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土耳其1●走进东西文明的交汇地,伊斯坦布尔

菩提思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聊到出国旅游,老被问到“你去过土耳其吗”?--对一个到过4字头国家的人来说,没去过土耳其,似乎说不过去!<br><br>土耳其,的确是一个特别的国家。<br><br>•横跨欧亚大陆的神奇国度。这片土地,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有着6500年悠久历史和前后13个不同文明的历史遗产,故事多多。<br>  <br>•多样土耳其。她充满活力,每一个角落都有非常壮丽的景观,古城、小镇、山川、外星地貌、爱琴海滨,想感受奇特壮阔的自然……土耳其都能一一满足。 <br><br>•浪漫土耳其。无论想来一段古城citywalk,想体验热气球和滑翔伞,想感受唯美浪漫的爱琴海假期,想追寻古丝绸之路的故事.......土耳其都能精准定位。<br></p> 土耳其之行,被自己定位成补课之旅、打卡之旅,然而在小亚细亚半岛转了小圈,发现这里很精彩--配得上“浪漫土耳其”的美誉!<br><br>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br><br>•尽管主体民族是占总人口8成的土耳其人,但他们视自己为这片土地的外来者。<br><br>•祖上阔过,相比奥斯曼帝国,目前国土面积缩水90%都不止,但国民自豪感满满。<br><br>•由于地缘政治的优势,一个特立独行、任性且难搞的国家,最早的北约成员国,却不容许外国驻军,一个游走于东、西方阵营,硬钢美俄大国,也拿他没办法。<br><br>•至今仍为世界宗教的一个中心,虽信仰伊斯兰教,但却相当世俗化。<br><br>•这也是一个跟我们国家恩怨不断的国家...... 伊斯坦布尔,欧亚大陆连接于此,一座东西方文明臻美融合的魅力都市,人生不能错过的50个目的地之一。<br><br>浪漫的土耳其是国人比较喜爱的境外游目的地之一,一曲《带你去旅行》中的“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让多少青春少女对这个浪漫的国度心生向往。<br><br>《带你去旅行》这首歌爆火的时候,越来越多人对神秘土耳其产生了兴趣。<br><br>当你来到土耳其西、南海岸时,举目所见尽是散布着古希腊、罗马文明,甚至基督教文明的遗迹,值得探访的城市实在不少。<br><br>打卡之旅,一次出游,跨越亚欧大陆。<br><br>10天土耳其环游,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风光,一次领略土耳其精华特色所在......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兰教国家,被称为“文明的摇篮”。<br><br>历史上,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承载着前后13个不同的文明,古希腊、东罗马、奥斯曼三大历史遗迹汇聚于此。<br><br>三面环海和内陆复杂的地理环境,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地中海四个美丽海洋环绕,使其拥有了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br><br>土耳其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有着一流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灿烂的文化,迷人的景色和神秘的传说。<br><br>土耳其成功进入全世界十大旅游国家行列,已成为欧洲的主要旅游观光地。 午夜时分,离开北京,乘坐我国南方航空班机直飞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p class="ql-block">飞机离开我国西北边境后,进入中亚地区,跨越里海后,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进入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br><br>(几个月前刚去南高加索地区,巴库、第比利斯、巴统这些地名显得非常亲切)<br><br>从格鲁吉亚的黑海海滨城市巴统跨黑海进入土耳其的本土--小亚细亚半岛,飞经首都安卡拉,最终抵达位于黑海进入地中海出口的伊斯坦布尔。<br></p> 土耳其,位于亚洲最西部,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两大洲的国家,三面环海,海岸线长7200公里,与亚、欧8个国家有领土接壤,绝对称得上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br><br>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br><br>西临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与希腊、保加利亚接壤。<br><br>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br><br>北部隔海与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相望,南部隔海与塞浦路斯相对。<br><br>土耳其被称为是西亚的蓝色宝石 ,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土耳其国土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却分为有81个省,仅有3%国土(2.42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称为东色雷斯)。<br><br>土耳其的绝大部分位于亚洲部分的小亚细亚半岛(又称安纳托利亚半岛),是地中海四大半岛中,唯一隶属亚洲的突出部。<br><br>(另三个半岛是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统称南欧三大半岛)<br><br>土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小亚细亚半岛在欧亚的博弈中,不得不扮演特殊的角色。<br><br>在历史上,当欧洲文明向亚洲扩张时,小亚细亚半岛会先成他们的殖民地(如马其顿帝国);而亚洲文明向南欧渗透时,同样会把小亚细亚作为桥头堡(如波斯帝国)。 土耳其共和国(Turkey),因英文名的趣闻,2022年联合国批准更改为Türkiye。<br><br>土耳其英文名Turkey,火鸡也是turkey,而土耳其没有火鸡。<br><br>英文中用特产表示国名很常见,如中国的“China”,日本的“Japan”(漆器),而火鸡并非土耳其特产--火鸡是美国感恩节的特餐,看来土耳其并非以特产来表示国名。<br><br>土耳其的Turkey,词源来自“突厥”(Turk)并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就是“勇敢人的国家”。 这又是“印第安人并不是印度人”的故事。<br><br>15、16世纪崛起的庞大奥斯曼帝国,占据了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土耳其的商人也几乎垄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的所有商业。<br><br>于是哥伦布、麦哲伦就这样踏上了寻找新航路的历史--欧洲发现新大陆,就是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堵住了他们的活路开始的。<br><br>那时,东方在西方人眼中一直是神秘而富有,西方人从未见过的东西,都会习惯性地打上东方神秘的标签,这些神秘力量都来自奥斯曼土耳其--甭管你来自中国还是印度,是土耳其商人卖的,就是土耳其货。<br><br>最早的turkey,指的也不是美洲大陆的鸡,而是非洲几内亚的珍珠鸡,对于新航路开辟前的西欧人,没见过的都是土耳其鸡。 当新航路开辟后,第一批来到美洲的西欧人,猝不及防地遇到了美洲鸡,并将它们命名为“土耳其鸡turkey”--这两种鸡长得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像的,难怪欧美人分不清楚!<br><br>类似这样的误会还有许多。<br><br>比如我们大家都爱吃的荷兰豆,原产地其实是泰国、缅甸,还有地中海一些地方,只是当年的荷兰殖民者来到澳门时,把这玩意儿给传播到了中国。<br><br>荷兰本土没有荷兰豆。<br><br>更有趣的是,荷兰把“荷兰豆”叫做中国豆。<br><br>正如土耳其鸡是大航海时代的特殊产物,荷兰豆也是西方人殖民时代的特殊产物。 土耳其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br><br>土耳其西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则温和、多雨;北部沿海地区终年温和、多雨。<br><br>中部和东部等非沿海地区为大陆型高原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温差较大,极端气温达零下40℃。<br> 土耳其河流资源丰富,湖泊众多,著名的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均发源于该国境内。<div><br></div><div>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森林覆盖率居中东国家之首。<br><br>60%的国土适于耕种,实际开垦只有20%。<br><br>土耳其的矿产资源丰富,天然石和大理石储量占世界40%,品种和数量均居世界第一;钍储量占全球的22%;铬矿储量1亿吨,居世界前列。</div>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最高峰亚拉腊山(Mount Ararat,又称亚拉拉特山),高5,165米,山顶终年积雪覆盖,景色壮观。<br><br>因为亚拉腊山又传说是《圣经,创世纪》一书中记载大洪水后诺亚方舟的最终停靠地,以及与亚美尼亚的争议,吸引了众多游客。<br><br>公元前30年以前,亚拉腊山属于亚美尼亚帝国,公元301年后,亚美尼亚帝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独自占有亚拉拉特山地区400年之久。<br><br>历史上其他时间,亚拉拉特山地区不断被割让、占领而隶属于不同的国家,直到1923年苏联将阿拉拉特山划给土耳其。<br><br>虽然亚拉腊山坐落在土耳其境内的东北边界附近(离边界仅32公里),但亚美尼亚几乎全部国土都能看到,是亚美尼亚人的精神象征,大部分的亚美尼亚人仍宣称此山为他们所有,仍是亚美尼亚国徽正中央的图案。 土耳其国花是郁金香,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br><br>土耳其人信仰的伊斯兰教杜绝偶像崇拜物,为什么以新月做标志呢?<br><br>远古时期,对太阳、阅历、星星的迷信与崇拜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曾经有过的现象,而在沙漠热带地方,对月亮的崇拜就更为突出。<br><br>真主安拉将《古兰经》降示给圣人穆罕默德后,伊斯兰教首先在阿拉伯地区弘传,那里炎热干旱,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多在夜晚进行。阿拉伯历将太阳降落到太阳初升作为一天,而新月初升则为每月第一天的开始。<br><br>伊斯兰教斋月,就是从见到新月的第一天开始封斋,到再见到新月开斋的一个月时间。<br> 《古兰经》中多次提到月亮,在穆罕默德看来,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圆满功行、光明世界,不过,新月真正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却是15、16世纪的事。<br><br>清真寺用新月装饰,其宗教标志更加凸显与醒目,世界各地清真寺和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普遍采用了这种做法。<br><br>在现今世界上57个穆斯林国家中,土耳其等12个国家的国旗(国徽)上有新月,但伊斯兰化比较早的国家,如沙特、伊朗、埃及等国旗倒不用新月,而建国较晚的伊斯兰教国家如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却用新月,就是受奥斯曼帝国影响的缘故。