利于通行,盐城县衙疏浚了通往大颜庄的河道,因明朝将吏、户、礼等六部和都察院合称部院,所以这条河道得名院道港,意为部院级别的官员走过的河道,附近地方也跟着叫院道庄。颜彪的儿子颜玉是明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墓在颜单镇。颜单椁尚这个地名就是缘于他外椁内棺的墓葬格局,有时也写作郭尚。</p> <p class="ql-block">唐桥,还有塘河街道七里村的八字桥,颜单镇的西虹桥、万福桥,盐城县志有记载。清咸丰三年(1853)3月,太平军克镇江扬州等地,北夏家桥一带农民、灶丁响应武装暴动,击败上冈巡检司前往镇压的兵丁。此处的北夏家桥即在上冈冈北村。光绪《盐城县志》记载,八字桥一跨梅栏河,一跨李夏沟,形如八字。战争年代八字桥做过乡公所驻地,剧作家阿英1942年带着全家从上海去阜宁新四军军部工作时经过这里,他在日记写道:下午二时二十分,船再启行,至四时半,抵达八字桥。自此向北,即为建阳城。西虹桥传说因架桥时出现彩虹,为区别东边庆丰的洪桥,前面加了西字。</p> <p class="ql-block">荡是里下河平原的重要地理特征,荡里特产丰富,荡边也是人们喜欢居住的地方。万历志记有庆丰的十顷荡、观音荡、牛耳荡,冈西的肖家荡、符家荡、野鱼荡。除了这些,还有庆丰的谷家荡,颜单的刘家荡,沙村荡等。这些荡有的已填成平地,地名仍使用着。建阳镇有直接叫湖荡的庄子,见证着这片土地由射阳湖变成一个个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万历志上提到的地名有神台、上冈镇、唐桥市、朦胧市、望夫台、马厂、单家庄、周落庄(今建阳周骆庄)、桑台寺、垛头铺(今芦沟镇大同村)等。到了光绪志,地名就多了,比如,建阳镇、湖垛镇、收成庄、常盈庄、高作庄、楼夏庄、东夏庄、沙家庄、黄土沟、草堰口等等。范公堤沿线早年多盐场,有丁溪、新兴、庙湾等,先民多为盐民,因此范公堤附近有与靠海吃海、煮海为盐的生存方式有关的地名。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在《西团记》中写道,海上之村,大曰场,次曰团,小曰灶,荒寂邈旷曰草荡。这句话的意思是,近海的村落,大的叫场,中的叫团,小的叫灶,荒野上的草地叫草荡。上冈镇一带属新兴场,盐公署后来也迁至上冈,老辈的上冈人喜欢叫上冈为新兴场。境内叫团的,有大团、小团、新团。</p> <p class="ql-block">明代朝廷推行官马民牧政策,养军马成为百姓的义务,这些养军马的牧场即取名马厂。盐城有九个马厂,四个在现建湖境内。广牧厂在颜单古虹村,现仍叫广牧或南马厂。长兴厂在颜单单家庄,今马厂河一带。马适宜高寒之地,境内暑热湿重,不适合养马,后养马成为民害,牧场改为农田。清初废除前明军籍,营田划归地方,改为官屯,意为官家的田庄,招丁承种。颜单的大小官庄,建阳西南的东西官庄、官家桥等得名于此。后因管理不善,屯田废置,售与私人为业。</p> <p class="ql-block">颜单的双漕村,是盐城运送漕粮到宝应水次仓(水边或码头边上的国有粮仓)经过的河道,所以叫漕沟,因有东西两条河,得名双漕,旧时设漕沟司署,配有官兵护船防劫匪。</p><p class="ql-block">我插队的地方就是颜单双漕沟东面的大小官庄,文革前叫千龙村,文革后叫万红大队,现在由原来的洪夏大队、红河大队、万红大队等三个大队合并叫作三虹村。地名变迁确实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