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达外研】,往事经年 初心犹在,——记我大学时光(下)张鑫友

吴克峰

<p class="ql-block">八、开门办学:我不怕当“臭老九”</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初,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共大花开分外红,教育革命起东风”。一股“开门办学”之风刮进了校园,勾勒出一幅特殊的历史画卷。所谓“开门”,指的是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学院率先响应号召,师生们共同走向工厂、农村、部队,和工人、农民、军人一起,体验着另一种生活。人生只有去大风大浪中经历了,在风雨中去见识,在艰苦环境中去磨砺,在酸甜苦辣中去感受,才会有意义,才能真正成熟起来。</p><p class="ql-block">1973年“白卷英雄”事件导致社会舆论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这一诡异论调,而从古至今都被人尊崇万分的教师职业,被侮辱成“臭老九”。这让正在师范学院学习的我们,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我们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为自己的未来找不到出路而恐慌,以后不仅没有体面的工作,可能因为这个职业连伴侣都找不到。</p><p class="ql-block">带着挥之不去的迷惘,我和同学们来到武汉缝纫机厂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学工生涯。大家把行李安放到工人宿舍后,就随着车间领导走入轰隆隆的厂房里。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摆放在百货大楼柜台里的漂亮、高级的缝纫机,居然是从这种破旧不堪的地方生产出来的。宽大、笨重的车床正以每天24小时的频率不间断地运作着流水线,生产出组装缝纫机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里满地油污、噪音巨大,更可怕的是,我们居然要在这里待两个月之久!</p><p class="ql-block">然而无论多么不甘心,学工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我们每天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遵守工厂规定的三班倒排班制。大家每天都是干干净净地进去,满身油污地出来,一下班就赶紧洗澡、洗衣服,不然油腻腻的味道去不掉,衣服更是没法再穿。</p><p class="ql-block">这天晚上,又轮到我上夜班,我感觉自己如同一台机器,机械化地操控着面前这台庞大的车床,我从没有这么急切地盼着天快点亮起来,盼着赶紧下班去洗澡。突然之间,我感到有些麻木了,我深刻体会到人一旦不需要思考、学习,在一种机械化的惯性下生活,渐渐地就会陷入无觉知的状态。那么,如果有知识的文化人不去传播知识,离开学习和思考,还如何称之为“文化人”?“臭老九”虽然不受人尊重,但至少是值得坚持的一件事情。我感到有一股信念在我的内心萌芽。</p><p class="ql-block">轰轰隆隆的两个月快要结束了,我们经过这段时间学工的体验,都觉得教师是一份好职业,因为体会过艰辛,也就更加珍惜眼前的校园生活,和我们即将奔赴的教师岗位。</p><p class="ql-block">1975年春天,我们这批学工的大学生们又步行去离学校三四十里路的花山公社体验学农生涯。依然是两个月时间,还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是这次是和农民们在一起,在农民家里打地铺,浇水、挑土、犁田、施肥,日复一日。</p><p class="ql-block">这些农田劳作,自然难不倒出生于农村的我。我从小就干这些活,非常得心应手。但是,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在这个穷乡僻壤的花山公社,有一幅“蔚为壮观”的画面一一大太阳的午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由婆姨们给小孩子抓头发里的虱子。</p><p class="ql-block">由于卫生条件匮乏,这里的小孩无一幸免,头上全部长满了虱子,女孩子尤其严重。这不禁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社会、关于环境、关于物质条件,还有关于教育。教育乃国家之本,尊师才能重教,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才能构筑文明社会,那么,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做一名人民教师?我不怕当“臭老九”,总有一天,人们会重新肯定教师的价值,因为知识,是人类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我心中的那股信念在磨砺中升华。</p> <p class="ql-block">九、○七工程:为国贡献,义不容辞</p><p class="ql-block">1974年初,本该纯净无争、不问世事的象牙塔里,却因为政治原因依然硝烟弥漫。恰逢此时,国家在汉投资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一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轰轰烈烈地启动了!</p><p class="ql-block">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1974年,武钢从原联邦德国、日本引进一米七轧机系统,开创了我国系统引进国外钢铁技术的先河,成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p><p class="ql-block">一米七轧机系统既然来自国外,所有的说明书等文字资料有德文、日文和英文版本,但唯独没有中文版本。这个翻译的重任,最后交到了华中师范学院的英语系,并且必须在工程正式启动前完成。面对数量如此庞大又具有极高专业性的文字资料,校领导和老师们在整个英语系里挑选了20名学生,我们班上只有我和郜秀明两位同学入选。