<br><br>还有一种解释:较大的白色地球被右侧一个较小的红色圆覆盖,红色圆与一颗白色五角星相连,红色小圆占据着地球的较大面积,象征着伊斯兰教的影响范围广大,配上五角星,象征人民团结及国家强大。 土耳其共和国人口8527万,主体民族是土耳其人(超80%),属于白色人种地中海类型,还有被土耳其官方称为“山地土耳其人”的库尔德族人(约15%)。<br><br>土耳其是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绝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中85%属逊尼派;其余信仰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br><br>(穆斯林人口已突破16亿,占全球人口的1/4,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有50个)<br><br>土耳其宗教气氛相对宽松,大多数女士不系头巾、不着罩袍,在男女握手、饮酒等方面无特殊禁忌,但禁食猪肉。<br><br>社会风气比较多元、开放,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申请加入欧盟等原因,当地人习惯将自己视为欧洲人而非亚洲人,服饰也是西式服装与伊斯兰教传统服装交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年轻人多穿西式服装。 土耳其,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阿拉伯国家。<br><br>阿拉伯国家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结合部,总面积1376万平方公里(非洲部分占72%),阿拉伯人占主体,伊斯兰教为国教。<br><br>•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阿拉伯帝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后继者不断扩张版图,阿拉伯帝国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阿拉伯民族也随之壮大,很多阿拉伯化了的民族也被叫做阿拉伯人。<br><br>•11世纪阿拉伯帝国解体,相继被塞尔柱、蒙古、奥斯曼以及欧洲殖民者的统治。<br><br>•一战后各国依次独立,形成了阿拉伯世界--共22个国家,总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br><br>由于阿拉伯世界涵盖范围辽阔,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有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阿拉伯国家,例如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土耳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灿烂的古文明帝国,截至2018年,共有世界遗产18项(文化遗产16项,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2项),居世界第17位。<br><br>在土耳其行程我们参观了:<br><br>●世界文化遗产<br><br>•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永恒的古城中心”--苏丹旧城区)<br><br>•萨夫兰博卢城。(“古丝绸之路的桃花源驿站”--番红花城)<br><br>•以弗所古城。(著名阿尔忒弥斯神庙残存少部分遗迹,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br><br>•特洛伊考古遗址。(“荷马笔下的木马屠城记”--特洛伊遗址) ●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br><br>•格雷梅国家公园和卡帕多西亚石窟群。(“历史的历练,精灵的烟囱”--格雷梅露天博物馆)<br><br>•赫拉波利斯和帕穆克卡莱(棉花堡)。(“白色的温泉城堡”--棉花堡)<br><br>行程外,还有很多世界遗产,如布尔萨和库马利吉兹克--奥斯曼帝国诞生地、迪夫斯大清真寺和医院、哈利卡尔纳苏斯摩索拉斯王陵墓、托普卡匹皇宫等等。<br><br>土耳其拥有世界七大奇迹中的两个--阿尔忒弥斯神庙和毛瑟陆斯陵墓;卡帕多奇亚石林的仙女峰和石骆驼。 土耳其是一个世界旅游大国,但到土耳其的常规旅游线路,基本上是在土耳其本土的主体--小亚细亚半岛的西半部画一个小圈,相当于走了半个土耳其(3200公里)。<div><br></div><div>(土耳其的东部与亚美尼亚、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接壤的地区伊斯兰势力严重,秩序比较乱,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我国外交部和驻土耳其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东部哈塔伊、加济安泰普、基利斯、尚勒乌尔法、马尔丁、舍尔纳克等6省,一般的旅行社并不开设这一带的线路)<br><br>这次行程基本上沿着土耳其的经典路线:伊斯坦布尔-番红花城-安卡拉-卡帕多西亚-棉花堡-爱琴海沿岸(以弗所古城、特洛伊遗址、库萨达斯)-伊斯坦布尔。</div><div><br></div><div>爱琴海沿岸是土耳其旅游的核心地区,由于团期关系,“跳过”了安塔利亚、费特西耶和伊兹密尔等精彩景点,留下遗憾。</div> <p class="ql-block">全程共计飞行7600公里,需要飞行10个小时,第二天当地时间清晨6:20到达目的地(土耳其比北京晚5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机翼下,伊斯坦布尔市区仍灯光璀璨,好一座“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海上的船只,仍不分昼夜地穿行在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p> <p class="ql-block">走出登机廊道,抬头初识土耳其文字字母。<br><br>看上去像英文,实际上并不是!<br><br>土耳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在土耳其使用,还在周边有土耳其族或移民的国家。<br><br>土耳其语字母创立于1928年,借用了经改造的拉丁字母,以代替原本土耳其语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有29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8个,辅音字母21个。<br><br>土耳其语的显著特色,是其元音和谐及大量黏着语的词缀变化,字词采用SOV词序。<br><br>随着泛突厥主义的扩张,不少中亚国家都由原来的阿拉伯字母或西里尔字母,过渡到采用土耳其语字母,包括土库曼语、阿塞拜疆语、乌兹别克语、鞑靼语、奥塞梯语等。<br></p> 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的廊道很长。<div><br></div><div>伊斯坦布尔机场(Istanbul Airport),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黑海沿岸的Arnavutköy区,距市区约38公里,2018年启用。<br><br>伊斯坦布尔机场航站楼面积为144万平方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航站楼分为7个出发/到达区域,设139座登机廊桥和78个廊桥机位;有5条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br><br>伊斯坦布尔机场仅第一期工程,就已经是土耳其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br><br>目前已开通300条航线,通航117个国家和地区,连通294座城市,起飞和降落29万多次航班,服务4710多万旅客。<br></div> 下方的候机大厅足够大,妥妥的亚、欧、非三大洲交通枢纽!<div><br></div><div>要说土耳其的吸引力,那就不得不提其四通八达的交通。<br><br>全国拥有100多个飞机场,包括6座国际机场,其中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是全球最大机场之一,可以直飞110多个国家和地区。<br><br>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跨亚欧两洲的城市,所以伊斯坦布尔新机场旨在成为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全球枢纽,我们前往欧洲、非洲甚至美洲,有不少在这里中转。<br></div><div><br></div><div>在机场全部完成之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拥有6条跑道,三小时飞行圈覆盖120个国家,预计年吞吐客流量可达2亿人次,也或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br></div> 要走很远才到入境护照检查站。 途中有多国语言滚动指引。<div><br></div><div>机场功能清晰完善,分为土耳其国内中转、国际中转和入境通道,提高了整个机场的运转效率。</div> 入境处的护照检查窗口前,印有多国文字的欢迎词,中文的位置还可以。<div><br></div><div>无意中排错了一队,不是交接耗时,就是工作人员老说话--起初以为电脑终端问题而咨询同事,到了跟前才知道在聊天!</div><div><br></div><div>作为旅游大国,入境手续效率太低,不知道是没准备好,还是平常的工作作风就这样,我猜多半是后者。<br></div><div><br></div><div>也就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没有传说的某些国家出入境官员暗示收小费......</div> 行李提拿大厅足够大,装饰得很宽敞漂亮。<div><br></div><div>大清早的,到港航班还不少。</div><div><br></div><div>有63家航空公司在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开辟了300条航线,其中就有我们国家的国航、南航、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div><div><br></div><div>土耳其航空公司更是将该机场作为基地,有241个遍布全球其他127个国家和地区的目的地,位居全球各航空公司之首,运输量和运输能力增长在欧洲都名列前茅。</div><div><br></div><div>2011-2017年,该机场连续被评为“欧洲最佳航空公司”(Skytrax世界航空公司奖)。<br></div> 火树银花的装饰。 出了机场,旅游大巴驶上前往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前往市区的高速公路。<div><br></div><div>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丘陵的那一边,伊斯坦布尔市区在晨光中乍现......<div><br></div><div>进入伊斯坦布尔市区,感觉这里首先是一座欧洲城市。<br></div></div> <div>晨光中,远处的清真寺宣礼塔成为伊斯坦布尔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一个打上穆斯林标签的“欧洲”城市!<br></div> 晨霭笼罩着造型别致的体育场。 清早忙碌的环卫车。 市区绿化做得不错,路边的草坡上,用不同的图案装饰,很有艺术感。 市区有大片绿地,不时看到公园和游乐设施。 从新机场前往伊斯坦布尔老城区途中,经过同样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的阿塔图尔克机场(Istanbul Ataturk Airport(IST))。<div><br></div><div>与新机场较偏相比,以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名字命名的阿塔图尔克机场则敢靠近市区。