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本文作者 周芳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多在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人类在认知方面的优势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了迷茫的“45°人生”,一种处于90°内卷与0°躺平中间“往上卷不动、往下躺不平”尴尬状态。45°人生,表面看展现的是无奈、焦虑、心累,本质上却是认知差异。<b>事情是压不垮人的,能压垮人的只有认知带来情绪差异,</b>同一件事,弱者看到的是损失的风险,凡事只往坏的方面去想,喜欢穷思竭虑,喜欢反复回味,牛角尖儿越钻越深;强者看到的是机遇和成长,他们拥有一个积极的信念,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认知就是一个“本能-觉察-内观-反省-使命-创造-觉醒”一个螺旋上升、开放运行的认知提升过程;一个找到活着意义、看透世界本质、生命真相,主观意识无限趋近客观世界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类认知提升与觉醒的七个阶段与三大转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界的本质,就是一场障眼法,它的一切都在变动,所以一定要随时随地地打破自己认知的障碍,让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保持一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旦主观意志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即个人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大脑里奉为真理的信念遭质疑了,就会让你感到委屈、愤怒甚至怨怼,主观的执念与客观世界的真实落差越大,失望和受挫就越多,这就是大多数失败感产生的根源,所以主观与客观一致很难,难在主观、难在客观、难在主客观一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自我是主观的,主观难自控。</b>主观是能控制的,我们往往这样认为,至少从理论上讲是这样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人们会欺骗,会毁约,会轻易改变自己,也会无法约束自己,尤其是面对刷抖音、看小数、打游戏等低心流的事情,“抖音一分钟,人间三小时”,非常容易控制不住心的方向,被牵着走,陷入失控。<b>控制自我,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信念、一座愿意为之捐躯的山头(即 使命)</b>。蒙昧时,觉的自己就是天地中心;受教育时,太阳是宇宙中心;再长大时,宇宙茫茫,无边际,没有中心;现在,我心即宇宙。认知自己的过程,会越来越相信“相信的力量”,想要做成一件事,总有那么一瞬间,客观分析,逻辑推理,怎么想这个事儿都好像干不成,但是,认准了,疯魔了,结果就还真成了,“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有燎原之势。”,最能给人力量的可能就是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找到坚持下去的真实理由,坚持再坚持,深耕为独特,目中无山,唯有力量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界是客观的,客观难认知</b>。客观环境是复杂的,我们很难把握住它,即便好不容易抓住了,在抓取的那一刻,这个事实已经不客观,甚至瞬间又发生了变化,如同幽灵般,琢磨不定、四处飘荡,很难搞定,这是成功的最大困难。然而,明知如此,我们还常常自以为是,漠视或轻视客观,凭感觉、凭经验、拍脑袋做事,这些又成百倍地加大了成功难度,即便成功了,也是偶发或者环境突变引发主客观一致。<b>我们人类最大的能力,同时也是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对客观未知世界的自我设定与虚拟建构,并以此做为行动的潜意识指南,设计出下意识的应激反应</b>。克服缺陷的办法就是有<b>敬畏感,</b>明明白白告诉自己,我是无知的。抛开不清楚、不明白,看不到、弄不懂的不谈,那些能看到,看清楚,自认为很懂的东西,真相又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过时的。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世界90%以上的东西是人类未知的。所以,要花最大功夫和时间去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去调研、去分析、去思考、去预见我们所处得环境,这是我们过关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自我和世界之间永远都不可能一拍即合。</b>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不去弄清客观情况,而是没有耐心把情况真正搞清楚,最充足的理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是的,客观情况是无限的、变化的,幽灵般的捉摸不定,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永远无法真正实现主客观一致。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的任务和责任不是弄清楚客观环境的全部,而是比对手思考的更全面,多考虑一个因素、多领先一步布局,多超前一步思考,抓准“那个点”,踩对“那个拍”。谁抓的点更准,谁行动的关键点更对,谁的成功率就更高。抓的准就是要更聚焦,出手准就是要掌握事情变化的规律,伺机而动,不盲目行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认知、自律、觉醒,可以让自我无限接近世界</b>。现实里,最让人痛心的是装聋作哑、掩耳盗铃,回避客观现实,无视客观现实,浸泡在自己主观的王国酒精里沉醉。只有主客观一致了,一切才会一顺百顺,但是自我和世界永远都不会绝对一致,而是自我会无限接近世界,近似的一致。如何实现近似一致?<b>一是提认知。</b>作家良大师所言:“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道德经》也提及“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一遇事,“知道”的人就会先行“脑补”,脑补是事实吗?它只会妨碍你去了解事实,而如果能放下自己的成见,以未知的、全新的眼光去看问题,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去思考,“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往往就会有新的发现。提高认知的目的是提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做任何事情或是处于不同场景都养成一个习惯,思考一下这件事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每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就往本质多走了一层。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根本的逻辑,逻辑对的事情不一定就能成,但是逻辑错的事情几乎成不了。探寻本质,其实就是在寻找那条逻辑对的道路,先找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在逻辑对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才能事半功倍。<b>二是保自律。</b>读书、写作、思考、探究本质等高心流的事情总是比视频、游戏等低心流的事情更难吸引人的心力,因为后者的正反馈是立马显现,让人易沉迷,而前者的负反馈是即时的,是消磨人的,正反馈则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很容易放弃,唯有自律者,在强大的意志力和坚持力下,坚持目标、保持定力,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不断腾空,不断填补,不被诱惑,不断收获。<b>三是顿觉醒。</b>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但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 提升认知,向上生长,让我们不断认知这个复杂世界;保持自律,向下扎根,让我们不断充实自我;两者叠加,让自我不断接近世界,慢慢的触达灵魂,进而觉醒,使主观无限接近客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升认知→保持自律→逐渐觉醒,这个过程是规范自己、修炼自己的过程,主客观无限接近一致的过程 ,一旦养成习惯,自己就会欣赏自己,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正如杨绛先生说的:“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END——</p> <p class="ql-block">【作者往期相关文章】</p> <ol><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lsjnok" target="_blank">战略思维:复杂问题简单化,快速找到最优解</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2gg684bj" target="_blank">无问西东 只问初心</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9pxrc8" target="_blank">重读经典:《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什么?</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4idignf1" target="_blank">重读经典:《实践论》如何做好调查研究?</a></li><li><a href="https://www.meipian.cn/4idcau1m" target="_blank">重读经典:《矛盾论》有什么用?</a></l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