我被安排住进了留学生宿舍,这个宿舍比我自己住的大了几倍,还铺着非常高级的地板呢!</p><p class="ql-block">需要翻译的材料陆续从武钢厂里送到学校,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辛辛苦苦的翻译工作开始了。除了必须上的课,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在这项翻译工作中。翻译工作虽然是分配完成,但是由于项目庞大,过程中免不了探讨甚至争论。有时遇到特别长或者特别复杂的句子,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研究,各自翻阅专业技术文献,最终得出最合理和易于理解的文本。</p><p class="ql-block">在这近一年的奋战中,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尤其在语法结构上,我展现出了巨大优势一一数学的逻辑思维,非常适合语法解析。而那些生僻的专业用语,让我此后养成了收集专业领域英文词典的习惯,在我家中的书柜里,总能找到各种专业领域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十、以名明志,由“新”变“鑫’</p><p class="ql-block">○七工程的开展,让国家的钢铁技术更上层楼,在这个翻译工作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志向:英语语法研究。</p><p class="ql-block">虽然英语是形象思维,但是英语语法却需要逻辑思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燃料,而善用天赋,则会让勤奋的人如虎天翼。我在不断的实践中,将逻辑思维运用在学习英语语法上,并慢慢研究出一套又一套的方法,可谓越陷越深,越深越爱。</p><p class="ql-block">毕业前夕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去书店逛逛。突然在英文书专柜里,看到一本《简明英语语法》,我翻开来看了看,立刻就被吸引住并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晚上,我打着手电筒在被子里读完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语法的世界看似深奥无比,但其中的逻辑、关联性特别强。仿佛一道困惑已久的数学题被解开了一样,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我终于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乃至自己的终生志向!</p><p class="ql-block">志向已定,必须以名明志。我果断把自己的名字“张新友”中的“新”字改成了“鑫”,因为那本对我意义非凡的《简明英语语法》的编著者之一,正是赵德鑫。</p> <p class="ql-block">十一、初登讲台为人师</p><p class="ql-block">毕业在兵荒马乱中悬悬而望,我先后被分配到两个学校去实习,一个宜昌鸦雀岭高中,另一个是唐镇高中。</p><p class="ql-block">一进鸦雀岭高中,我就被委以重任一一不仅要带两个毕业班的英语课,还要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喜欢上了班主任这个角色,我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喜欢看到他们眨着明亮的眼睛,喜欢他们叽叽喳喳地围绕着我……实习结束时,学生们都来送别,有的痛哭流涕地拉着我的衣角不让我走。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情,让我回到学校后,也时常牵起感动。</p><p class="ql-block">回忆起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的不知所措到之后的习惯和适应,我觉得自己从中获得了许多成长。在不熟悉的环境里随遇而安,是我从小学起就历练出来的能力,我知道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如何健康地生活。教学上,运用逻辑思维对教材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系统化地传播出去,对我来说,不在话下。我只需要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更快地掌握他们习惯的语言方式和理解思路即可,让学生们更快地听懂我的课。很多时候,一个温暖的笑容,一次课下诚恳的交谈,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十二、感恩之心开出一树繁花</p><p class="ql-block">好像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时间就匆匆而逝了。从华中师范学院到华中师范大学,坎坷和荣耀都曾在这里发生,平凡或成就都曾在这里酝酿。</p><p class="ql-block">“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深深地刻在华师学子的骨血里。犹记得在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之时,我应邀重回母校,作为百年校庆的百名校友之一,我感到非常荣幸。当我独自在学校里漫步,那些树木越发高大了,那些依稀可辨的教学楼,早已改建的学生宿舍,扩宽的道路上还有车辆来来往往......</p><p class="ql-block">我仿佛看到那个在被窝里举着小手电筒背单词、生怕打扰到室友休息的孩子;那个穿着薄衫、奔跑在清晨夏风中的羸弱少年;那个为了纠正口音,钻进小树林里大声诵读的学生;那个在满是油污的车床旁等天亮的迷惘工人;那个埋头书籍里、废寝忘食的翻译工作者;那个依依不舍与学生们告别的张老师......</p><p class="ql-block">这里实实在在发生的,都是我值得纪念的青春。而青春,就是在母校的哺育下,开出一树繁花。母校精神浸润着我的人生,告诉我,纵然走过万水干山,纵然心头有干沟万壑,依然要不失本心,不忘初衷。</p> <p class="ql-block">选自《追忆似水年华——华师大72级(一)入校50周年纪念文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