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年初四,我和双喜前往徐师傅家拜年。徐师傅的家离广中路宿舍较远,我们乘车沿着共和新路一路向北,历经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后,在一个名为“通河村”的汽车站下车,此地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镇子。 </p><p class="ql-block">镇中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两至三层的木结构小楼,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韵味十足。镇上的街道狭窄而熙攘,两旁的房屋紧密相依,鳞次栉比。道路由小块四方石铺就,这些石块历经岁月的磨砺,表面变得光滑发亮。或许是刚下过一场雨,又或是居民们常往街上洒水,石头路面显得格外湿润。整座小镇呈现出一种既整洁又充满活力的景象。</p><p class="ql-block">与王师傅家相似,每户人家的二三层楼窗外,都伸出一根根长竹竿,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物。与城里相比,小镇上过年的气氛显然更加浓郁。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迎春的对联或挂着红灯笼,小孩子们在街上欢快地奔跑嬉戏,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小镇充满了传统与温馨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着那份别具一格的年味与温情。</p><p class="ql-block">徐师傅的家坐落于镇子的深处,是一座二层小楼。虽然房子空间不算宽敞,但内部布局却十分合理,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房子的一层没有设置睡房,而是巧妙地融合了客厅、餐厅与厨房的功能。客厅区域简约而舒适,几张木椅围绕着一张方桌,一面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和家人的合影,它们静静地记录着岁月的流转和家庭的温情。厨房紧邻客厅,既实用又便捷,靠近房子里侧设有一个不宽的木楼梯,通向二楼的私密空间。整栋小楼的设计简约而不失古朴、既满足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又洋溢着满满的温馨与和谐。</p><p class="ql-block">我们抵达徐师傅家时,他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其余的孩子们可能出去逛街,或是去亲友家串门了。徐师傅的妻子是位来自安徽的温婉女士,她的笑容总是那么亲切。她在镇子上的一家商店工作,地点离家不远,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能更方便地照顾家庭和孩子,也让徐师傅能够更安心地工作,无需为家中的琐事分心。</p><p class="ql-block">像王师傅一样,徐师傅也同样展现出对我们的极高热情。他精心准备了许多美食,而且更具有上海本地的风味特色。尽管每道小菜的分量不算大,但种类之丰富,以至于一张桌子摆不下。徐师傅的烹饪手艺极为精细,菜肴十分讲究,我能记起的有:汤圆、四季烤麸、糖醋小排、白斩鸡、红烧狮子头、熏鱼,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菜肴。这些小菜,一小碟、一小碗的,加起来至少有二十几种,每样尝一口就让人感觉到肚子已经胀满了。</p><p class="ql-block">餐后,我们又闲聊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离开时,徐师傅亲自送我们出门,并热情地提议让我们在镇子里转转。于是,我们沿着由小方石铺就的道路,漫步穿梭在几条满载历史韵味的街巷之间。这个古朴的小镇,以其白墙灰瓦、石铺小径的独特景致,展现出别样的风韵。虽然名为通河村,但并未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显现河湖或水塘的踪迹,或许在未曾踏足的角落,正藏着潺潺溪流也未可知。尽管行走间未遇水系,小镇依然散发着一种精巧而秀美的气息。正值春节时分,家家户户临街的门户皆敞开着,从房内传出的欢声笑语、收音机中流淌的悠扬旋律,以及孩子们玩耍时那清脆无邪的笑声,相互交织,共同描绘出一幅江南小镇新春佳节的温馨画卷。</p><p class="ql-block">与王师傅所在的新村截然不同,这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世代相传的老邻居,彼此间非常熟悉。每当见到徐师傅,大家都会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们用上海方言互致问候,洋溢着浓厚的邻里情谊。徐师傅用上海话介绍我们:“这是我从北京来的徒弟。”闻言,邻居们纷纷对我们展露笑容,眼神中满是友好与欢迎。看得出,徐师傅今天心情格外愉悦,他坚持要送我们到公共汽车站,这让我们有些过意不去。</p><p class="ql-block">尽管我身处离京城千里之外的上海,虽然上海的冬天异常寒冷,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异乡度过春节,心中难免涌动着对父母亲人的深深思念。但是,有领导的深切关怀,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兄弟姐妹组成的温馨大家庭,更有两位恩师如同家人一般给予我的温暖,让我在这个春节里依然过得非常快乐。</p><p class="ql-block">尽管时光已悄然流逝五十余载,1973年的那个二月依旧历历在目。我深深怀念着王师傅及其家中那令人难以忘怀的佳肴美味,还有那座装饰着“万国旗”的灰白相间的住宅新村。徐师傅的热情招待,以及他精心烹制的二十多道精致小菜,同样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小镇上那由小方块石铺就、被无数人脚步打磨得光滑无比的道路,也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清晰浮现。更不用说广中路宿舍食堂的排骨炒年糕和八宝饭,如今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p><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下期:《乙33号院-初探社会》(16)</p><p class="ql-block">第二集 70年代的上海 二、13吴淞口之行</p><p class="ql-block">敬请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