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初三道德与法治《我们的梦想》。高一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课的对比,说一说异同点?</h3> <h3>一、相同点<br>(一)主题核心<br><br>都围绕中国梦展开:小学五年级的《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初中的《我们的梦想》和高中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三课都聚焦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从小学阶段开始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梦的理念,到初中进一步深化对梦想内容和实现步骤的理解,再到高中阶段系统阐述中国梦的本质、意义和实现路径,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和一脉相承。<br>(二)价值导向<br><br>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它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述国家的发展历程、梦想追求,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角色,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例如,在每个阶段的教材中都涉及到个人在国家梦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梦想相结合。<br>(三)历史维度<br><br>强调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都从历史角度出发,讲述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变迁以及在追求民族复兴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小学阶段可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如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和先辈们的抗争事迹,让学生了解国家追梦的起点。初中和高中则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理念变化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明白中国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r>二、不同点<br>(一)知识深度<br><br>小学阶段(五年级)<br>内容较为浅显易懂:主要以故事、简单的历史叙述等方式呈现。例如,通过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孙中山革命等历史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先辈们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民族复兴的概念。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对国家的过去和民族的梦想有初步的认识,像知道近代中国遭受的苦难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足够了。<br>注重感性认知:以具体的事件和形象的表达为主,使学生对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如通过参观纪念馆、讲述英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上对国家的奋斗历程有所触动。<br>初中阶段(初三)<br>知识深度有所增加:开始涉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国家发展战略中的 “两步走战略”,以及中国梦的具体构成要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初中教材会对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让学生理解中国梦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含义,并且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梦想之间的联系,像阐述个人梦想如何融入国家梦的实现过程。<br>系统梳理梦想框架: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更注重对梦想内容的结构化梳理,如新时代的意义、党的领导作用等内容的加入,使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有条理,明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的方向和实现梦想的路径规划。<br>高中阶段(高一)<br>深度和广度大幅拓展:深入剖析中国梦的本质,从国家、民族、人民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释,并且将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相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深入分析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的同时,也强调其与世界发展的相互关系,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br>理论性更强: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四个伟大” 及其相互关系等复杂的理论知识。高中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国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如国家在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战略布局与 “四个伟大” 之间的关联。<br>(二)能力要求<br><br>小学阶段(五年级)<br>以观察和感受能力为主: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能力,通过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历史故事后,能够说出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国家过去遭遇的同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br>初步的资料收集能力: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简单的历史资料,如爱国英雄的事迹介绍等,锻炼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的分析要求较低。<br>初中阶段(初三)<br>分析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梦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国家发展战略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要能够解释 “两步走战略” 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意义,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br>思维拓展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发展变化,拓宽思维,理解国家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如比较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思考这些变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br>高中阶段(高一)<br>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意义。例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从文化建设角度阐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等,并且能够将这些分析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观点论证。<br>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理解复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分析 “四个伟大” 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br>(三)教学目标<br><br>小学阶段(五年级)<br>情感目标为主: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的复兴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通过讲述爱国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br>初步的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复兴的大致概念,知道近代中国的苦难和人们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努力,对国家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br>初中阶段(初三)<br>认知和观念塑造并重: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战略,另一方面要塑造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发展观。例如,使学生明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在观念上认同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而树立为国家梦想努力奋斗的观念。<br>行为引导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国家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的爱国主题活动等,将个人的行为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br>高中阶段(高一)<br>理论素养和实践导向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梦相关的一系列复杂理论,如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四个伟大” 的内涵等。同时,注重实践导向,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为国家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通过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国家在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自己的思路。<br>价值观深化目标:深化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自己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培养担当精神和全球视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