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更因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声名远扬,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p><p class="ql-block">美不胜收栖霞山的自然景观以其四季变换的美景而著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栖霞山的枫叶,每当深秋初冬时节,枫叶如火,红得热烈而深邃,与山上的古刹、石刻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进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镜湖。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火红枫叶,五彩斑斓,让人心旷神怡。明镜湖建于清乾隆年间,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p> <p class="ql-block">月牙池位于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栖霞寺门前的一个月牙形池塘。因其形状呈半月形,故得名“月牙池”。此外,由于信徒们在这里放生各种水生动物,月牙池也被称为“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庙。自古以来,栖霞寺便以其幽静的环境,庄严的佛像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遐迩。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朝拜。 </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始建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至今已有超过一干五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栖霞寺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但始终保持着其古朴典雅的风貌。它不仅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栖霞山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闻名。栖霞山古称摄山,因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这里遍布“六朝胜迹”,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栖霞山也是乾隆帝流连忘返之地,六下江南五次就住在了栖霞行宫中,并赋诗赞誉,题写匾额“摄山栖霞寺”。</p> <p class="ql-block">栖霞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建筑宏伟。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干佛岩等。大雄宝殿气势恢宏, 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为阿难、迦叶尊者像,庄严肃穆。藏经楼内珍藏有《大藏经》等。</p> <p class="ql-block">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现存515尊,佛龛294个,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p><p class="ql-block">千佛岩石窟是六朝时期南方佛教艺术的珍品,享有“小云岗”之称。</p> <p class="ql-block">在清咸丰年间,千佛崖遭受了严重的破坏。1925年,栖霞寺的住持若舜等人组织进行了修复。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千佛岩再次遭受重创。如今,现存的造像共有515尊,佛龛294座。尽管有少数保存完好,但大部分已经残缺,可见其历史沧桑和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舍利塔后于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复修原为五层方形木塔。现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年)重建。栖霞寺舍利塔是中国现存的古石塔之佳品。</p> <p class="ql-block">栖霞山的枫叶在深秋初冬季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栖霞山的枫叶种类丰富,常见的有红枫、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元宝枫、茶条槭等,数量多达五十余万株,形成了宏大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随着气温的降低,枫叶逐渐变色,呈现出浅黄、鹅黄、淡红、粉红等多种颜色,仿佛一幅天然的油画。在阳光下俯瞰栖霞山,层林尽染,美不胜收,阳光穿过枫叶,洒下点点金光,景色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始皇临江处是秦始皇曾经到访的地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他在第五次巡游江南时,从咸阳南下至云梦泽(今湖北境内),然后沿长江东下,在采石矶登岸江南,前往会稽山祭祀大禹。之后,他继续北上,途经栖霞山,并在山顶祭拜天地,刻写篆文,留下“始皇临江处”的碑石。</p> <p class="ql-block">凤翔峰是栖霞山的最高峰,海拔284.7米。</p> <p class="ql-block">景交车可以行至栖霞山山顶:天街站。</p> <p class="ql-block">凤翔峰是观赏长江的最佳地点之一。站在山顶,可以远眺长江,百舸争流,江水如绸缎般流淌,景色壮丽。</p> <p class="ql-block">今天(2024年12月2日)栖霞山景区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游人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