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伊豆急酒店紧邻静冈县下田市白浜海水浴场,地处伊豆半岛南端,著名的白浜海岸就在眼前,清晨5点多拉开窗帘只见大海已经微微亮起</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堂的众多座椅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影,看门人向我指明了通往海水浴场边门的方向</p> 出了酒店跨过马路就可到达白浜海滩,这里沙粒细腻,海水清澈,是冲浪圣地,还能欣赏美丽的日出和星空 <p class="ql-block">旭日红光照亮了山坳口的天际,S形的双向车道显得如此婀娜多姿,回首酒店大楼还沉浸在睡梦之中</p> <p class="ql-block">穿越沙滩的太阳打亮了疾驶往来车辆迷人的轮廓光</p> <p class="ql-block">处在涨潮时分的海浪不断冲刷着海岸,冲浪玩家浸没在凉凉的海水中正挥臂畅游</p> <p class="ql-block">金色阳光普照四方,慷慨地向天地人敞开温暖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下面刚好有公交站点,准备出行的人们已经在等候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p> <p class="ql-block">酒店走廊玻璃柜中,摆放着从日本各地海岸沙滩搜集而来的27处沙砾样品和组成成分表,明显白浜海岸的沙砾更白更细腻</p> <p class="ql-block">再从酒店客房内望一眼美丽的海景吧,再见了,伊豆急酒店</p> <div>伊豆半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div><div><br></div>惠比须岛:留下海底火山记忆的信仰之地<br>艾比苏岛:海底火山活动、隆起等的证据<br><br><div>在伊豆半岛南部,太古海底火山的喷发物被广泛分布。在漫长的海底火山时代以后,伊豆整体收到隆起和侵蚀的影响。因此,原本应该埋在地下的美丽内部结构被直接开始看到了。惠比须岛是这些海底火山的除了地层还有隆起和侵蚀形成的地形,以及面对大海生活,这里充满了人类活动的证据,是一个充满亮点的地方。岛周围延伸的礁石是其后因隆起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波食台“</div><div><br>在岛顶的惠比须神社附近,从古坟时代到奈良时代的祭祀遗迹(焚火遗迹等)被发现,作为”夷子岛遗迹”被下田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古人向海神祈祷的地方被认为也是奉献的地方。附近的“须崎惠比须岛””指向灯”至今仍照亮下田冲的水道,引导来往的船只</div> 这是山上的指路牌 惠比须岛顶上的惠比须神社 面对大海人们的祈祷之地——夷子岛遗址(下田市指定史迹)<br>惠比须岛遗迹古代海上崇拜的地点(下田市指定的历史遗址)<br><br><div>这里夷子岛遗址是从古坟时代后期到奈良·平安时代的<br><br></div><div>在祭祀遗迹中,被认为是古代人们向海神和伊豆诸岛的岛神祈祷的地方。1959年进行的发掘调查中,出土了许多祭祀用的土器等,被确认了三处据信是烧过篝火的遗迹<br><br></div><div>伊豆半岛南部的岬角和小岛上有许多古代的祭祀遗迹。这可以认为是因为陡峭的山脉与大海交错,只有狭窄的平原地形加深了人们的生活与海洋的关系,产生了对海洋和岛屿的祈祷<br></div> 神社外围全部被密密麻麻的绿植所遮蔽 从密布的树丛中窥视大海的远景 海岛周边没有其他任何声音,只有海浪击拍礁石的声浪 在矶钓点寻找地面的涟漪<br><br><div>森佐吉基岸边平台隆起<br><br>海贼岛周围有被称为“千叠敷”的平坦的海,是绝佳的海滨游玩场所。这个千叠敷是由波浪削出的平坦面隆起而出现在海面上的<br><br>千叠敷种的人工挖出的凹坑是采石留下的痕迹。附着在海底的火山灰和轻石地层,作为易加工、耐火性优异的石材,在伊豆各地生产。这种石材被称为伊豆石(伊豆软石),在下田市街区为首的古老街道中使用<br><br>Senjojiki是一片平坦的岩石堆,覆盖了惠比须岛周围的大片区域。Senjojiki是由波浪侵蚀和平坦侵蚀表面的隆起形成的地貌。Senjojiki中央的凹陷(空洞区域)是一个古老石质挖掘遗址的遗迹。由海底火山灰和浮石沉积形成的岩层非常适合雕刻形状,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因此被伊豆地区珍视为建筑材料。这种地层被称为“伊豆岩”(或称“伊豆浮石”),可以在半岛的旧城镇如下田市地区看到</div> <div>伊豆半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div><div><br></div>伊苏·彭尼苏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div><br></div><div>从2000万年~10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一直记录到20万年前到现代的火山活动情况</div> 在须崎探索远古海底火山<div><br></div><div>探索苏扎基地区的古代海底火山</div><div><br></div><div>从南海来的伊豆半岛。