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逝去动心声——赞颂邓小平诗歌作品的感情与艺术特色赏析

丑牛

<p class="ql-block">《牛头晚报》12月3日讯:上午9时——11时,南国文化艺术大学诗歌协会在文化艺术大学教室举办讲座,由著名诗人、会长孙朝成做题为《伟人逝去动心声——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诗歌赏析》的讲课。</p><p class="ql-block">从孙会长丰富的讲课内容可以看出,他平时有意识搜集有关歌颂伟人邓小平的诗歌,对这些诗歌进行精心赏析,写出长达2万多字的讲稿。同时自己还写了《伟大的钳工》、《小平小道》两首歌颂邓小平的诗歌。特别是前者,是他创作的数千首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无论是赏析别人的诗作,还是朗读自己的诗作,可以看出孙先生对伟人邓小平十分崇敬和爱戴。在讲课过程中,孙先生还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有关邓公的事迹。他的讲课内容和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想感情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大</span>家也对邓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深情地怀念起这位伟大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缅怀他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孙先生的讲课风格特点一如既往。声音洪亮,底气十足,谈笑风生,幽默风趣,从不拘泥于讲稿,而是纵横捭阖,深入浅出。充分显示出他的博闻强志和超凡的口语表达能力。正因如此,他的讲课十分有吸引力,深受大家欢迎。</p><p class="ql-block">本期报道仍然是用图文简略介绍课堂授课概况。为了使大家更详细了解孙先生的讲课内容,本人把先生的讲稿全部复制过来,以赏读者。</p><p class="ql-block">课间大家互拍不少图片,有的发在诗歌群里。本编选择一些收录在此,并向数位摄影者致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伟人逝去动心声</p><p class="ql-block">——赞颂邓小平诗歌作品的感情与艺术特色赏析</p><p class="ql-block">孙朝成</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现代诗的百年发展历史上,有两位伟人逝世后引发起一大波诗歌创作热潮:一位是周恩来,他于1976年1月8日逝世后,尽管当时的“四人帮”一伙极力阻挠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但在当年“四·五”清明节期间,人民群众还是自发组织了悼念敬爱的总理、抨击“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诗歌创作和展示活动。当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花圈如海,诗歌如潮的宏大景象,引发了当时的一场政治地震。它是改革开放前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为当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做了精神与舆论准备。在中国现代诗发展进程中,还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大规模的、自发的、群情激愤的诗歌创作热潮,并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结合得如此紧密。《天安门诗抄》这本诗歌读本,也因此永远留存在了中国现代诗发展的史册上。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人振奋;另一位是邓小平,这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落三起”的政治巨人,在十年浩劫的特殊历史时期,秉承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挺身而出,大无畏的拨乱反正。并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领导思想解放运动,倡导并推动改革开放,将积重难返的中国推向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因此,才有了中国人民今天的意气风发和高歌奋进的强国气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每当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绩时,人们都会想起并感恩这位历史伟人。他于1997年2月逝世后,人民群众和诗人群体,抚今忆昔,将万千感悟与心声写进诗歌作品里,陆陆续续创作出了一批怀念、追忆、感念其丰功伟绩的动情的诗歌作品。其虽无法与1976年“四·五”运动时的轰轰烈烈、汹涌澎湃的气势相比,但因诗人经历了历史转折与沉淀之后的感悟,激发了自觉地、润物细无声地、持续深刻地创作热情,同样诞生了许多感动人心的佳作,只是没有像当年《天安门诗抄》那样收集、整理、编辑成书。</p><p class="ql-block">今年恰逢伟人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其生于1904年8月),笔者根据手头能搜集到的资料(如国内正式出版的官方和民间的诗歌刊物、诗集),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收集、阅读、筛选、整理出来十多位作者的十几首赞颂邓小平的诗歌作品,从感情与艺术特色方面加以解读与赏析,循着人民群众与这位历史伟人在灵魂共鸣时产生的火花与亮点,走进他的思想与感情世界,在赏析中追思、在追思中缅怀、在缅怀中生情、在深情中创作,并以作品来追忆和纪念这位历史伟人诞辰120周年。