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铁路护路堤

侯福志

<p class="ql-block">  原载2024年12月3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侯福志</p><p class="ql-block"> 在京山铁路武清段南侧有一条护路堤和护路沟(堤的南侧,与堤平行)。其起点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落垡车站附近的三十五号铁路桥,往东南方向至黄庄街老米店村附近的四十号铁路桥结束,全长约22.36公里。</p><p class="ql-block"> 护路堤和护路沟分布区域涉及今豆张庄镇及黄庄街两个街镇。自1939年之后,永定河由北遥堤以南三角淀一带,迁徙至北遥堤以北,在今黄花店镇、豆张庄镇两个镇域范围内,形成了新的永定河泛区。新泛区南界北遥堤,北界京山铁路。北遥堤可以阻挡永定河南侵,而京山铁路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很容易受到永定河洪水的侵袭。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修建护路堤和开挖护路沟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护路堤和护路沟工程始于1941年7月11日,终于20日,工期9天。关于相关情况,1941年7月23日《新武周刊》曾作了报道。在《县民一致努力下护路沟挖掘完成》的新闻稿中,该文作者曾披露了相关细节。据闻,工程分别由县属八个区以乡、保为单位分段实施,每段均有乡长、保长负责。11日上午,施工人员携带工具,陆续到豆张庄车站聚集,并于次日分赴各工地。护路沟宽约15米,取出来的粘土被堆放在护路沟的北侧,形成与其平行的高约10米、顶宽约6米左右的护路堤。9月3日的《新武周刊》还提到了占压耕地、坟墓给予补偿的问题。据称,护路堤与护路沟占压耕地、坟墓,统一由建设总署支付补偿金。其中,南双庙乡,占地525亩,迁坟16座,补偿18105元;茨州乡,占地339.8亩,迁坟21座,补偿11564元;东柳行乡,占地296.2亩,迁坟187座,补偿13942元;东洲乡,占地269亩,迁坟64座,补偿11655元;老米店乡,占地113亩,迁坟2座,补偿4205元。 </p><p class="ql-block"> 工竣后,署名“前人”的作者曾发表一篇诗作,以纪念这个工程的修建活动。诗作的题目是《监修护路堤工程浩大连日奔忙承尹如弟见怀次韵却复》。原诗有诗句云:“河槽堤坝判沧桑,九日完成卅里长。争恐届期难报竣,役夫几度泣斜阳。” 概括了各工地只争朝夕的热闹场景。护路堤在防洪中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夏天,永定河在永清县梁各庄村决口,洪水由武清县第七区黄花店迤北,往东流至护路堤,被阻折后转而向东南漫溢。七区境内的南双庙、北双庙、中双庙、邵七堤、崔胡营、周立营、青坨、眷茲、杨营、甄营、刘庄、西洲、茨洲、豆张庄、小王村、艾蒲庄、厐庄子等村,以及六区境内的寺上、来家庄、老米店、马家口、六合庄等村,全都成为水乡泽国。平地水深达一二尺至四五尺不等,田禾湮没,被灾区域达65100亩。幸运的是,因为有护路堤阻挡,永定河水循六区向南宣泄于蒲口洼(今北辰区)一带,“不但京山铁路迤东不致波及,即灾区亦不致再行扩大。”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对护理堤进行维护。如1949年,对护路堤加筑高1米,宽2米的小埝。1951年春,对护路堤进行复堤加固,原堤项由9.99米变成了8.49米,项宽为6米。1965年,对东洲村至北寺村段3.7公里长的护路堤加高增厚。1968年,实施护路堤复堤工程,堤顶高程为10.49—13米,顶宽6米。1971年,又实施护路堤加固工程,从跃进闸至老龙凤闸之间,加高护路堤2米,原顶宽由6米变成了4米。1979年,由于屈家店下游淤积严重,洪水渲泄不畅,为确保京山铁路安全,对护路堤堤顶又进行了加高施工,堤顶普遍加高1米,顶宽由4米变成了3米。而护路沟普遍加宽至20米左右。经过上述工程后,护路堤的防洪标准达到了50年一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