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钱王祠游记

金鱼

<div>2024年11月8日周五15:51分到西湖边,钱王祠就在附近,就前往游览一下。<br></div>穿过钱王祠的5道牌坊。 <div><b>锦扇.莲鱼戏</b>。夏季游湖,若打伞盖顶,或持扇藏怀,便可凉风相伴,观钱塘荷景,赏西子莲色,足以畅叙幽情。南山路五牌坊口处环境小品《锦扇.莲鱼戏》,是将中国传统工艺的团扇作为小品主题木构架,并将制作团扇的刺绣元素融入环境小品,周边辅以鱼花灯与西湖荷花伞,形成一幅生动的夏季莲花与鱼儿嬉戏画面。团扇木构架的外部形状模仿荷叶与睡莲叶的外形,体现花展的主题植物特色;小品下方植物多采用蓝紫色系,意在模拟西湖之水。夜间,构架和鱼花灯齐亮,暖光映照南山路,今夏亦增一分喜趣。</div> <b>钱王祠景区导游图。</b><div><b>钱王祠简介。</b>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后梁龙德三年(923)临安人钱镏建立吴越国(今浙江全部和江苏、福建的一部分),定都西府(今杭州)。钱氏共传位三世五王,治理杭州九十余年,长期奉行"保境安民"之策,劝课农桑,重视水利,吴越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将一军十三州之地归属宋版图,促进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功在生民,意义深远。北宋熙宁十年(1077)杭州知州赵抃有感于吴越钱王之功,于玉皇山建"表忠观"以祀钱王。此观元代毁于兵豕燹。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浙江督抚胡宗宪改西湖边灵芝寺为表忠观。清末民国曾几番修葺,至解放前已破损不堪。2002年2月钱王祠重建工程兴工,至2003年10月圆满竣工。重建的钱王祠景区有碑亭、献殿、功臣堂、五王殿、怀慎堂、揽远堂、庆系堂、阅礼堂。</div> 功德坊,西湖边游船码头,钱王祠大门。 功德坊,西湖边游船码头,钱王祠大门。 钱镠塑像。"钱祠表忠"碑。 <b>钱王祠内景色。</b><div><b>右上造型-梦回钱塘</b>。作品采用返古青砖做旧的技术手法,模仿了钱塘门城墙的历史痕迹,以此来唤起观众对古时钱塘的记忆和想象。通过再现钱塘门遗址的残破景象,作品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作品以灰色为主色调的建筑环境,西湖游船为中景,其中布置了一系列以蓝、紫、白色系为主的花卉,如狼尾草、再力花和婆婆纳等,配上此次主题花卉睡莲和荷花,这些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它们与西湖的自然美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div> <div><b>水韵莲情。</b>平面布局整体如同一张荷叶,中心三组构架参考传统绘画中"瓶荷"的插花形象,用钢筋骨架外缠绕麻绳做花瓶,内部分别布置金属镂空的荷花和睡莲,下部采用曲水流觞形态的水池环绕三组瓶花,池身高低变化,装饰有荷花睡莲相关诗词并设计循环跌水效果,池中分别种植荷花与睡莲,水池外围采用美人蕉、再力花、鸢尾、千屈菜等水湿生时花摆花,花丛中点缀景石与蜻蜓雕塑。</div> 五王殿内供奉的五王塑像。 钱王祠内景色。 钱王祠内景色。 <b>钱氏世系表。</b>钱氏远祖五十九世钱镠由下邳长城而家,因督江东诸事,封富春侯而迁徙江东;吴越三世祖钱弘俶归宋后,由临安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吴越六世祖钱景臻,因官会稽(今浙江绍兴),再由汴京徙居南方。因而南北各地均有钱氏后代繁衍,子孙硕茂昌盛,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地有杭州、富阳、新登、绍兴、上虞、诸暨、嵊州、宁波、象山、嘉兴、嘉善、桐乡、石门、崇德、新昌、兰溪、江苏武进、南通、溧阳、无锡、宜兴、苏州、常熟、上海嘉定、华亭、奉贤、安徽广德、建平、桐城、怀宁、歙县、五河县、湖北、河南、湖南长沙、陕西西安、福建闽清、广东琼山、云南昆明、四川等等。<div><b>纳土归宋。</b>"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吴越国始终尊奉中原,历三代而未变。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宋太祖,北宋政权崛起,战乱渐弥,全国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弘俶将吴越国一军十三州之地归入宋朝版图,"民知易姓而不知易国",这一举措使得吴越地方免遭战争破坏,促进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div> <div>吴越钱氏三世五王时代,作为江浙地方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功德流芳的钱王们被杭州乃至浙江的百姓世代怀念。"元宵钱王祭"正是民众纪念钱王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活动形式,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杭州民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为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增添了丰富的人文内涵。<b><br></b></div><b>祭祀流程。