</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一般人都知道,邓小平是个实干胜于语言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他生前,很少有人见到过赞颂他历史功绩与现实形象的的作品。因为要写这篇论文稿,我从他的女儿毛毛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却发现了另一位历史伟人、邓小平的亲密战友与兄长周恩来在1920年11月(即小平赴法勤工俭学前)写给16岁邓小平的一首诗作(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见到过的最早的一首写给邓小平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送邓小平等青年才俊赴法》为题,写下了周恩来这位比邓小平大六岁的革命先行者情真意切的叮嘱:“念你的精神/你的决心/你的勇敢/兴勃勃的向上/全凭你的奋斗壮胆//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送你到那/自由的故乡/法兰西海岸//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劳动的汗/造你的成绩灿烂/磨练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烂漫/他日归来/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争女权/求平等/来到社会实验/推翻旧理论/全凭你这心头念”。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亲切如话,娓娓道来,语句和谐有致,节奏流畅对应,非常适合朗诵,尤其以尾句“推翻旧理论/全凭你这心头念”两句,点出赴法勤工俭学的目的是学习与掌握先进的社会革命理论。两位当时都是追求真理的青年革命者,因一首诗而结下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缘,这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诗发展史上,都是一个佳话。我们完全可以说,青年周恩来(当时二十二岁)的这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为中国现代诗诞生初期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首送别诗的作者与被赠予者,以后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巨人,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邂逅。自古诗人伤离别,而从这两位青年革命者的离情别绪中,未见伤感,诗中更多的是充溢着历史责任感,这很令后辈的我们感慨。</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从笔者手头的这十几首赞颂邓小平的诗歌作品中,不难看出,与以往歌颂领袖人物(如毛泽东)的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诗歌作者与被赞颂对象处于平等地位,作者是从平视而非仰视的角度来赞颂而非歌颂,来对话而非崇拜,来平等交流而非单向倾诉。其作品中亲切而又形象的诗歌语言所产生的感染力,突出了被赞颂者的平民化形象。如诗人于本仕写有一首题为《中国平民》的诗,诗中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位中国平民的声音/‘小平,你好’……这是全体国人的声音//曾经让悲伤化作泪水/也曾把情感琢为诗文/但——在人民心里/您没有走/您只是去进行/特殊的国事访问/——党旗飘舞的天空中/将永远回荡着/这互动的声音/您是中国平民/以特有的深情/爱着祖国和人民/您是怎样的平民啊/——百色老城的小巷/大别山区的风云/社会主义建设的筹划/三个世界理论的划分/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香港回归的一锤定音/——为人民啊/您满腔热血/——为祖国啊/您一片丹心∥——您是中国平民/以特有的深情/爱着祖国和人民//您是怎样的平民啊/毛泽东为劳苦大众/ 砸碎千年枷锁/你为华夏儿女/——驱逐几代寒贫/毛泽东在世界东方/——升起了独立自由的旗帜/您在社会主义的肌体内/——注入市场经济的灵魂/——您是中国平民/以特有的深情/爱着祖国和人民∥农民感谢您/是您把人民公社社员/转变为致富奔小康的主人/知识分子感谢您/是您打破‘知识无用’的羁绊/让他们成为/建设强国的主力军//今天的祖国啊——/党旗的辉煌中/辉煌着您的功勋/民族的复兴中/闪耀着您的精神/事业的腾飞中/充盈着您的思想/社会的发展中/坚定着您的理论/您是这样的一位中国公民——/血化甘霖泽润土/魂伴惊雷醒世人。”诗人在娓娓倾诉中,将邓小平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中国公民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推动所产生的感情震撼,写得如画在眼,如歌在耳,亲切动人。国人用“小平,你好”的问候,来呼应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自白,这种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情感与灵魂互动,用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来,可谓是找到了诗歌感情叙事的切入点,因而,整首诗是成功的。