<br><br>伊斯坦布尔有三个机场,两个在欧洲部分,一个在亚洲部分。<br><br>阿塔图尔克机场位于市区西边24公里处,原是土耳其最大机场,也是欧洲第5大机场。<br><br>自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启用之后,该机场民航客运业务正式停航,所有飞阿塔图尔克机场的航班将降落在新伊斯坦布尔机场。<br><br>此外,伊斯坦布尔还有一个位于市区东南35公里处的亚洲机场Sabiha Gokcen International Airport(SAW)。</div> 这个充满艺术感的构筑物,不知道是啥来头? 大清早,执勤的交警在贴罚单。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建筑物有个特点,就是“穿衣戴帽”的本事比我们强。<br><br>所看到的很多建筑,外立面统一用玻璃幕墙包覆,再装饰公司的广告、logo或者其他艺术图案,虽然看不出层数,形成一个整体,非常大气,也增加了城市的美感。<br></p> 几层楼高的普通建筑,也能通过“穿衣戴帽”,整出一座“大厦”的效果。<br><br>相比起来,我们国家多在主干道的沿街建筑,为装点市容或者节日氛围,临时涂刷外墙,或者包裹装饰物。 <p class="ql-block">“穿衣戴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穿衣戴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穿衣戴帽”出来的夸张效果。</p> 进入市区,旅游大巴两侧的建筑物扑面而来,非常新颖,很有设计感,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插着国旗的残留城楼和城墙。 滨海大道上,残留一段奥斯曼时代的城墙。 民居与旧城墙,仅仅“一墙之隔”。 即便残缺,城墙也得到较好的保护,毕竟这里沉淀了一段历史...... ●先说说土耳其的历史。<br><br>毕竟在整个一周的土耳其行程中,离不开这内容。<br><br>说起土耳其,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帝国,祖上曾阔过。<br><br>今天的土耳其是庞大的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在残余不多的领土上建立的国家。<br><br>而且,土耳其人也自认自己是这片土地(小亚细亚半岛)的外来者。<br><br>往上数的话,土耳其人可以和我们中国人扯上关系--土耳其是突厥的直接继承者。 ●说说小亚细亚半岛。<br><br>土耳其的历史,也是随着小亚细亚半岛(也叫安纳托利亚)居民的去留而变迁的......<br><br>从亚伯拉罕到诺亚方舟所停泊的亚拉腊山,安纳托利亚(即小亚细亚半岛)在圣经时代已在文明史上扮演重要地位。<br><br>赫梯人(西台人,Hattians)、鲁维人(Luwian)及胡里特人相继占领小亚细亚,<br><br>(世界文化遗产赫梯帝国都城哈图沙遗址,就位于土耳其中部乔鲁姆省博兹柯伊村)<br><br>赫梯国家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7世纪,初为小国,后以哈图沙为中心形成联盟,渐趋统一,公元前13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br><br>(赫梯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影响深远,最先发明和使用铁器,风行于欧洲各国徽章和旗帜的双头鹰标志,据说也溯源于这个帝国) 公元前13世纪末,腓尼基人席卷东地中海地区,赫梯帝国被肢解,公元前8世纪被被亚述帝国灭亡。<br><br>许多印欧语民族,以及“海上民族”纷纷迁入这一地区,形成了一波移民浪潮,外来者入侵使赫梯人和特洛伊文明遭到彻底的毁灭。<br><br>公元前658年,希腊移民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建立拜占庭的城市(现在的伊斯坦布尔)。<br><br>(希腊人对这里的影响,从紧贴着陆地的岛屿属希腊看得出)<br><br>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改名君士坦丁堡,建立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希腊文化和东正教立国。<br><br>一直到11世纪,安纳托利亚是东罗马帝国的地盘,相对于后到的土耳其人,现在希腊人来到安纳托利亚就像回家...... ●土耳其的英文词根“Turk”,有土耳其人、突厥人、强暴的人、残忍的人等意思。<br><br>土耳其一词是由突厥的发音转变而来。<br><br>土耳其人,自称是古代亚洲突厥人后裔。<br><br>地陪导游是一个名为Bahadir的伊斯坦布尔小伙子,是一位当地人与哈萨克人的混血后代,长相更接近中国人。<br><br>他介绍,土耳其历史书就说:土耳其人是中国唐代突厥人的后裔,也是匈奴人的一支,中国人修长城就是为了防御他们。<br> ●那么,突厥人怎么来到这块土地的?<br><br>《北史•突厥传》记载突厥起源的三种说法,其一就提到了"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也"。<br><br>亚欧大陆临海地区通常孕育出发达的文明,如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br><br>而在中亚、蒙古草原等腹地,常有游牧民族节奏性崛起,文明程度低,但武力强盛。<br><br>一旦出现天灾,食物短缺,就会骚扰周边民族,向外敲打文明国家,甚至将其毁灭。<br><br>古代中国的北方,有四个彪悍的游牧民族--匈奴、柔然、鲜卑、突厥,他们动辄南下,把中原王朝捶打一番...... 突厥人大约6世纪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起初臣服于柔然,后独立强大,鼎盛期控制了东至辽海,西到里海的广袤地区,隋时,分裂为东、西突厥两部。<br><br>公元745年左右,因中央政权发展的需要唐太宗李世民经历了十数年的隐忍后,一举收拾了犯边的突厥,设立都护府,从此,东突厥消亡,逐渐汉化。<br><br>李世民一鼓作气,追打西突厥,其中一部分被灭,一部分西逃,到了小亚细亚半岛。<br><br>现代土耳其人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亚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的突厥人的乌古斯部落,即西突厥(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部落。<br><br>历经和波斯、阿拉伯、希腊人混血之后,实际上和突厥血统关系已经不大了,但使用的语言仍是游牧民族的族际语言--突厥语。 在东罗马帝国浮沉的几个世纪里,一个游牧民族--西突厥人(西逃的突厥人余部)开始从中亚向西迁徙,在里海周边落脚,以波斯的伊斯法罕为中心,休养生息。<br><br>在东、西突厥政权灭亡后,广大中亚和中东地区曾经建立过几个突厥政权,其中最强大的就是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br><br>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攻占中亚,西突厥的乌古斯酋长塞尔柱为防西喀拉汗王朝侵略,南下由孙子在1037年建立大塞尔柱帝国。<br><br>天性好战的西突厥人于10世纪又蠢蠢欲动,往西征伐,占领波斯,建立大塞尔柱帝国,同时逐渐接受波斯文化,改信伊斯兰教。<br><br>11世纪左右,这个突厥人部落继续西伐,由中亚一带逐渐迁入小亚细亚,一直到了黑海,攻占了安纳托利亚。 一直到11世纪,安纳托利亚都是东罗马帝国的地盘,此时来了突厥人,1071年,塞尔柱帝国与东罗马帝国开打,突厥人胜,慢慢成了土耳其历史的主角。<br><br>200年后,史上最牛“地缘大锤”--蒙古人横空出世,在蒙古铁骑的捶打下,塞尔柱帝国灰飞烟灭。<br><br>到12世纪,塞尔柱帝国一分为三,只有位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国延续了多个世纪。<br><br>这个塞尔柱王国,正是土耳其的前身。<br><br>以上,就是土耳其人自称是古代亚洲突厥人后裔的缘由,即现代土耳其人源头是西突厥(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部落,11世纪左右由中亚一带迁入小亚细亚。 ●不过,真正的土耳其并不是突厥塞尔柱人建立的,而是突厥奥斯曼人建立的。<br><br>奥斯曼人的祖先也是从中亚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的突厥人乌古斯部落的一支,他们在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皈依了伊斯兰教。<br><br>突厥人分化为多支,50年后,有一个部落恢复元气,他们的首领叫奥斯曼一世。<br><br>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br><br>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儿子奥斯曼一世于1299年建立奥斯曼国,国君皆称“苏丹”(伊斯兰教头衔,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之意),国力日渐兴盛。<br><br>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他定都于此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 16~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br><br>土耳其将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的艺术修养、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学文化融于一身,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此得以融合。<br><br>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br><br>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br><br>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帝国日趋鼎盛,17世纪更达到巅峰。<div><br></div><div>此时奥斯曼帝国环了大半圈地中海,包含巴尔干半岛、中东大部分和北非部分地区,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北苏丹与也门,占据了欧亚非三洲大陆的交通要冲。<div><br></div><div>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从小亚细亚一直伸到欧洲和非洲,国土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比西欧国家总和还大),人口1400万(当时英国只有250万)。<br><br>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使地中海成了“内湖”。</div></div> 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奥斯曼国四处出击,为驯服基督教文明,先后从海陆两路对欧洲发起攻击,皆遇挫。<div><br></div><div>奥斯曼帝国是15~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br><br>在一战结束之前,还是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代表亚洲的穆斯林和欧洲的基督徒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博弈,在大部分时候还是占据了优势的。<br><br>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率先进入工业时代的欧洲,最终不仅战胜了这个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也成为了世界的主人。