</b>列队入场(奏民乐)→肃立雅静(10秒)各方阵准备→鸣铳(2分钟)放炮、击鼓→献供品(8分钟)三牲太牢、五谷、水果→击鼓、撞钟→敬香→奏乐(1分钟)现场播放,民乐队演员表演→恭读祭文:停止奏乐,主祭人恭读祭文→恭读《家训》→行礼:全体肃立,面向钱王,三鞠躬,礼毕→唱颂歌(3分钟):钱王颂→献祭舞(5分钟):以祭拜为主的舞蹈→礼成:鸣铳、放炮、奏乐、金黄光纸飘散。祭典之后,杭州百姓纷纷分享供品,按传统习俗,食过钱王供口,可保身康体健。 <div><b>"元宵钱王祭"简介。</b>"元宵钱王祭"是钱氏家族后裔对其先祖钱镠等人的祭典。钱镠在唐末乱世治理江浙地方,创立吴越国,传三世五王。钱氏政权长期坚持"保境安民"国策,注意兴修农田水利,发展丝织、瓷器和海上贸易;最后一任钱王更是审时度势,将一军十三州之地"纳土归宋",促进国家和平统一,对于保护浙江一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奠基贡献。同时钱氏三世五王保护杭州西湖、笃信佛教,因而在如今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留下众多塔寺经幢、摩崖石刻,这些宝贵的古建筑与历史遗存是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物。钱氏家族长期以来在其祖庙(宗祠)举行"元宵钱王祭",缅怀先人,形成一种颇具特色而又有较大影响的节日民俗传统。近年来随着钱王祠的重建,以及钱氏家族后裔、地方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得以发现清同治七年(1868)的钱氏家族元宵祭钱王之《元宵祭规条例》一份,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恢复了"元宵钱王祭",使得钱王祭不仅有传统的春秋两祭,更拥有独特的"元宵祭祀",进一步丰富了"元宵钱王祭"的内容。</div><div><b>钱氏后裔名人录。</b></div><div><b>台湾著名教育家-钱思亮(1908-1983)。</b>字惠畴,浙江杭州人,出生于河南新野县。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论著有《立体化学研究》《有机质在无机分析中之应用》等。钱思亮既是一位化学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对台湾的教育事业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化学界和台湾学术界享有盛誉。<br></div><div><b>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913-1992)。</b>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一《a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64年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他以一个战略科学家的眼光,敏锐地洞察到原子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我国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阶段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与他对氢弹理论的预见性的安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突出贡献。<br></div><div><b>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1912-2010)</b>。出生于江苏无锡,武肃王钱镠第三十四世孙,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都有许多开创性成就。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跟随导师辛吉研究板壳理论,用50天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60岁祝寿文集内。1941至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温斯坦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1942年-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1946年5月钱伟长回国,几十年来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力学研究员,全心全意为百业待兴的祖国竭尽心智。<br></div> <b>一代儒宗-钱穆(1895-1990)。</b>钱王第三十三世孙,出生于江苏无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钱穆一生任教达75年,由乡村小学教师,而中学、而大学、研究所,到国际讲坛,他从大陆、而香港、而台北、而国外,历任小学、中学教师及燕京、清华、北大、北平师大、西南联大、华西、川大、江南大学、吉隆坡马亚大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等教授,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创办香港新亚学院,又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香港大学校外考试委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中国历史学会"理监事等,是一位桃李满天下、饮誉海内外的"一代儒宗"和具有爱国情怀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60年获耶鲁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7年迁居台湾,1990年病逝台湾。