在须崎的步行道上,可以欣赏到由太古海底火山形成的独特景观。就在旁边的爪木崎俵矶,有柱状岩石排列的岩石场,在游步道前边的惠比须岛,有落入海底的火山灰美丽的海岸线</div><div><br></div><div>伊豆半岛是由菲律宾海板块从南海一路延伸而来形成的。当你在须崎散步道行走时,可以欣赏到由远古海底火山形成的独特景观。如这里附近有一个名为“津名崎田原岛”的岩石区域,布满柱状岩石,而通过散步道可以到达的江㡱岛,其海岸线是由海底火山灰形成的,非常美丽</div> 来自南方的火山礼物<div><br></div><div>伊豆半岛作为国家和文化博物馆是本州唯一位于菲律宾海布雷特上的,曾经的南洋火山岛和海底火山群。这个海底火山群随着板块向北移动,与本州相撞成为半岛。大约发生在60万年前。在伊豆半岛,现在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仍在继续,由此形成了具有丰富温泉和泉水等意象、变化丰富地形的魅力半岛</div> 地平式日晷仪,晷面必须严格水平,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它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一天中,被太阳照射投下的影子不断改变角度,其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可用于计时,通常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黑色的礁石全是火山灰积淀而成 前面道路已被水淹,要求绕道而行 看见这块礁石就是与惠比须岛说再见了 爪木崎位于静冈县下田市须崎,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 南伊豆步道(须崎游步道)<div><br></div><div>须崎游步道,从水仙花盛开的名胜“爪木崎”到须崎港,沿着海岸和山路漫步,天气晴好的话,可以眺望到伊豆诸岛的美景,徒步约2.8公里</div><div><br></div><div>爪木崎是步行道的起点和终点,穿过爪木崎花园,约1.5公里到达“细间段”。这里是太田道灌为了建造江户城的石墙而切出石材的地方之一,是俯瞰利岛、新岛等伊豆七岛的眺望所。再往前走一会,穿过森林,便到了小白滨的聚落,然后前往须崎港。有腿脚不好的,请穿运动鞋行走</div> 白滨神社位于爪木崎附近,是伊豆最古老的神社,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说这里是能带来姻缘和爱情的能量景点,因作为歌手西条秀树结婚的地方而闻名 爪木崎灯塔,登上灯塔可以俯瞰周边的海景和海岸线风光,不过现在门被锁着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南伊豆步道(须崎游步道)后,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静冈县下田市</p> <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下田市常住人口有10万,但中午时分,目力所及的街道上却冷冷清清的</p> 了仙寺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寺庙,位于静冈县下田市,是日本国指定史迹,也是从下田入港的美国培里提督在与日本谈判的末期,缔结日美友好条约的场所<div><br>寺庙内有多座古老的建筑,包括主殿、钟楼和禅堂等,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游客 ;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从院内到参道种植有茉莉花,故也以 “美国茉莉之寺” 闻名<br></div> 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当时的日本从 1633 年起,德川幕府陆续发布 “锁国令”,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也限制出国的日本人回国,奉行锁国政策长达200余年,维持着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div><br></div><div>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舰队由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领,闯进了日本浦贺港(东京湾入口处),共有 4 艘黑色大船,船体巨大且装备有先进火炮,这也是被称为 “黑船事件” 的原因。这些蒸汽战舰的出现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因为当时日本的航海和军备都比较落后</div><div><br>佩里代表美国政府向日本德川幕府递交了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要求日本开放港口通商等。