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落马官员一茬又一茬,但看他们的履历,无不光彩夺目,这不禁让我想起明初大臣杨宪其人。</p><p class="ql-block"> 杨宪初投朱元障时居幕府,掌文书,职位是检校,具体做情报工作。由于其办事干练,作风果敢,特别是对于朱元璋的旨意执行得不折不扣,因而,职务虽不高,俨然已是朱元璋的亲信。</p><p class="ql-block"> 杨宪确是做情报工作的料,他有极强的观察力,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很强,在向朱元璋汇报时总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恩师刘基非常欣赏杨宪的才干,曾认为杨宪有丞相之才,但又说可惜无丞相之量。其实刘基之意很明白,杨宪是不宜做丞相的。如果仅作为情报人员,杨宪自然是胜任的,而且是高手。况且情报人员有量无量不重要,无须肚子里好撑船,他只要兢兢业业干下去,凭其之才,假以时日,做到像后来设立的锦衣卫老大是绝无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但杨宪显然不会满足于此。大明建立元年,朱元璋率群臣巡查扬州,看到城池破败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痛心疾首,决定派能人整治。然而满朝文武全成缩头乌龟,竟无一人敢做出头椽子,令朱元璋十分失望。而就在这当口,杨宪不失时机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出任扬州知府,这让朱元璋为之动容,赞不绝口。自此,杨宪开始了他作为地方大员的为政生涯,也成为了朱元璋日常惦记之人。</p><p class="ql-block"> 杨宪治理杨州据说非常成功,他通过召回百姓、恢复耕种、整顿吏治等措施,果然在他承诺的三年内恢复了往日的繁荣,重新成为了鱼米之乡。他带领百姓亲自耕种,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受到朱元璋的高度赞扬,终成所有官员学习之典范。官员一旦成了明星,就等着升迁吧,果然不久就被调回京师。朱元璋考虑到他有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就直接让他进了中书省任左臣,左臣就是丞相的助手。朱元璋的目的,一是让他监视中书省各位大员,二是让他历练一下,以便日后担任更重要的职位。</p><p class="ql-block"> 人就这样,被捧高了就会忘形。杨宪入中书省后,胆子越来越大,任用亲信,排挤同僚,弹劾右丞汪广洋,又数次向朱元璋进言:“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杨宪心里很清楚,只有扳倒李善长这棵大树,自己才能位极人臣。春风得意的他或许忘了,那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所以朱元璋嘴里不说,心里已然清楚,你杨宪连李善长都想动,岂是善茬?</p><p class="ql-block"> 而之前新科进士李进揭发的杨宪在扬州的劣迹,业已被李善长胡惟庸所掌握。这些劣迹包括虚报政绩,滥杀无辜,贪污受贿,挪用资金等。李胡只待时机一到给杨宪致命一击。恰好朱元璋对杨宪已经越来越失望,于是李善长乘机以“放肆为奸事”弹劾杨宪,由此,杨宪在扬州的所作所为终于大白于天下。其它的罪行倒还罢了,让朱元璋震惊的是杨宪进献给他的半尺长的稻穗并非出自扬州耕地,是其花重金从南洋商人那里买来的,而朱元璋竟把两株稻穗挂在书房里,日日瞻视,天天欣赏。这不是在耍朕吗?如此欺君罔上,杀杨宪十次怕都解不了恨啊!</p><p class="ql-block"> 据传,杨宪最后被五马分尸,这种刑罚在古代酷刑中排在第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宪受刑的斩监官是后来死得跟杨宪一样惨的胡惟庸。</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能力超强、权欲熏心、不择手段之杨宪之流的下场,然而正可谓薪尽火传,看看当今落马官员,其升迁之道,其跋扈行径,其最后结局,与杨宪何其相似乃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