<br></div>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国力衰落,1914年,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战后遭到英法列强的清算,遭到瓜分,奥斯曼帝国解体。<br><br>衰弱的土耳其,则丧失了他们在欧亚的边缘区的大片领土,差点被灭国,仅能保有小亚细亚半岛,以及海峡对面,伊斯坦布尔那一小块欧洲土地。<br><br>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列强,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div><br></div><div>土耳其建国后,凯末尔成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国的总统以及共和国人民党,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div> 凯末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废除伊斯兰教君主政体,建立民主政体,实行政教分离、法治和总统选举制。<div><br></div><div>外交政策则以联美、入欧、睦邻为基础,注重外交多元化。<br><br>吸取一战教训,二战中土耳其学乖了,保持观望、中立态度,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卷入;但如苏联被打垮,土耳其极有可能参加轴心国联盟,出兵中东,小算盘打得很精。<br><br>二战结束后,土耳其却发现自己成为美国的同盟国,当时亚美尼亚边境就是苏联边界,由于土耳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随之开始接受美国援助。<br><br>1953年土耳其加入北约组织,现在还成了欧盟的候选国,心心念念地要加入欧盟。<br></div><div><br></div><div>以上,就是土耳其的前世今生。</div> ●了解伊斯坦布尔,常遇到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不分。<div><br></div><div>两者不在一个时代!<br><br>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信奉东正教,以希腊文化为主体文化,首都是君士坦丁堡,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br><br>奥斯曼帝国(1299-1922年),土耳其人(突厥人)建立,国教为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为苏丹,鼎盛时期在16-17世纪,国土面积550万平方公里,横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欧、西亚和北非的大块领土。<br><br>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为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所以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于17世纪趋于衰落,最后灭亡。</div> 从马路对面的城门进去,旅游大巴在狭窄的老城区开到半山腰,就到了了解伊斯坦布尔历史的窗口--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p class="ql-block">沿着老城的街道往上走,蓝色清真寺跃然眼前!</p> 我们抄着近路,沿着没什么游客的小道登上清真寺所在老城区的上城高地。<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正在局部维修,沿途设置了围板。</div> 在蓝天的映衬下,蓝色清真寺显得巍峨庄严。 穿过鲜花和三角梅簇拥的小商店和咖啡厅,就到了老城区的上城台地。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的国家清真寺。<br><br>这座以“蓝色清真寺”闻名于世的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r><br>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属拜占庭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清真寺不可或缺的6根宣礼塔,尖塔高43米,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div><br></div><div>宣礼塔是清真寺象征,从高低和数量可以判断清真寺的好坏和地位,相传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6根尖塔,那么蓝色清真寺为什么也有6根?<div><br>据说,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纯金打造”的命令,没想到“黄金”和“六”是谐音,结果蓝色清真寺逾矩有了6根尖塔,成了达到最高规格的唯一一座清真寺。<br><br>在蓝色清真寺前面的广场,因为视角原因,很难拍出有代表性的震撼照片。</div></div> (图片取自网络)<div><br></div><div>无人机高空俯拍效果,蓝色清真寺6根高耸巍峨的宣礼塔,庄严大气的主殿和附属建筑,无愧伊斯坦布尔的名片和地标!</div><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div><div><br></div><div>6根高高耸立的宣礼塔尖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面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div><div><br></div><div>远望纯金打造的宣礼塔尖顶,就像迪斯尼乐园的城堡,使得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br></div><div><br></div><div>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br></div> 圣索菲亚大教堂(Ayasofya,Hagia Sophia,意为上帝智慧,圣智教堂),与蓝色清真寺,分别坐落在一个大花园的两端。<div><br></div><div>从蓝色清真寺前广场,通过一条长长的通道,前面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div> 一大早,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之间的大花园,已满是游客。 同样因为视角问题,无法拍到圣索菲亚大教堂满意的大片效果......<div><br></div><div>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历史并不像斗兽场、埃菲尔铁塔或大本钟等那样被广泛了解。<br><br>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初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修建于537年,距今近1500百年的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div><div><br></div><div>教堂不仅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内部空间,也是最早使用完全悬挂式穹顶的教堂之一,被认为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缩影,诞生时即改变了建筑的历史。<br><br>这座拜占庭式建筑,一直教堂保持着世上最大教堂的地位近千年,直到1519年被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br></div> (图片取自网络)<br><br>无人机俯拍的震撼效果--整个上城就像一艘在土耳其海峡航行的轮船,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高高矗立的驾驶台!<br><br>索菲亚大教堂,1500年地标建筑,东西方文明交汇产物,诞生时改变建筑史。<br><br>正如一位作家所写:“这是一座充满对立的城市--宗教的、世俗的;古老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这座城市横跨亚欧,是通往更古老世界的桥梁,而索菲亚大教堂,是这座桥梁的脊柱和桥墩”。<br><br>圣索菲亚大教堂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中心,与蓝色清真寺相对,与托普卡帕皇宫相望。<br><br>托普卡帕皇宫,从15 世纪开始一直到19 世纪都是叱咤风云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王的皇宫,极度奢华,一直是奥斯曼王朝的中心。 <div>这座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东西交融的多重身份,也滋生出无尽纷争。</div><div><br></div><div>这座处于多文明交汇地的建筑,不可避免地成为不同势力争夺的中心,见证了不同的文明、帝国和民族,已发生三次“身份转变”。<br><br>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拜占庭帝国主教堂。<br><br>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收缴所有基督教圣物,并用灰泥覆盖马赛克镶嵌画,从而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br><br>1934年被世俗化变成为博物馆,魔幻的2020年中,土耳其政府宣布将这座博物馆用回到清真寺。<br></div> 喷泉水池在大花园的点睛之笔。<div><br></div><div>喷泉水池侧外壁面,有君士坦丁堡古城精美的主题雕塑。</div> 喷泉水池是拍照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大片的最佳前景。<div><br></div><div>圣索菲亚大教堂已成为当地人和游客心中土耳其的象征,仅其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就使其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br><br>有必要说说人类最伟大的建筑成就之一背后的历史和意义。<br></div> ●基督教时代,拜占庭建筑的新纪元<br><br>如果说君士坦丁继承东罗马帝国遗产,并建立拜占庭帝国,200多年后的查士丁尼(Justinian)则是将帝国推向巅峰的最著名皇帝,将君士坦丁堡装饰得无比美丽辉煌。<br><br>如今这里保存下来的许多拜占庭遗迹,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蓄水池、宫殿等建筑,基本上都是查士丁尼时期的作品。<br><br>拜占庭是罗马帝国进入新纪元的象征,也是帝国接受基督教信仰的起始点,原先巴西利卡样式的传统教堂,已不能满足统治者对重建罗马辉煌的雄心与渴望。<br><br>在君士坦丁堡围墙中心,自404年和532年大火摧毁第一、二座圣索菲亚教堂后,他于532年开始建造一座与拜占庭帝国及其宏伟首都的财富和辉煌相称的新教堂。<br> 据说,来自埃及、叙利亚、希腊的石材被运抵,最伟大的建筑师和过万名工匠仅花费5年时间便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查士丁尼曾高喊:“所罗门,如今我已超越了你!”。<div><br></div><div>537年竣工的当年12月,"新"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了首次宗教仪式,全世界都惊叹这座基督教国家最宏伟的礼拜堂的美丽和威严。<br><br>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了拜占庭最神圣地方之一,后来成为拜占庭帝国东正教宫廷教堂兼君士坦丁牧首主教座堂,东正教礼仪主要场所和东正教的中心教堂。</div><div><br></div><div>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全球基督徒的神圣地,皇帝的加冕在这进行。