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帕斯卡尔名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揭示,人之所以伟大之根本在于思想:“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的伟大。”“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虽具“会思想”天然属性,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拔节成“会思想的芦苇”。</p><p class="ql-block">“会思想”当然不是指吠形吠声和胡思乱想,而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网语“脑残粉”,大抵喻指为偶像崇拜或品牌迷信而疯颠,乃至丧失正常智识的不正常者。轻度“脑残粉”,蛰伏虚拟空间八卦偶像一切信息,忠诚担当偶像的“猎犬”“打手”。但凡发现对偶像不利消息,立马纠集“喷子”实施网暴。</p><p class="ql-block">重度“脑残粉”,言行乖张失常荒诞不经,严重影响自身乃至他人生活,其中不乏“妄想症”“意淫症”“歇斯底里症”患者。有人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时,不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是搞意见垄断和话语霸权;不是尊重事实和常识,而是以“选择性接受”所获片面信息以偏盖全刚愎自用;不是讲求逻辑理性辩论,而是偏执“杠精”动辄以诛心之论反驳一切,王蒙《雄辩症》中那位“厚皮逻辑症”患者,便属此类变种。</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思想停滞,始于只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智能手机时代,万能的APP早已成为机主“肚里蛔虫”,对其所想所喜所盼了如指掌,机主刷屏看到的很逼仄很“骨感”,仅剩下自己感兴趣的杂碎。获取信息不能“兼听则明”,知人论世必然“偏信则暗”。</p><p class="ql-block">要命的是,“低头族”一旦放任反复接收相同信息成为积习,就很难走出“井底之蛙”局限,进而越加难遁让“会思想的芦苇”折断思想的宿命。</p><p class="ql-block">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洞见:“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p><p class="ql-block">”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举国陷入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极权,希氏双伎并演:一手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一手利用媒体灌输“纳粹思想”,持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目地。无独有偶,在那个疯狂时代,日本小学生笔记中,大量记录了崇拜日军美化侵略内容。据此作文甚或命题作文,要求小学生必须完成,藉此强制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如此毒化土壤,焉能长出“会思想的芦苇”?</p> <p class="ql-block">任何人丧失独立思想能力,都是“温水煮青蛙”效应使然。心理学“社会身份”理论认为,人们本能倾向于将自己划分为不同群体,而这些群体只是存在极小毫无意义甚或完全人为差异,目的在于为给自己刷属于这个世界的“存在感”。一旦将自己划归某群体,立马表现极大忠诚和党同伐异。</p><p class="ql-block">作为社会生物,人们倾向于将人群分为“我们和他们”,且大脑极易进入这种人为“站队”状态。缘此,一些商业广告顺水推舟,巧借人们这种差异状态,诱导强化非理性极度痴迷行为。也许,“极度痴迷者”并非有意选择让自己成为某品牌铁杆拥趸,但糟糕的是,进去容易出来难。一旦沦为某款产品“极度痴迷者”,想要抽身则无异于缘木求鱼。</p><p class="ql-block">“文化糖精”依赖症,可谓放弃独立思考者的另一性状。现下,不少人哭喜刷“×分钟看完××”“×分钟弄懂××”“×小时拆解××”,等等。伴随短视频时代来临,如是打开方式迅即被更强大算法取代。算法不会推荐大众最喜欢东东,只会推荐你最爱东东,你看得越多他推得越来劲。有人回放刷屏感觉,觉得自己不时处于精神分裂亢奋状态,情绪仿佛被扔进一个精心设计的排序器,前一秒在励志下一秒就开始EMO,前一个视频还在狂怒后一个就开始傻笑……</p><p class="ql-block">互联网碎片文化,催生各式“愚乐至死”怪胎,他们能榨出整个文明最为亢奋部分,将所有由代码和算法所萃取的文化碎片,拼凑出同一种直白高潮。可怜复可叹的是,高潮之后,除了剩下空虚干瘪的皮囊和停摆的空白大脑,什么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拔节长成“会思想的芦苇”,还是夭折变异为不能思想无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能否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恪守追求真理、尊重事实、敬畏常识、讲求逻辑的思想底线,进而成为刚正不阿、不被绑架、拒绝裹挟、特立独行的现代公民。</p><p class="ql-block">(发表于《杂文月刊》,选自作者第五部杂文集《世相杂陈》)</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庆贵,高级职称,曾任某市杂文学会会长、区文联(社科联)副主席。1984年始发表诗歌、散文、时评、杂文等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瞭望》《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杂文报》《杂文月刊》《经典杂文》《杂文选刊》、香港《大公报》《信报》、美国《侨报》等境内外数百家媒体。曾获各类奖项数十次,其中,全国评论、杂文奖22次,杂文《痛打“狗心理”》获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金奖,三文分获2013、2014、2015年江苏省报纸副刊杂文一等奖。多篇作品入选多版本全国年度杂文年选,已公开出版个人杂文集《红楼关得很沉重》《鹰眼守望》《苍生人话》《思路话语》《世相杂陈》五部。创作成就、自传入书《中国当代杂文家》《走近杂文家》)。个人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美篇:《广陵杂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