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共进,“研”致远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中原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教研工作纪实‍

美篇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从蝉鸣的夏天到暖阳的冬日我们一直在“积蓄” 力量,努力做好教育路上的“点灯人”。2024年12月3日下午,中原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教研工作会的全体数学教师如约而至,相聚在中原区育才小学,开展解决问题专项探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第二组的刘彦丽老师主持。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p><p class="ql-block">一、观摩三年级《怎么拼,周长最短》和《归一问题》两节研讨课。</p><p class="ql-block">二、执教老师反思及各小组结合课例进行研讨和交流。</p><p class="ql-block">三、教研室李志华副主任和李燕老师的专业点评及引领。</p> 课堂风采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育才小学的申一然老师执教的《怎么拼,周长最短》。课堂上老师先由4个小方块引入,再让孩子们自主探究16个小方块的规律,然后用12个小方块验证规律,探究规律背后的原因。老师能深悉教材,把握重点,思路清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富有激情地演绎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育红小学的李梦老师执教的《归一问题》。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在胖东来购物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语言表征和画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同样的”这一关键信息的含义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仿照题目,尝试变化数量再来算一算,并创编生活中的“归一问题”,引导学生在对比交流中,建立归一问题的模型并内化。整节课,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在讨论、对比中加深了对此类问题的思考,发展模型意识。</p> 共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共砥砺用心去学,磨砺精神研讨美。教学课例展示结束后,在李主任的带领下,老师们以各个备课组为单位,围绕课例的设计思路和改进的方向这两方面和执教老师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p> <p class="ql-block">  讨论之后,各小组均对两位老师的授课技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堂亲和力强,整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清晰;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练习的设计有层次等等。其次,每个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思维之间的碰撞后对两节课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化的建议,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中产生的疑问点寻求帮助。</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  李燕老师围绕各小组集中探讨提出的疑问和建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李老师强调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李老师还指出“计划先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有条理、有规划的思考模式,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李主任强调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目标,找到本节课的灵魂,做到形散魂不散。</p><p class="ql-block"> 点评不仅是对这两节课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所有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一次宝贵提升,为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激励老师们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p> <p class="ql-block">  学无涯而研不止,教有道而共致远。通过课例观摩研讨,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之路,道阻且长,中原小数人将继续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聚焦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文稿:鲁梦梦 李新月</p><p class="ql-block">图片:闫圆圆 高于婷 </p><p class="ql-block">编辑:张阳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