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行行重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26198659</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30日,我们滨州AA户外一行35人,怀着崇敬的心情,驱车900里,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走进西柏坡,探访革命圣地,重温红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柏坡原为太行山东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位于滹沱河北岸。这里是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背山面水,往西径入太行山腹地,向东直达华北大平原,进可攻,退可守,虽然看上去毫不不起眼,实乃战略要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是年2月,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面对10倍于我的兵力,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向华北转移,历史的机遇将西柏坡推向了革命战争的前台。经多方考察、慎重研究后,1948年春,中央各部门陆续迁往西柏坡。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筹备建国大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光耀史册的红色圣地,西柏坡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无数次的期盼无数回的想念,今天终偿夙愿,踏足革命圣地,追寻先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难掩内心喜悦。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走进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旧居、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军委作战室旧址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之前通过各种资料对西柏坡已经有了大体印象,但是置身实地后还是被深深震撼了,没想到领袖们居住和办公场所是如此简陋。整个旧址就是北方常见村落模样,所有院落房屋与普通民居没有任何区别,不论办公室还是住房,均是低矮土坯平房。如果不加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竟是曾经的中共中央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开国元勋们居住的都是简朴的山村小院,院中种着枣、梨等果树,很有生活气息。在原貌陈设的房间里,只有旧的不能再旧的办公桌椅、床铺、简单的书橱、几样家具,除此之外别无他物。领袖们就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里运筹帷幄,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同志旧居分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盘石磨,当年警卫员想拆掉,被毛主席制止了,他说,我们在这里待不了多长时间,我们走了老百姓还要使用,于是被保留下来了。不愧是人民的好领袖,心里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当年,毛主席经常和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围坐在磨盘旁商讨国家大事,留下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土屋里奏响决胜凯歌”的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席一家住在后院,包括主席的卧室、办公室、资料室,都保持着当年模样,室内陈设简朴、纤尘不染。在这座山村小院里,主席不仅指挥若定,还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后院还有一棵梨树,秋天,树上一定硕果累累,闲暇之余,主席也会在树下盘桓、沉思吧?如今,这棵梨树仍然春华秋实,甘棠遗爱,迎接着来自各地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是一座建筑面积仅112平方米的土坯平房,是当年中央工委的食堂,为开会临时布置,陈设极其简单。主席台正中一张桌子、前面几张旧沙发、后面均是木制长椅,1949年3月5日—13日,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如此简陋的地方召开的。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结束后10天,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迁往北平。出发前,他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时光无言、山河为证,”经过75年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带领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军委作战室更为狭小,建筑面积仅69.4平方米,为4间相通的小平房,里面三张会议桌,墙上挂着巨幅作战图,简朴至极。谁能想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就是在这里指挥的。周恩来曾说过:“我们这个指挥部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1975年,被特赦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来到西柏坡,看了作战室后,由衷的感慨到:“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中共中央旧址,我们又来到相距不远的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共三层、12个展厅,陈列主题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围绕陈列主题,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和照片、图片,系统反应了党中央和领袖们在西柏坡期间的重要活动,直观地展现了毛主席率领党中央从西柏坡这个小山村踏上“进京赶考”路的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西柏坡这段时间里,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三大战役相继取得胜利,捷报不断传来,革命胜利在望,领袖们和家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从留存的历史照片里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展览馆的广场往南眺望,可见群山环抱着一片浩大的水面,这就是岗南水库。这座水库是1958年修建的,原中共中央旧址就淹没在这座水库之下,现在看到的旧址是依原样复建的。当时,因为事关重大,需要请示中央,主席深情的说:“人民大众乐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我毛泽东有什么权利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呢?根治水患,造福后代,其乐无穷么!”就这样,水库修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西柏坡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70年,河北省在原址西北约500米处,对中共中央旧址进行复原建设。复原过程中,按1:1比例,用拆迁后的旧料,尽可能做到恢复原貌,包括门窗、树木在内,都严格按当年样式和规格进行复原,使的这一革命圣地得以完整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西柏坡已经成为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由此诞生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的西柏坡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注:历史照片翻拍自西柏坡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