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子智慧心解》选读</p><p class="ql-block"> (华中师大戴建业原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1)</p><p class="ql-block"> 困惑与出路</p><p class="ql-block">一一老子《道德经》第12章心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类从事艺术创造、科学发明和物质生产,无不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今天我们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相比的,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知比过去高多少倍,我们银行里有存款,家里有高档消费品,有了彩电,有了组合音响,有了空调,现在,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我们是不是也有了幸福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大多数情况下回答是否定的。财富只是使大家变得更富裕,并没有相应地使大家变得更幸福;相反,我们精神上仍是个穷光蛋,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更富裕,但也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更渴望和羡慕金钱。</p><p class="ql-block">我们把金钱看成生活的唯一目的,没有金钱的时候追逐金钱,占有了大量金钱以后又觉得百无聊赖。烦躁、动荡、幻灭、失望、焦虑、紧张、迷惘,一直像噩梦一样纠缠着现代人。我们的人生失去了方向,自我丧失在贪欲中,本性迷失在浮躁的世俗里,精神生活陷入了困境。问题出在哪儿呢?出路何在呢?今天的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是古代的神话也不敢想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话中奔月的嫦娥只能飞到月亮上去而不能回来,我们去月亮却能返回;人造卫星快要像星星一样布满天空;火箭的速度比孙悟空还快;西半球发生的事东半球马上就能看到,神话中的千里眼也会自愧不如;电子计算机代替了人脑,核能和机械能代替了人力;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产品像江河一样涌流;消费的档次几年就要上一个台阶,家具和电器用几年就要落伍。技术使我们无所不能,科学使我们无所不知,人快要变成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并没有变成神,在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上,我们还比不上物质贫乏技术落后的古人。人类今天虽然似乎无所不知,但人们对生活的目的却茫然无知;人类今天似乎无所不能,而个人却处处感到对生活无能为力。一方面我们用机器征服了自然,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又成了机器的牺牲品;一方面我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我们又沦为财富的奴隶;一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在生活中又无所适从;一方面我们发现了许多真理,另一方面我们又对什么都不相信。我们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人生态度,内心深处一片空虚,人已变成了空心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内心空虚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失去了生命的根基,就像我们的身体被抽去了主心骨,像汽车没有方向盘,像轮船没有装指南针,因而不知自己前进的方向,没有确定不移的人生目标,大家跟着潮流一起东碰西撞。即使像找终身伴侣这样的人生大事,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当兵吃香时就去追求当兵,大学生走俏时就去追求上大学,看到腰缠万贯的大亨行情看涨,就赶忙去缠着大亨。有时看起来是我们自己在拿主意,自己在思考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如我们去商店买一件新潮的服装,并不真的是自己觉得这种款式特别好,而是电视广告说穿上它才入时才潇洒。我们自己的本性完全丧失在世俗的山谷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知不觉地在山谷里追逐,却找不到出口。其实出路在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就已经指明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p><p class="ql-block"> 为腹,就是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为目,就是满足人的精神欲望。而这种精神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于是人们产生的精神空虚和心理困惑,久久不能能脱。</p><p class="ql-block">要想彻底摆脱这种困惑,还得沉下心来领悟老子这一段至理名言。下次接着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