</p> <p class="ql-block">再如姜勇写有一首题为《朋友》的诗,诗中写道:“梦中多少次/把手搭上你的肩头/喊一声小平/喊一声朋友/然后,我们一起上/一起朝前走//你的儿女/都比我还大/可我仍喊你小平/很简单,因为我们是朋友/是朋友就不分老少/是朋友就张得开口/这样才亲/这样才热/真的,只要是中国人/就会理解/这绝不是吹牛,因为他们都会有/这种深情的感受//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扇打开的门窗啊/春风在这里常来常往/鲜花在这里安家落户/人的心像放飞的鸽子/认识了你/也认识了一条路//总有一种感觉/那个走最前面的/就是你啊/这条路上/我们都是一群/去干活的人/你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大哥哟/在你面前,我不说漂亮话/你也点头/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永远不用自己的领带/套住自己的脖子/敞开心怀才是好朋友/敞开心怀,才能听见/心与心的倾诉/爱与爱的交流/哦,小平/我的朋友∥朝着一个方向/我们朝前走/洒汗去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你说:‘只要路子对了/就不回头’就——不——回——头/这声音可是潮头奔雷/ 一万遍地敲击着/中国人的心岸/所有人都想/大喊一声/朋友,小平/小平,朋友//我是你的朋友/大家是你的朋友/中国是你的朋友/谁说过——/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没有路的地方/你就俯身开路/我跟你走/他跟你走/很多人跟你走//哦,小平,我的朋友。”诗人完全用朋友般的语气、声调,与伟人邓小平交流,拉近了邓小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这首诗里,亲近感战胜神圣感,平视代替了仰视,使诗歌的语言魅力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读者心灵深处。这是我读到以平等身份与平等视角、平和语言、平常交谈般赞颂伟人邓小平的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我为作者构思的切入点与表述技巧感到由衷的敬佩。这也同邓小平自己表达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契合。时代能产生这样风格的诗歌作品,与伟人邓小平一贯的平民作风有着密切联系。这也认证了一个一直以来被反复认证的哲理:存在决定意识。诗歌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其语言风格是由其表述对象的总体形象与魅力决定的。在中国共产党内“小平同志”与“少奇同志”这两个约定俗成的称呼里,其实更多体现的是这两位伟人的民主作风。简单的一个“小平,朋友”的称呼,其实道出了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的感受与心声。</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诗人肖皓夫笔下的邓小平形象,也可同姜勇笔下的邓小平形象相比美。作者在题为《邓小平》一诗中写道:“个子不高/地位却很高/他是中国史上/一支寒曙表//有时中国的天气/ 很不正常/路上常有泥泞/他习惯了摔跤/摔了跤/又谈笑风生地/挺起身来/腰是合金钢做的/从来摔不折/摔倒了多久/总是站起身来,微笑//握过小米加步枪的手/很有力度/只那么一挥/唤起风暴/中山装敞开了衣领/护城河打成领带/潇洒地与世界握手/ 全神贯注间/ 一幅改革的蓝图/便已在瞬间画好/给黄皮肤的土地做了一番手术/人民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都在说:‘小平,你好。’”。作者用了“摔跤”、“微笑”、“手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都在说:小平,你好!”这几个细节,形象地、真切却又是不经意地表述、描绘了这位历史伟人大落大起、永不言败的政治风格。尤其是用人民群众吃肉这个细节,表达出了人民群众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热爱与赞赏。</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细节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诗歌作品中语言细节往往决定作品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方面,诗人李凤歧在《邓小平的形象》一诗中,就以邓小平打桥牌这一细节,突出地刻画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形象,作者这样写道:“你个子很矮/却在世人仰慕的制高点上/成为巨人/你复出——/打出关键的一张牌/改革开放/瞬间全局便活了/喜得全中国/把所有的门窗打开/——打开/让八面来风/在所有中国人的胸中/——激荡//在生活的舞台上/导演新的生活/致富不再是一个悬念/手臂起落一次次/荡起中国潮/在历史舞台上/ 掀起一股大浪//试试腕力/推动历史/在严冬季节的一段独白/让华夏超前/达到惊蛰/全国人民的欢呼/ 是雷鸣般的模样// 一尊命运之神/扭转乾坤/用一副铁腕/ 至今在历史的脉搏中/ 还感受——/他的力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活用“打桥牌”、“导演新生活”“在严冬季节的一段独白”(南巡谈话)“让华夏超前/达到惊蛰”这些高度概括却又十分形象的语言细节,表现了这位历史伟人的气魄与胆识。真是神来之笔。</p><p class="ql-block">与上面这两位诗人构思与表述技巧相似的,还有一位叫李明的诗人。他在题为《你是一位桥牌名将》一诗中,以邓小平酷爱打桥牌这个爱好作为切入点,这样写道:“满世界都知道/你是一位设计师/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设计得壮丽辉煌/很少有人知道/你是一位桥牌名将//那一年,心高气傲的/铁女人撒切尔首相/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试图与你较量一场/撒切尔叫牌/你也叫牌/唇枪舌战/ 兵来将挡/最后,你摊牌/撒切尔一脸沮丧/ 退场时,一脚踏空台阶/ 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踉跄//你运筹桥牌/就像运筹战争一样/每甩出一个决策/ 就爆出雷鸣般的响亮//你是一位桥牌名将/最后的底牌/总里把控在自己的手上”。