</div><div><br></div><div>这座建筑,从其巨大的圆顶和复杂的马赛克,到其大殿的巨大规模和在天际线中的高耸位置,成为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br></div> 8-14世纪,又不断修建,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div><br></div><div><div>骑在教堂四周四座巨大柱墩上的帆拱,支撑起直径33米、顶部离地55.6米的巨大华盖作为建筑的穹顶。</div><div><br></div><div>然后,将圆形、半圆形的大小穹顶和穹窿,极富天才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集中式与传统纵向式结构的完美融合。</div><div><br></div><div>这一切,让人仰望天际的美好与神圣,成为拜占庭拱形建筑形式的代表。<br></div></div><div><br></div><div>(圣索菲亚大教堂原来没有宣礼塔,1453年后才建宣礼塔)<br></div> 教堂主体呈长方形,阳光通过高大圆顶基部的40扇小窗射进厅内,其营造的神秘光线效果充斥在正厅各处,使圆顶看起来悬浮在正厅之上,整个大厅弥漫着一股神圣的光芒。<br><br>作为基督教早期建筑,大教堂开启了拜占庭建筑的新纪元,圆拱穹顶后来被争相模仿,甚至对伊斯兰建筑也产生巨大影响。<br><br>此时欧洲大陆尚处在对古罗马建筑的模仿阶段,直到数世纪后才逐渐走入哥特时代。<br><br>伴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盛衰起伏,圣索菲亚大教堂目送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更迭,也历经了基督教的分裂,在教堂的各个角落留下了历史的沧桑与尘世变迁的印记。 ●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非一回<br><br>到15世纪,战争和灾难使拜占庭帝国边界缩减到以前的一小部分,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只管辖色雷斯和一些希腊飞地。<br><br>奥斯曼帝国在安纳托利亚迅速崛起,称霸东地中海,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的穆斯林大军攻破君士坦丁堡,结束了拜占庭一千多年的历史,城市改名为伊斯坦布尔。<div><br></div><div>(1453年对土耳其来说神圣数字--打败拜占庭一直到1924年奥斯曼帝国成为历史)<br><div><br></div><div>穆罕默德二世还将象征基督教统治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并将教堂的十字架拆除,以纪念这次征服。<br><br>据说,一走进恢弘的大教堂,穆罕默德二世就四体伏地,盛赞安拉。他下令将钟铃等包含基督教色彩的装饰剔除,用灰浆覆盖基督教壁画,同时增添伊斯兰风格的饰品。</div></div> 经过近900年,这座基督徒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了穆斯林的清真寺。<div><br></div><div>随后近500年的奥斯曼帝国时代,这座建筑被多次改造以适应清真寺的传统外观。</div><div><br></div><div>伊斯兰教不允许壁画,宏伟的马赛克被覆盖,非常可惜!</div><div><br></div><div>原来的壁画被伊斯兰传统的几何图案和书法所取代,大殿的角落竖起四个巨大的奖牌,用黄金刻着圣人的名字。</div><div><br></div><div>在外面,建筑的四角建起了尖塔,穆斯林开始召唤信徒们在这个宏大的空间里进行不同的宗教崇拜。</div><div><br></div><div>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教堂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br></div> 新月成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正是在16世纪。<br><br>大教堂被改做清真寺后,1566年,赛利姆二世在大穹窿竖起一个高30米的铜制新月,这就使穹窿加新月高达85米,整体建筑呈拱月之势,显得更加宏伟、巍峨、庄严与肃穆。<br><br>君士坦丁堡扼欧亚海陆交通咽喉的国际大都会,过往船只和各国穆斯林很多,清真寺用新月装饰,其宗教标志更加凸显和醒目。<br><br>世界各地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场所逐渐效仿,新月真正成为了伊斯兰教的标志。<br><br>土耳其等12个穆斯林国家的国旗(国徽)上有新月,就是受奥斯曼帝国影响的缘故。<br><br>就连国际红十字会,在伊斯兰国家也不称红十字会,而用红新月标志,称为红新月会。 ●大教堂改博物馆,不到百年又改清真寺<br><br>奥斯曼帝国灭亡后,土耳其走上政教分离的现代国家道路,国父凯末尔认为大教堂不是土耳其人的,应该属于全人类,1935年,清真寺使用500多年后退役,作为博物馆重新向世界开放。<div><br></div><div>1985年历史城区(大教堂和周边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br>事情并未结束,这一中立状态延续到2020年,土耳其政府宣布将博物馆用作清真寺,再次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西方基督教世界对这座建筑的关注。<br><br>虽然此举受本国穆斯林欢迎,西方人的态度似乎截然相反--索菲亚博物馆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对基督徒的侮辱。<br><br>有分析称,易名折射出土耳其的伊斯兰化,目的是服务于土耳其当下的权力政治。<br></div> 普通游客担心,圣索菲亚大教堂再次改为清真寺后,馆内装饰、雕塑、壁画等再次遭到涂抹遮盖、搬迁损坏。<br><b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警告,将对索菲亚博物馆在世界遗产名录的位置重新评估.....<br><br>这座命途多舛的古老建筑,还能不能经得起再一次折腾,仍是个未知数。<br><br>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整个人类文明中最具历史和建筑意义的建筑之一,希望世界和平,这样的建筑奇迹能够完好保存下去。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和尖塔给人印象颇深,馆里西方游客居多,本地人少,眼前的大教堂正面的出口处,游客三三两两地出来(入口在侧面)。<br><br>隔壁的蓝色清真寺似乎人气更高--既有西方游客,也不乏以巾覆发的阿拉伯人,游客排长队,需分批进入清真寺参观和祷告。<div><br></div><div>想不到近在咫尺的两座著名的大型宗教建筑,游览热度却是冰火两重天!<br><br>因行程原因,没能安排进入上索菲亚大教堂参观,即便是只有活动时间也没能弥补此行程的遗憾!</div> (图片取自网络)<br><br>虽然遗憾没有机会入内参观,依然可以从网上的图片和描绘感受其辉煌和卓越。<br><br>圣索菲亚教堂兼蓄并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特色,就连教堂中的基督像也给他戴上了阿拉伯人的头巾,充分体现了伊斯坦布尔的地域和文化特征。<br><br>在这里可以看到那拜占庭式建筑的精美造型、基督教时期的马赛克墙体饰面、以及奥斯曼时代增建的若干辅楼如此精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惊叹。<br><br>完成于867年的穹顶上的壁画--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圣母与圣子”镶嵌画,散发着金色的光芒。<br> (图片取自网络)<br><br>圆顶的四角分别有一幅六翼炽天使像(神最亲近的使,可以直接和神沟通)<br><br>(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这四幅画像也被用石膏遮住了脸,直到20世纪修复大教堂时炽天使的面部才得于重现)<br><br>完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是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的一大看点,也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br><br>位于大教堂二层的12世纪马赛克镶嵌画三圣像(圣母玛利亚、耶稣、施洗者约翰),分列于耶稣两旁的是拜占庭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佐薇与她最后一任丈夫。 (图片取自网络)<br><br>清真寺的岁月,体现在二楼附近悬挂的圆形广场上,挂上了伊斯兰著名书法家用粗犷流畅的阿拉伯书法线条书写的8块巨型圆盘,以及象征麦加方向的美丽大理石“米哈拉布”,以及加建的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宣讲古兰经的场所和苏丹楼座。<br><br>从内部看,它的比例、艺术和铺路石实际上都被上千年前来祈祷的人们磨得很光滑,这支持了它作为最能反映天堂的建筑的说法。<br><br>教堂外部,清晰可见教堂改建的许多痕迹。<br><br>大教堂西侧侧廊有一扇高大的铜门,是供包括苏丹在内的历代君主进出大厅的“帝王之门”,门楣上方有一幅9世纪的表现基督和圣母玛利亚与拜占庭皇帝的马赛克镶嵌画。 现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面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中心,仍然是游客和市民的活动中心。<br><br>熙熙攘攘的小贩们卖鲜榨石榴汁、西米特(simit)--一种圆形面包,看上去像扫帚。<br><br>还有一种叫dondurma的土耳其冰淇淋,有很高的乳香含量,口感和质地都很独特,作为甜点非常的可口。<br><br>小摊位侧面,还摆放了伊斯坦布尔所在的土耳其海峡地图,似乎更引起我的兴趣...... 当地的狗,旁若无人地睡大觉,把这也当成自己的领地。<div><br></div><div>在国外很多地方,人与狗互不打扰,氛围相当和谐。</div>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侧面的警车。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边缘,距离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远,有一截疑似君士坦丁堡旧城墙片段。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边缘,修建了有轨电车。 远处的民居。 从圣索菲亚大教堂,透过大花园喷泉水池,看一街之隔的蓝色清真寺。<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建于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期的1609-1616年。<br><br>虽然圣索菲亚大教堂于1453年被强行改为清真寺,但建造清真寺的初衷,就是为了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相竞争。<br><br>实际上在规模和内部空间的平衡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者。<br></div> 大花园的端头,是蓝色清真寺。<div><br></div><div>14岁即位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要在原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比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div><div><br></div><div>他令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迈赫迈特·阿加(Mehmet Aga)设计建造,1617年完工,成为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div><div><br></div><div>这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运用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br><br>其实,如果没有四周的6座宣礼塔,那么就会被看成一座东正教教堂!