长期从事历史学和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生为学不厌,海人不倦,著述颇丰。先后发表了《论语文解》《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老子辩》《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著作。<div><b>风华绝代-钱钟书(1910-1998)。</b>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幼承家学,天资过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5年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钱钟书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对西方古典和现代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独特的理解,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br></div><div><b>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911-2009)。</b>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1934年钱学森于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5年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br></div><div><b>拥宗戴祖-钱文选(1874-1957)。</b>字士青,安徽广德县人,钱武肃王三十二世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安徽省立求是学堂,二十九年被选送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学习。钱文选先生勤奋读书,精通外文,生平薯有《美国制盐新法》《善类饲盐利益及方法》以及《滇盐》《芦盐》《浙盐》《鄂盐》《闽盐》等盐志,还有《钱氏家乘》《钱武肃王功德史》《诵芬堂文稿》《环球日记》《英制纲要》《游滇记事》《浙江名胜纪要》等,隐居上海时自编《士青全集》,民国37年修成《广德县志稿》。建国后任杭州市政协委员。<br><b>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钱玄同(1887-1939)。</b>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钱三强之父。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20世纪初在日本学习世界语,在《新青年》杂志上载文提倡世界语,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着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br><b>铁面御使-钱沣(1740-1795)。</b>字东注,号南园,生于昆明。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颇有造诣。擅长画马,有《杜少陵骑马图》《秋风归牧图》《壮马脱重衔图》等传世画作。还擅长书法,书宗颜真卿,丰伟遒劲,为后来学颜体者的范本。辛卯进士,辛丑授江南道御史。乾隆末年钱沣向乾隆皇帝上了著名的《请复军机旧规疏》,弹劾和珅,声震天下。<br><b>常熟名士-钱泳(1759-1844)。</b>初名鹤,字立群,号梅溪,又号台仙,又称梅花居士,忠懿王钱弘俶的迁锡后裔,江苏无锡人,武肃王三十世孙。清代大学者,书、诗、画、金石俱精,且尊祖敬宗,有济世之志。他的著作《履园丛话》被列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科37部中之一,至今仍是研究明清史学者的重要研究资料。他的著作还有《说文识小录》《履国金石目》《守望新书》《登楼杂技》等30多种一百六七十卷文集流传于世。</div><div><b>盛世名儒-钱陈群(1686-1774)。</b>字主敏,号集斋,又号香树居士。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钱弘俶第二十六世孙。钱陈群参与编纂《大清统一志》,之后又与沈德浅两人总纂《大清会典》,为清代留下重要历史文献。他深通诗法,书法苍劲,为人老成持重,处事谨慎,清廉自持,为乾隆所赏识,曾多次陪同乾隆皇帝南巡。钱陈群著有以下传世作品《香树斋诗集》18卷,《香树斋诗集》36卷,《香树斋文集》30卷。<br><b>多才多艺-钱维城(1720-1772)。</b>初名辛未,字宗磐,号稼轩,又名茶山。常州武进茶山乡钱家庄人,乾年间著名宫廷画家,与张宗苍,方薰等人供奉宫廷而被称为"画中十哲"。他还是一位书法家、诗人和古文家。他一生吟诗不辍,《鸣春小草》和《茶山诗秒》共收录他的古近体诗歌2003首。如今维城绘图刻石记事传世画遗存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辽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地。<br></div> <b>钱氏家训。</b>个人/家庭/社会/国家。