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陕西的两个怀德县

美丽大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陕西的两个怀德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王小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德作为县名所在,遍布东南西北,驰誉神州千年。江苏的、广东的、陕西的、吉林的……其中,数陕西渭南的两个最具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有一种解释说,“君子以德治天下,就能够使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在我们这个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国度里,“怀德”是君子内心的最佳修养,是精神品质的最终境界,而“仁”和“义”则是其内心作用于世界的外化表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如此美好的寓意,历代君主和平民百姓谁人不愿意接受啊!于是,“怀德”二字便屡屡出现于地名与人名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以县为名,最早出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大荔,处在秦川东端开阔地带,《禹贡》载“雍州之域”,境内黄、渭、洛三河汇流。东周贞定王八年(前461),秦国灭大荔戎国,取靠近黄河东岸晋国之义设临晋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嬴政灭六国实现一统,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临晋县就此一分为二,在南部置怀德县。怀德,又作“褱德”(褱与怀音同意似),县处渭河以北、洛河以南,南秦岭,东首山(中条山),山(软山)川相间,河流纵横,囊括沙苑及三河滩湿地,广袤约二百平方公里,传说属“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封地。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辅佐少昊有功,封地高阳(今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东北),故号高阳氏 。《朝邑县后志》载,颛顼帝的封地高阳城即怀德县城。位于朝邑县西南四十三里,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水经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说,周勃于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威武侯。后来汉王刘邦回军平定三秦,把怀德县赐给周勃作为食邑,以彰显常怀崇德之心、不让“实在人”吃亏的明君气度。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历尽西汉210年风风雨雨,直至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怀德复归临晋,怀德县在大荔共存续了二百四十七年。</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省富平县,也有一个怀德县的存在。据说当年西汉文帝(前179—前157)为了孝敬外祖母及母后,在频阳县(今富平)南部怀阳城修建了一座行宫供她们居住。两人长久以往对此处山水心怀感激,于是要求文帝多次减轻税赋徭役,并力倡朝廷投资兴修水利,有效改善频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留下了慈爱仁厚的千古美名。母亲薄太后去世后,汉文帝刘恒便决定在怀阳城所在另立一个小县,取名怀德县,以怀念母后宅心仁德。纵观历史,怀德确有,只是宋代编纂的地理志史《太平寰宇记》继承《水经注》之说,明确西汉怀德县在大荔而不在富平,认为富平的怀德城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因西汉旧名所设之县。(《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一•耀州•富平县:“怀德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一里,非汉怀德县也。盖后汉末及三国时因汉旧县名于此立县为名。今有废城存。”《清一统志·西安府二》 “怀德故城”条引《县志》称:“俗名怀阳城,在县西北十里许。)</p> <p class="ql-block">  怀是一种格局,德是一种能量。“怀德”不在、怀德常在,承载着悠远厚重的人文传统,历时光沉淀,经岁月洗礼,其智慧光辉、伦理精神、科学真谛、艺术魅力今世更为绚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知史明史的我们,应当比前人做得更到位!</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小民,1971年生,陕西渭南大荔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家,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渭南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曾任职大荔县地方志、融媒体、宣传部、文联等宣传文化部门。编纂出版“大荔县志”系列、“美丽大荔”系列、“小民看大荔”系列人文丛书20部,计400余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