</div><div><br></div><div>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r></div> 从蓝色清真寺开始,也是古罗马竞技场的北部入口。 蓝色清真寺外面的区域,是古罗马竞技场遗址,伊斯坦布尔这座古城最古老的部分,现在被称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广场。<div><br></div><div>这一带,曾经是整个伊斯坦布尔城市(老城)的中心,方圆两三公里的老城区就是围绕这座广场逐渐发展起来的。</div><div><br></div><div>现在就是蓝色清真寺外面的一段比较宽的人行道,远处矗立着着我们熟悉的方尖碑。</div> 古罗马竞技场外面,不同银行的柜员机排成一排,不少游客在取现金。<div><br></div><div>土耳其银行业发达,约有50多家银行,主要外资来源国包括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卢森堡、卡塔尔和德国等。<br><div><br></div><div>不过,土耳其社会仍以现金和信用卡支付为主,移动支付远远没有我们国家普及。</div></div> 德国喷泉,也称德皇威廉喷泉,位于古罗马竞技场的北部入口,就在蓝色清真寺前面。<div><br></div><div>盥洗净水池,清真寺的标配。</div><div><br></div><div>穆斯林每天要定时进行5次祷告礼拜前都要洗脸净身,他们相信真主只隔一层“帘”就在眼前,只有被真主接受,死后才能去天堂,因此,每次祷告前都要将隐私部位洗一遍,以便被真主接受。</div><div><br><div>这是一座新拜占庭式风格的八角形拱顶喷泉,由德国政府兴建于1900年,以纪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伊斯坦布尔。</div><div><br></div><div>土耳其与德国关系好,除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曾经的同盟国历史因缘,主要归因于联邦德国(西德,德国的前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大量引入土耳其劳工,如今德国生活着数百万土耳其后裔。</div></div> 古罗马竞技场上,要进蓝色清真寺参观的游客排成长龙。<div><br></div><div>除了本国游客和穆斯林外,游客看样子大多来自欧洲,亚洲面孔很少,能听到将熟悉乡音的更少......</div><div><br></div><div>在这里,能够深深感受到伊斯坦布尔这个国际化旅游大都市的气场!</div><div><br></div><div>地陪导游介绍,欧洲游客多乘坐大型游轮前来,一家伙就两三千人。</div><div><br></div><div>后来在海上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时,的确看到好多停靠港口的大型游轮。</div> 蓝色清真寺共有8个入口,分布于宽阔的院子的三个方位,使人们从其中的任一个方位都可以进入。 古罗马竞技场一侧的入口应该是最主要的入口,人很多,但秩序良好!<div><br></div><div>难得看到国内节假日景区的景象,原来国外也有景点这么拥挤--不愧是世界级景点!</div><div><br></div><div>即便名气很大,蓝色清真寺入内免费(出口有一个捐款箱,可以随意给点零钱)。<br></div> 很好奇为什么蓝色清真寺的大门为什么挂着“星形”铁链?<div><br></div><div>原来,在古代世界,赛马和双轮战车赛车是受欢迎的休闲活动,从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和拜占庭时期,一直到奥斯曼帝国时期,这里的赛马成为伊斯坦布尔市民的重要节日活动。</div><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建好以后,这里设置了皇家看台,帝王和贵族等身份高的在清真寺里观赏赛马,而平民在赛道两边观看。</div><div><br></div><div>帝王和贵族多骑马前来,进入清真寺时候,下马不便,骑在马上低着头穿过铁链,表示对真主的尊敬。<br></div> 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可以直接通到内庭。<br> 实际的参观顺序,先右转排队进入大殿参观,再从里面通到内庭,最后从内庭出来,结束参观行程。 进入蓝色清真寺大院后,转悠排队入大殿参观的游客长龙。 清真寺外,有由36座大小不同的坟墓构成的陵墓。<br><br>中间有一座是艾哈迈德一世的陵墓,方形,陵前是一座19世纪的大理石石面的钟塔,后面为图书馆。<br><br>黑檀木的墓门上刻着《可兰经》经文。<br><br>面对入口的大理石神龛上,写着奥斯曼二世关于建造该陵的碑文。 蓝色清真寺占地很大,排很长的队,慢慢往前挪...... 蓝色清真寺在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中很突出,6个尖塔中的4个各有3个阳台,另外两个各有2个阳台,一共是16个阳台。<br><br>据说阳台数目原为14个,象征着当时的14个亲王,但后来又加了两个,据称是包括了亲王的两个儿子。 进蓝色清真寺参观,女士需自备头巾,清真寺入口也提供头巾。<div><br></div><div>进清真寺大殿,男女都需要脱鞋,防止鞋底带不洁物进入,亵渎真主。</div> 一进大殿,被其恢宏的气势给惊叹到了!<div><br></div><div>大殿采用圆顶式的门廊,后院有内庭广场。<br><br>入口的大拱形门由6根大柱子支撑着,中央为一个十字圆顶,旁边是一小圆顶。<br></div> 仿佛置身于蓝色的世界!<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的得名,源于清真寺内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陶瓷名镇依兹尼克产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div><div><br></div><div>总共21043片的瓷片,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br></div> 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瓷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br><br>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它那透光性能极强的260扇窗户。<br><br>灰胶纸拍板窗现已被玻璃窗所替代,使里面非常明亮。窗间细镶板为17世纪的瓦所覆盖,分别为深绿、深红、蓝和白色。<br><br>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原来色彩丰富的窗户进行了修缮,这么一来,室内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强,但有人认为却失去了原来的神秘感。 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div><br></div><div>地陪导游介绍,这里属于地震带,很多古建筑在历次地震中均早损毁。</div><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的设计师在地基下埋了很多石头,很好地吸收地震的能量,因此安然度过了多次大地震而没有塌。</div> 清真寺内部装饰精美,不懂宗教的我,感觉跟世界上的其他著名清真寺没啥两样--就是觉得好看。<div><br></div><div>伊斯兰教禁止任何崇拜,里面没有耶稣和圣像画,唯有精美的图案......</div> 大殿内的大柱上面还有洗礼水龙头。<div><br></div><div>印象其他清真寺,洗礼池多布置在大殿外的内庭广场上。</div> 大殿内满是人,有点我们国家景点节假日的氛围...... 大殿内除了游客,还有不少虔诚的穆斯林教徒。 二楼专门为女性祷告开辟了场所。 大殿直通外面的内庭。<div><br></div><div>穿着袜子出去参观完内庭,欲回大殿与团队集合时,被工作人员叫住。</div><div><br></div><div>比划了半天,才知道穿袜子在内庭地上走变得不干净,回到大殿需要再把袜子也脱掉......我汗!</div> 参观的线路,一般不走回头路,参观完大殿,可以穿回鞋子,进入内庭参观。 内庭挺宽敞,四周围绕着6根大理石石柱宣礼塔。 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占据了内庭的中心。 <div>中间的小圆顶(俗称“小礼帽”),是拜占庭建筑的特色。</div><div><br></div>中央圆顶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div><br></div><div>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br><br>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div> 苏丹的画廊在左边角处,旁有阿赫迈特一世的忏悔室。 在平地上难得看清的蓝色清真寺全景。 在平地上拍照蓝色清真寺全景,以及合影,只有内庭具备合适的角度和气势。 上午参观蓝色清真寺,对拍照并不友好--逆光! 蓝色清真寺外面的区域,虽说叫古罗马竞技场,其实并不是像斗兽场那样的功能。<br><br>古罗马竞技场,或叫君士坦丁堡赛马场或“马广场”,西罗马帝国于公元50年毁灭后,东罗马帝国搬到这里,这里曾经是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br><br>今天,这里正式名称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受到政府的精心维护,沿老的赛道一线铺砌了路面,广场的平面和尺度,都大致相当于已消失的赛马场。<br><br>赛马场的形象,出现在1953-1976年土耳其500里拉纸币的背面。<div><br></div><div>赛道内幸存的古迹只有埃及方尖碑、青铜制蛇柱和奥拜里斯克方尖碑,都是君士坦丁和继任者为美化新首都形象,陆续装饰赛马场的,特别是狄奥多西大帝,将来自帝国各地的艺术品,运到君士坦丁堡。</div> 在古代世界,赛马和双轮战车赛车是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在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和拜占庭时期的希腊城市,赛马场都很常见。<br><br>修建第一座赛马场还是在拜占庭的时代,当时只是一个省会城市,203年,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重建该城,扩建城墙,并修建赛马场,用于战车比赛和其他娱乐项目。<br><br>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首都从罗马迁往拜占庭,并将该城更名为新罗马,很快又更名为君士坦丁堡。<br><br>君士坦丁大帝大规模扩建城市,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复赛马场,估计赛马场长约450米,宽约130米,能容纳10万观众。<br><br>赛马道呈U形,皇帝看台位于其东端,有一个通道可以直接到达大皇宫,这个通道只有皇帝和皇室其他成员可以使用。 在其北端,有四尊鎏金的铜驷马雕像,不能确定是属于古希腊还是古罗马。<div><br></div><div>它们在1204年遭到第四次十字军的洗劫,运往威尼斯,安装到圣马尔谷圣殿的立面上,现在称为圣马尔谷之马。<br><br>沿赛道排列的其他著名马匹和战车的青铜雕像,现在都已不存在。<br><br>赛马场布满了众神、帝王和英雄的雕像。<br><br>在整个拜占庭时期,赛马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大量赌注押在了战车比赛。最初有四支队伍、每队两辆战车参加比赛,各由四匹马拉动,在赛马场的赛道上竞争,每一支队伍由元老院内不同的政党资助。<br><br>这些比赛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还提供了罕见的机会,让皇帝和平民可以来到一起。