<div><b>全球钱氏后裔分布图。</b>吴越钱王弘俶纳士归宋后,由临安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此后南北各地均有钱王后代繁衍生息,子孙硕茂昌盛,遍及神州内外五湖四海,主要分布地有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江西、台湾、马来西亚、美国等。</div><div><b>光泽百世-钱氏后裔名人录。</b>吴越国三世五王后裔延绵至今遍及海内外。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颇为庞大的宗族体系,千余年来,精英辈出,涌现出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这与钱氏有教可循的"家训"及尊教重学的传统有密切关系。钱镏曾在后梁乾化二年(912)正月作《家训》八条,告诚子孙:"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教诲"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自是第一义。"钱氏子孙得善其身,自强不息而光泽百世。<br></div><div><b>《富春钱氏宗谱》。</b></div> <b>藏书大家-钱谦益(1582-1664)。</b>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子、史、文集与佛藏,对版本目录亦十分精通。藏书之富,几埒内府。后来常熟一带藏书蔚然成风,跟钱谦益的提倡有很大关系。<div><b>状元诗人-钱福(1461-1504)。</b>字与谦,号鹤滩,上海人。少负异才,科名鼎盛。弘治庚戌(1490)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诗文藻丽敏妙,登第后名声煊赫,远近以版乞题者无虚日。根据文嘉诗文修改的《明日歌》流传甚广,有《鹤滩集》《鹤滩遗文》等著作传世。<br><b>《明日歌》。</b>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朔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br></div><div><b>博学能文-钱惟演(977-1034)。</b>字希圣,浙江临安人,吴越国忠懿王钱弘俶第四子。自幼嗜学,饱读诗书,还擅作诗,《东都事略》卷24《钱惟演传》云:"幼有才俊,俶尝使赋《远山》诗,有'高为天一柱,秀作海三峰'之句。俶深器之。" 并熟知历代朝章国政。大中祥符八年(1015)达到了文学之臣的顶峰。《西昆酬唱集》是钱惟演青年时代最重要的文学活动,他成了西昆派的三大领袖之一。著有《典懿集》《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和《奉藩书事》等。</div><div><b>天堂苏州的奠基人-钱元璋(886-942)。</b>字德辉,浙江临安人,吴越国王钱镏的第六子。曾任苏州刺使、中吴建武军节度使、苏常润三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师、守太章事、侍中、中书舍人、彭城郡王。钱元璙治理苏州三十年,其于苏州园林建设的贡献,泽被后世。对吴越国内部的团结统一,对吴越国百姓的安宁幸福和今日苏州及"长三角"的繁荣具有特贡献。<br><b>撰写《吴越备史》-钱俨(936-1003)。</b>字诚允,吴越国创始人钱镠之孙,文穆王钱元瓘第十四子。当时吴越文人首推罗隐、崔仁冀,而钱俨的文采不颇在二人之下。他著述甚丰,据统计他著有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吴越备史》《遗子》《忠懿王勋业志》《钱氏戊申英政录》若干卷,又作《贵溪叟自序传一卷》。最鲜为人知的是经过考证,钱俨还是《百家姓》的作者。<br></div> 钱王祠景色。 <b>金书铁券。</b>铁券是古时天子赐予大臣的信物。安史之乱后唐室日渐衰微,群藩割据。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越州观察使董昌称帝,钱镠应命讨伐,于次年平诛董昌。乾宁四年(897)昭宗赐钱镠金书铁券,以示奖励。铁券呈瓦片状,左右宽52厘米,上下宽29.8厘米,厚0.4厘米,重132两,上嵌大小金字共342个。钱王及后裔凭金书铁券可以免死、避刑罚,长保子孙富贵。忠懿王钱弘俶纳土归宋后,铁券随之入汴京,后辗转至浙江天台。宋德祐二年(1276)元兵破天台,铁券不知去向。元至顺二年(1331)一渔夫从深水中捞得,被钱氏后人以斛谷换回,重回天台。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入天台,钱氏后人沉券于井中;光绪二十七年(1901)铁券见售于嵊县,被钱氏族人购回,几番转折之后,于1951年被交予县政府,后送浙江省博物馆。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定为国宝。<div><b>钱王祠古图。</b></div> <b>三筑杭城。</b>钱镏做了杭州刺史后,曾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城垣扩建和改建工程,大大拓展了杭州城的范围,相当于现在南到六和塔,东到候潮门至艮山门一线,北至武林门,西至涌金门、清波门一带,使杭州城形成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腰鼓状地形,人称"腰鼓城"。其中第三次是在吴越国建立以后在凤凰山麓建造了王城,也称作子城、牙城,是钱镠军政机构所在地。"三筑杭城"形成了杭州城市的基本格局。<div><b>射潮筑塘。</b>后梁开平四年(910)钱镠发调三十多万民夫,耗时两个多月,以"石囤木桩法"南起六和塔、北迄艮山门筑起"捍海塘",比较有效地遏制了钱塘江潮水对杭州的危害。