国书中包括要求日本为美国船只提供避风、加水、补给等便利条件,同时要求日本开放一两个港口。由于这一要求直接冲突日本长期秉持的锁国政策,幕府没有当场答应,表示要考虑一段时间。佩里告知日本自己会在次年再来听取答复</div><div><br></div><div>1854 年3 月 3 日,在美国逼迫下,日本签订了开放港口的《日美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此条约打开了下田等港口,其中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 “徘徊者的休息所及其旅店确定为下田了仙寺、柿崎玉泉寺两个寺院”。为落实条约细则,美国舰队进驻伊豆下田,交涉地移到了仙寺谈了四天。5月13日的关键会谈中,美国军舰先是大炮轰鸣,让翻译向日方解释这叫 “欢庆的礼炮”,随后 300 名美国海军官兵排着整齐队伍,吹奏着震天响的军乐,耀武扬威地进入了仙寺,对日本谈判代表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和压力</div><div><br>黑船事件打破了日本锁国状态,幕府的权威受到挑战。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日本国内出现倒幕运动。一些中下级武士联合起来,要求改革政治体制,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最终,在1867~1868 年,明治天皇颁布 “王政复古” 诏书,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div> 了仙寺见证了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这一重大历史转变,是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它承载了日本在那个特殊时期与外国列强接触、交涉的记忆,对于研究日本近代化进程以及国际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br><br>了仙寺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日美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一方面它是日本传统佛教寺庙,保留着日本本土的宗教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因与美国的特殊历史关联,又融入了一些外来文化元素,如“黑船・开国收藏品中心”的设立,存有3,000 多件 1853年前后日本近代被美国“黑船”打开国门的历史物件 <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都闭着门窗,还是不见人影</p> 30磅火炮是由苏格兰卡隆公司制造于1829年,其特点是炮管短粗,装药量较大,初速较低,能在近距离内发射重型炮弹,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在海军和陆战中都有应用 <p class="ql-block">码头上那些人都是我们一起的游客,看见的渔民总共只有两人</p> 这里停靠着许多渔船 正在觅食的海鸥 美国黑船事件主角的复制品,现在是招揽游客参观港湾的游览船 在餐厅门口有块关于下田港概要的告示<div><br></div><div>下田港位于伊豆半岛南端的石城崎东北12公里处,东面被须崎半岛遮挡,西侧是城堡。是由山及赤根山保护的天然良港,自古以来作为渔业基地而繁荣的同时,东有相模湾,西近远州滩,对于暴风雨天气时的船舶避难港起着重要的作用。昭和26年6月避难港(年均300艘左右入港)除了被指定外,还遭受过海啸的灾害,从昭和60年开始作为运输省的直辖事业单位开始了外防波堤工程,扩大了避难港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伊豆群岛近海中作为心灵的渔业基地的定位,以及作为伊豆半岛观光娱乐的基地港的发展。下田港的边沿因为被山区包围,平地很少,而且由于为便利而修建了港口设施和周边道路,造成了人很难聚集的环境</div><div><br></div><div>因此,在通过位于下田市观光中心的下田港规划绿地公园,创造人与自然都很好的环境,打造一个容易亲近的港口,计划了这项工程</div> 培里舰队带来的先进科技和文化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促使日本开始对自身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许多日本人开始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如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由此对日本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