在赛马场常会举行政治讨论。</div> 君士坦丁堡始终未能从第四次十字军的破坏中得到恢复,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那时,跑马场已成为一片废墟。<br><br>1453年,这座城市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br><br>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由于土耳其人对赛车不感兴趣,赛马场原来的用途逐渐被人遗忘。但是,这个地方始终没有建造建筑物,而且还被用于各种庆典活动。<br><br>真正的赛道位于今天路面2米以下,1950年和1951年挖掘露出了赛马场的几排座位和一些柱子,后来再没有继续挖掘。<br><br>可能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的地下,还保存有赛马场更多的遗迹。 广场上的流动商贩,插着土耳其国旗。 <div>广场的两侧,排列了很多商店。</div><div><br></div>初到伊斯坦布尔,就发现土耳其是一个国民很“爱国”的国家,到处看到挂着或树立着土耳其国旗,而且旗面很大。 路边的餐厅和咖啡馆。 古埃及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br><br>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间,于公元前1490年就竖立在埃及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div><br></div><div>土耳其这块地方,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的疆域,390年,罗马狄奥多西大帝从埃及购买了这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底座花岗岩材质不同),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竖立在赛道内侧。<br><br>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状态还是很好。<div><br></div><div>说到方尖碑,不由自主想到年初到过的埃及,看到很多方尖碑。<br><br>提到古埃及文明,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埋葬着法老的金字塔,和金字塔同样古老的,是一根根细长的、矗立于遗迹中的方尖碑。<br></div></div> 方尖碑(obelisk),希腊语意为“细长带棱、一头带尖”的长方形物体,是除金字塔外古埃及文明最具特色的象征。<br><br>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一般由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重达数百吨,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多是歌颂太阳神和法老的丰功伟绩,塔尖以金、铜或合金包裹,旭日东升时,塔尖像耀眼的太阳般闪闪发光。<br><br>古埃及中王国时代(公元前2133年-前1786年),法老们炫耀胜利就会命人制造竖立方尖碑,一般成对建造,立于神庙门前两旁,听起来有点像中国的石狮子或华表。<br><br>后来,西方国家的纪念碑也常常设计成方尖碑的形状,如美国首都华盛顿著名的独立纪念碑,苏联时期的红军纪念碑等。<br><br>今天看到的每一块古埃及方尖碑,至少都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十分稀有珍贵,所以放置方尖碑的地方都是重要的地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古埃及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世界上拥有最多方尖碑的国家早就不是埃及了,而是意大利。<br><br>古罗马帝国时期,埃及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或者说是罗马帝国下的联邦国家之一),两千年前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就下令,将13座方尖碑从行省运往罗马帝国,以衬托罗马的伟大。<br><br>方尖碑作为古埃及灿烂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来受到世界各国持久的痴迷。<div><br></div><div>19世纪,纽约、巴黎、伦敦的方尖碑都是作为外交礼品“赠送”,古典埃及方尖碑作为外交礼品耸立在巴黎、纽约和伦敦......<br><br>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散布在全世界各地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有29座,如今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5块方尖碑了。</div> 这是年初去埃及旅游时,在卢克索神庙前,看到被偷去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其中一个方尖碑基座遗址(方尖碑一般成双)。<div><br></div><div>世界上方尖碑最多的不是埃及,而在意大利,共有18座,其中罗马城(含梵蒂冈)就有13座方尖碑,其中8座是从古埃及运来的,5座是古罗马时期建造的。<br><br>众多的方尖碑数量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领略到罗马曾在历史舞台上的强盛。<br><br>其余国家拥有方尖碑包括:美国纽约1座(中央公园内)、英国伦敦3座(1座在大英博物馆内,2座在泰晤士河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座、以色列1座、德国慕尼黑1座、以色列1座、波兰1座。<br><br>今天的埃及人只能很无奈地借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聊以自慰!<br></div> 在古罗马竞技场中央,有来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称为蛇柱。<br><br>这座祭坛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君士坦丁下令将其从德尔斐移到这里。<br><br>其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金碗被破坏或被盗,至于蛇头,迟至17世纪末才被破坏。<br><br>在土耳其征服后的最初几个世纪,它们仍然存在,许多奥斯曼绘画都描绘了这些蛇头。<div><br></div><div>部分蛇头已被复原,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br><br>今天,德尔斐三脚祭坛仅剩其下部,三条蛇缠绕向上,寓意生生不息,称为“蛇柱”。</div> 10世纪,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在古罗马竞技场的另一端,兴建了另一座方尖碑--奥拜里斯克方尖碑。<br><br>最初它覆盖着镀金铜牌,但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br><br>这个纪念碑的石质核心幸存了下来,被称为墙柱。 古罗马竞技场南端,是伊斯坦布尔大学的教学楼。<div><br></div><div>看阵势,开始以为这座大楼是市政厅,毕竟在西方政教合一的古代,老城中心广场周边,多分布着教堂、市政厅、邮局、兵营、武器库等重要机构。<br><div><br></div><div>教学大楼正在维修,用挡板围了起来。</div></div> 从南端的伊斯坦布尔大学教学楼前,回望古罗马竞技场。 伊斯坦布尔大学教学楼前,很多人围观着一辆警车。<div><br></div><div>这辆警车足够豪华--英国产的宾利(Bentley)!</div><div><br></div><div>作为豪华车品牌的代表,宾利品牌一直以来都是奢华和经典的象征。</div><div><br></div><div>据说,这是伊斯坦布尔警方剿灭黑帮,缴获黑帮的宾利、法拉利等豪车“战利品”。</div><div><br></div><div>警方直接征用作为警车,并有意在热闹、游客多的古罗马竞技场等地方执勤,引来各国游客围观,以显示国家有钱......</div><div><br></div><div>这个风格,倒是很“埃尔多安”(土耳其行事风格特立独行的现任总统)!</div> 女交警正在处理交通争议。 围绕着古罗马竞技场,就是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区。<div><br></div><div>在方尖碑附近老城区享用到土耳其的第一顿午餐。<div><br></div><div>老城区的房子,显得破旧,看上去就不像发达国家,与附近的光鲜的景点,反差实在有点大。</div></div> 一条条小巷,像毛细血管,将老城区串起来,让人想到曾经灵动的奥斯曼时期风情...... 游客在老房子根下,寻找奥斯曼的历史记忆....... 与外面的景区游客熙熙攘攘相比较,小巷里面虽然有商业氛围,但人不多...... <div>街区虽旧,却不乏市井气,餐馆、商店一样都少不了......<br></div> 沿着地中海风格石砖路面的小巷,一直走可以通到下城的海边。<div><br></div><div>老城区,呈现典型的地中海风貌,不管是建筑风格还是居民长相,和南意大利、西班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br><br>建筑之间都十分紧凑,色彩不一,甚至觉得有点像我国华南地区的城中村。<br></div> 姹紫嫣红的小巷一角。 沿街面的餐厅,呈现浓郁的欧洲地中海风情。 装饰考究的土耳其当地风味餐厅。 此次接触土耳其餐,基本上偏欧化。<div><br></div><div>烤肉是一大特色,味道像羊肉,实为鸡肉(牛羊肉要贵得多,尤其是有名的安卡拉羊,穆斯林国家不吃猪肉,鸡肉最廉价)。</div> 隔壁的韩国和中餐厅。<div><br></div><div>地陪导游介绍,土耳其的中餐厅多在伊斯坦布尔,也很少,很贵,做得也不地道。</div><div><br></div><div>最后一晚回到伊斯坦布尔,终于享用整个行程唯一一顿中餐--几片肉,几乎就是斋食,马上回国了,还不如不吃!</div> 从菜牌上的价格,大体可以窥见伊斯坦布尔的物价水平。<div><br></div><div>不了解韩餐,没有可比性,但中餐菜牌的价格比国内高好几倍,可见中餐不便宜!</div><div><br></div><div>中餐,不仅对国内游客不友好,估计当地人也会望“价”兴叹......</div><div><br></div><div>地陪导游介绍,这座城市虽然薪资在土耳其最高,但普通市民过得还是很艰难,工资水平大概是普通人不够花,公务员攒不下钱的水平,到外面吃饭是一笔奢侈的消费。</div><div><br></div><div>伊斯坦布尔的物价高昂,离开之后物价降得很明显,一份土耳其烤肉,在这里接近400里拉(85元人民币)还吃不饱,到了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只需要250里拉。<br></div><div><br></div><div>而且,土耳其还有个奇葩--对本国人不“贵”,专治外国人--贼贵!</div> 从上城往山下海边走,穿过充满烟火气的老城区。<div><br></div><div>街道两边尽是异域风情的餐厅和商店,不时夹杂有着俏皮塔尖的小型清真寺......</div> 沿途的餐厅,装饰风格各异,很有观赏性。 沿着狭窄的小道,避让着密集经过的汽车,感受最原汁原味的伊斯坦布尔...... 道路狭窄,人车还是很和谐,没觉得乱糟糟的样子...... 路过一段拜占庭古城墙。 沿街的房子,野蛮生长,杂乱无章,没有固定的风格,也许这正是这里的风格。 老城区所在上城道路狭窄,大巴无法开上去。<div><br></div><div>团友们只能步行一段,走到滨海大道,等候旅游大巴继续前往400公里之外的世界文化遗产--番红花城。</div> 滨海大道边,摆放着老城遗址挖出的建筑石材。 车水马龙的滨海大道。<br><br><div>我观察路上疾驰的汽车,绝大多数都是欧洲品牌,国内已经不太能看到的法系车和意系车,在这里占七成以上,私家车最多的是标致、雪铁龙和雷诺,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也有一定比例;出租车统一选用菲亚特。