相传筑海塘时风大浪猛,施工困难,钱镠带五百强弩手到江边射退了江潮,这就是著名的"钱王射潮"故事,反映钱镠当时修建捍海塘时确实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及他本人坚强意志,过人的勇武谋略。</div><div><b>疏浚西湖。</b>这是钱镠在水利兴修方面的另一则重大功绩。西湖是一个内湖,极容易因淤塞而缩小,历史有识之士均对西湖进行过大规模的疏浚。如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杨孟瑛、清代的阮元等等。钱镠曾按军队编制专门设置过一支"撩湖兵",负责清除吴越国境内的水系,特别是西湖中蔓生的葑草和淤积的湖泥。</div><div><b>东南佛国。</b>五代吴越国时期钱氏三世五王笃信佛教。杭州的佛教活动因而呈现全面鼎盛的局面。僧侣众多、广建浮屠,梵音远播,享有"东南佛国"的美誉。杭州现存的古刹名塔大多建于彼时,如照庆寺、净慈寺、六和塔、白塔保俶塔。在翁家山、玉皇山、灵隐飞来峰等许多地方都有吴越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美石刻造像,现在已成为杭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div><div><b>富甲东南。</b>吴越国钱氏三代五王长期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不兴战事,大力发展农业、经贸,兴修水利、道路交通,重视教育,收罗人才,使得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免遭战争破坏。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都得到长足发展。杭州因而迅速崛起,至宋代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州"。历史上亦有"钱塘富庶,盛于东南"的说法,为今日杭州的繁华奠定了基础。</div><div><b>金书铁卷(复制)。</b>左右52上下29.8厘米。</div> <b>仿五代越窑青瓷瓜梭盖罐。</b>高13.5口径4.8底径5.2厘米。<div><b>仿五代越窑青瓷注子。</b>高21.3口径5.0底径8.4厘米。<br></div><div><b>仿五代越窑青瓷大羊尊。</b>高15.8口径20.7底径11.5厘米。<br></div><div><b>仿五代越窑青瓷小羊尊</b>。高15.5口径18.7底径8.9厘米。<br></div> <div>《温州乐清白石钱氏家谱》。《剡源钱氏宗谱》。《钱氏宗谱》。</div> 钱王祠景色。 <b>怀慎堂。</b><div><b>婆留井。</b>唐大中六年(852),临安石镜乡钱坞有名钱宽者,其妻水邱氏产子之时,家中红光炫目且闻兵马之声,钱宽视子为不祥之物,欲投子于井,幸被阿婆留住,孩子小名即呼"婆留",井亦名"婆留井",钱婆留长大后自更名为"钱镠",于唐末乱世之时给理江浙地方颇有业绩,终成吴越国一代明主。<br></div><div><b>锦绣乾坤戏台。</b></div> <b>表忠观碑。</b>表忠观即钱王祠,北宋熙宁十年(1077)初建在龙山(今玉皇山)上,观中供奉钱氏三世五王。北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曾为杭州府通判的大文豪苏轼为表忠观撰《表忠观碑记》,概述钱王事迹,表彰钱王功绩。该文被书丹并勒石为四片八面。表忠观落成后,成为人们瞻仰先贤的圣地,文天祥、韩世思、岳飞、陆游、朱熹等志士仁人纷纷慕名前来。斗转星移,世事变幻,宋代所刻的表忠观碑现已下落不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杭州知府陈柯重刻表忠观碑,流传至今尚存三片,碑身高223宽101.5厚26厘米,字迹清晰,弥足珍贵。 钱王祠景色。 <b>擒斩刘汉宏。</b>唐中和三年(883)居越州的浙东观察使刘汉宏进攻浙西,钱镠率领八都兵与之大战于萧山,最终执刀惩处了刘汉宏。唐光启三年(887)钱镠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是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br><b>平定董昌。</b>唐乾宁二年(895)董昌在越州祢帝,钱镠忠谏无果,奉唐昭宗之命出兵讨伐,生擒董昌。董昌在被押回杭途中投水自尽。因平定董昌有功,次年钱镠被任命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基本控制两浙之地,为创立吴越国奠定了基础。<br><b>首战立功</b>。五代吴越国第一位国王钱镠(852-932)出生于唐末,目睹乱世,少年时代弃农投军,骁勇善战,聪敏机智,在军中开始脱颖而出。<br><div><b>狼山江之战</b>。后梁贞明五年(919)钱镠派第七子钱元瓘率水师与割据淮南的杨行密军大战于狼山江,火烧敌船400余艘,大败杨行密军队。经此一役,双方休兵二十多年。钱元瓘表现出色,被钱镠定为王位继承人。<br><b>成就王业。</b>因治理两浙地区政绩卓越,钱镠被多次封王。唐天复二年(902)被封为越王,唐天祐元年(904)被封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被封为吴越王,后梁龙德三年(923)后梁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号"西府"。至此钱镠真正成就王业,杭州开始确定了它作为古都的地位。</div><div><b>钱王祠旧影。</b></div> 钱王祠景色。 钱王祠大门。表忠观碑文。<div>16:26分离开钱王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