</div><div><br></div><div>偶尔能见到几辆日本的丰田和韩国的现代,而在首都安卡拉,日韩品牌相对多些。</div><div><br></div><div>我还特意观察,新能源汽车还是很少。<br></div><div><br>土耳其是世界第15大汽车制造国,在政府大量引进整车制造和本地化生产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大批国外汽车生产商在土耳其设立工厂,或与土耳其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br><br>汽车业正在逐步取代纺织业,成为土耳其新的龙头产业。</div>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则是清一色的德国奔驰,既舒适又安全,而且异常的干净。</p> 大海,才是伊斯坦布尔的灵魂所在。<div><br></div><div>前往番红花城,要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不凡前往亚洲部分,相当于穿过整个市区--当然要经过大海!</div> 从图中左上角的古罗马竞技场(Eyup Square)下面的滨海大道,通过金角湾(Golden Horn)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交界处的加拉塔大桥(Galata),进入对面市区(仍为欧洲部分)。<div><br></div><div>最后,从图中右上角的博斯普鲁斯大桥进入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由此离开这座城市。</div> 土耳其的北、西、南三面环海,即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和地中海,其中,马尔马拉海分开爱琴海和黑海。<div><br></div><div>马尔马拉海,希腊语意为“大理石”,附近的群岛盛产大理石,由此得名。<br><br>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只有我们国家的4.5个太湖那么大,平均深度约494米,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br><br>这是土耳其的内海,土耳其亚洲和欧洲部分分界线的一段,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余处被土耳其领土所包围。<br><br>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合称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br></div> 先看到的是马尔马拉海,果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div><br></div><div>地陪导游介绍,马尔马拉海虽然面积小,但有一定的深度,看似平静,但受洋流影响,水下情况复杂,政府禁止下海游泳。</div><div><br></div><div>曾经有人下海,完成从欧洲游到亚洲的“壮举”,结果身陷囹圄......</div><div><br></div><div>沿途看到,还是有胆大的敢于挑战禁令......</div> 海边景色优美,有不少公园和雕塑。 远处的港口,停靠着大型游轮。 港口区域,这是游客云集的地方。 海边,欧陆风格、奥斯曼风格和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挨挨挤挤,共共享这座跨欧亚大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 经过网红大桥--加拉塔大桥,仍进入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div><br></div><div>加拉塔大桥,邻近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船集中上下客的码头,景观很好,这一带还有很多特色餐厅,因而游客比较集中。<br></div><div><br></div><div>大桥上很多当地人自发的海上垂钓,也是一个看点。</div> 加拉塔大桥的另一侧,游人熙熙攘攘。<div><br></div><div>这一带仍主要是老城区和老房子,显得破旧,现代化的轻轨穿行其中,像穿越了时空......</div> 到了这里,明显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多了起来。<div><br></div><div>他们来自哪里一目了然:</div><div><br></div><div>•西欧人和俄罗斯人金发碧眼、身材较高;</div><div><br></div><div>•土耳其人和南欧人外形差不多,身高相当于我国南方的水平,而且身材瘦削;</div><div><br></div><div>•阿拉伯人矮小、黑瘦,女性戴着黑色的头巾......<br><br>蓝天艳阳下,形形色色的人漫步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有一瞬间,让人恍惚感觉种族的和谐在这“世界的首都”实现了......</div> 低矮房子中的清真寺,显得很高大、庄严。 市区遍布着清真寺。 到处都能看到警车和警察,市区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市区的一个体育场馆。<div><br></div><div>土耳其汽车普及率(每1000人281辆)远远落后于欧洲平均数量(602辆),但伊斯坦布尔已经堵车严重。</div><div><br></div><div>地陪导游解释市区堵车的原因,客观上,人多车多,而且大部分道路狭窄;主观原因则是司机开车普遍很猛,很多司机没素质,想怎么开就怎么开......</div> 国父凯末尔的纪念馆外墙。 临近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市区变得繁华。 密密麻麻的红顶住宅占据了整个山坡。 临近海峡大桥的清一色红顶海景房,挨挨挤挤,山坡不够用....... 在第一座欧亚大陆桥--博斯普鲁斯大桥上,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海峡)。<div><br></div><div>我们结束土耳其内地的行程,返回伊斯坦布尔时,在与爱琴海交界的达达尼尔海峡,通过第二座连接欧亚大陆的大桥--1915 恰纳卡莱大桥,进入土耳其的欧洲部分。</div><div><br></div><div>(1915 恰纳卡莱大桥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br></div> 博斯普鲁斯海峡美丽景色。<br><br>远处还有一座悬索大桥,估计是第三座跨亚欧大陆大桥。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轮船穿梭,这个重要的国际水道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br><br>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耳其对外贸易不断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钢铁等。<div><br></div><div>主要出口运输设备、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食品、金属产品、车辆及零配件等。</div><div><br></div><div>汽车、家电及机械产品等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可看出土耳其在发展高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br><br>在土耳其走了一圈,根据所见所闻,个人认为土耳其还不算是真正的发达国家,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准发达国家。</div> 进入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位于老城上城高处的有6根宣礼塔、辨识度颇高的蓝色清真寺仍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11年前政府专门修建的观光塔。<div><br></div><div>其他世界大城市都是电视塔兼做观光用途,伊斯坦布尔这一出,只用作旅游观光!</div><div><br></div><div>据说,观光塔上面还有好几间米其林餐厅。</div> 观光塔与清真寺的宣礼塔建,相映成趣。 伊斯坦布尔亚洲部分的新城区,建了很多摩天大楼,看上去更有现代感。 清真寺的尖顶,不时在树梢上露出...... 土耳其人祖上阔过,虽然现在混得不怎么样,欧洲不接纳,也难当中东地区老大,但国民充满自豪感,也很爱国,这从到处看到当地人喜欢挂国旗看得出来。<div><br></div><div>很多大厦外立面,挂了很大、很醒目的一幅国旗。</div> 很多工厂或者公司,树起旗面很大的国旗。 市区的山顶上竖立着高高的国旗。 连道路侧面护坡的草坪上,也镶嵌了国旗图案。 沿途看到大量崭新的公寓住宅,而且装饰得很漂亮。<div><br></div><div>土耳其,欢迎有钱人--房地产成了支柱产业之一!<br><br>土耳其的国籍,基本上是明码标价的,7年前土耳其规定25万买房入籍,获得土耳其国籍(土耳其承认双重国籍),而且享受当地的福利待遇。</div><div><br>因为宽松的身份政策,伊斯坦布尔涌入了300万外国人,其中阿拉伯人为主,俄乌冲突初期还有大量的俄罗斯人来到土耳其。<br><br>这些人携带大量资金,炒高了伊斯坦布尔的房市价格。</div> 市郊的新型体育场馆。<div><br></div><div>即便考虑堵车因素,旅游大巴穿越整座城市,驶出市区花了一个多小时,给人感觉就是就是一个字--大!</div><div><br></div><div>到土耳其之前,我对伊斯坦布尔的印象停留在书本上的三言两语,什么君士坦丁堡、塞尔柱突厥、奥斯曼苏丹、十字军东征……叠加上一些现在的网络热梗,比如“埃尔多安经济学”等等。</div><div><br></div><div>在你印象中,欧洲第一大城市是哪里?伦敦、巴黎、莫斯科?<br><br>其实,不管是人口还是建成市区面积,伊斯坦布尔才是欧洲第一大城市。<br></div> 初入东西文明交汇地--伊斯坦布尔,说说一下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br><br>•首先,很“欧洲”,而且是欧洲最大的城市。<br><br>•路上的汽车,绝大多数都是欧洲品牌。<br><br>•老城区,呈现典型的地中海风貌,不管是建筑风格还是居民长相,和南意大利、西班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br><br>•到新城区,明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让人恍惚感觉种族的和谐在这“世界的首都”当中实现了一样。<br><br>(伊斯坦布尔地跨欧亚两大洲,曾经的东罗马帝国中心,拿破仑称为“世界的首都”) •在伊斯坦布尔,货币换汇点随处可见,很多情况下,欧元也可以直接使用。<br><br>•还有令我惊异的一点,是伊斯坦布尔的英语普及程度。<div><br></div><div>酒店、餐馆甚至路边小摊贩,都能用英语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沟通完全无障碍。<br><br>土耳其还不是欧盟成员国,但欧洲成分是足够了。</div> 郊区的民房多采用奥斯曼风格的红顶。 市郊的卫星城镇,清真寺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每个社区就需要有一个清真寺。 离开伊斯坦布尔后,沿着海岸高速公路东行,前往番红花城。<br><br>一侧的马尔马拉海,轮船穿梭,一片繁忙景象.....<br><br>土耳其地缘位置重要,其资本主要是伊斯坦布尔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口。<br><br>此外,土耳其全国海岸线长达7200公里,海上运输颇具竞争优势,在船舶订单方面亦居第4(仅次于意大利、美国及加拿大)。<div><br></div><div>此外,土耳其为全球第5大船舶制造国,有83座造船厂,具备18万吨级船舶的能力。<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