诗人用邓小平喜欢打桥牌这一爱好,婉转地表现其在外交斗争中的大智大勇。用“你是一位桥牌名将/最后的底牌/总是把控在自己手上” 的诗句,将邓小平这位中国决策者的形象,呈现于读者眼前。读了这样的诗,既感动于作者构思的巧妙,也享受这首诗带给自己的酣畅淋漓的快感。诗人从邓小平喜欢打桥牌入手,表现邓小平在外交战场上的大智大勇,这比读了许多概括性文字更有力量。诗人传达出的感受,也是许多读者共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以上几首诗表达出的感情与感悟,与以前几十年中国现代诗坛上歌颂领袖人物的诗歌作品的语言风格相比,这些作品更注重表现主人公的生活及语言细节,将领袖与人民纳入同一个群体中,语言少了些概括,多了些形象;少了些歌颂,多了些感叹;少了些崇拜,多了些亲切;少了些一般性叙述,多了些细腻的描写;少了些仰视,多了些平等,这是由邓小平的平民形象、平民意识、平民视角、平民感受所决定的。读这样风格的诗,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深入思考,深切体会、深刻感悟、深情表述。这在以往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被历史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关键历史时刻的决策者和掌舵人,作为诗歌作品,怎样表述这位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与力挽狂澜,在其逝世后的缅怀与追忆中,诗歌作品所呈现的历史气象与历史思索,也是壮丽深刻、波澜壮阔的。一些诗人在其逝世后经过深思与挖掘,写出了许多既深刻有力又振聋发聩的作品。重庆老诗人肖诗金在题为《杀出一条血路来》一诗中,表现的尤为深刻:“杀出一条血路来//杀出一条血路来/我并非摘自武林/摘自评书/摘自章回小说/这话,是从一个小小个子那张薄嘴唇中吐出/并挥舞巨大的手掌向五岳宣告/这是指挥,是战斗,是力/是精神,是渴求,是对/胜利的召唤/杀出一条血路来//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震撼乾坤的一支狂飙/群山接受指令/昂起的头颅向天空/摘星/摘月/江河宣读誓言波澜壮阔冲袭着/枯株/朽木/泥淖∥‘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句话,钢火很好,凝聚民众意志,十年磨砺,锋芒万丈/向阻碍改革的绊脚石砍去一刀/实践的道路/宽广平坦了/向挡住视野的荆棘劈出一斧/那绚丽的风光/扑面而来了//一支春天的放歌/唱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朗朗乾坤花团锦簇/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大连——重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风流处处/东方神话推开新世纪大门/历史,在评委席上/微笑而从容地打出满分/世界从八面看台/情不自禁地给予热烈的鼓掌//杀出一条血路来/是蚕丝突破老茧吗/是黎明摆脱夜色吗/是大江奔出三峡吗/是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吗/在今天的浩荡东风旌旗猎猎中/每当想起我中华历程/改革险滩上幕幕艰难岁月/怎不感佩——/人民的儿子,我们的总设计师/雄立历史肩头/那一声斩钉截铁的动员令呢//‘杀出一条血路来’”。诗人与所表述的人物站在同一历史维度上,将高远的思索与想象融入表述对象,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邓小平这位历史伟人的个性与胆魄。“杀出一条血路来”,是邓小平对当年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的一句很有鼓舞性和战斗力的话,以邓小平的这句话作为整首诗的切入点,将作品写的荡气回肠:“是蚕丝突破老茧吗/是黎明摆脱夜色吗/是大江奔出三峡吗/是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吗”,短短几个设问句,将改革开放的滔滔大势壮观而又立体的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诗的语言魅力。</p> <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笔者应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之邀,赴南昌与当地作曲家刘锋合作,创作歌曲《小平小道》,在参观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小平小道纪念馆后,回到宾馆心潮难平,拿起手机一气呵成,写出了《伟大的钳工》这首朗诵诗。俗话说触景生情,我当时几乎是文不加点、酣畅淋漓地在手机上就写出了全诗。这也了却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写一首表现邓小平意志与胆略的诗歌作品。诗中写道:“你年轻时曾经做过钳工/一把钢锉,一把手锤/磨练了你不屈的性格/你年轻时曾经在工厂劳作/一把卡尺,一件样规/衡量过你自主的胆魄/没有什么不能够组装/没有什么不能够组合/没有什么不能够修正/没有什么不能够取舍/你信仰中的坚强不会变软/你意志中的鲜明不会褪色/你脚步中的沉雷不会息音/你目光中的闪电不会退缩/因此,战争中你把握了胜利/因此,建设中你不怕挫折/因此,浩劫中你挺直了脊梁/因此,劳动中你顽强地思索/你不仅锉平了钢刺/也锉平了坎坷/你不仅击打着命运/也击打着困惑/我分明听见你在说/贫穷不属于社会主义/我分明听见你在讲/人民应该有更好的生活/于是,你将小道上的思索/化成了改革的行动/于是,你将征服钢铁的气魄/化成了开放的抉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的决心/没有什么能够动摇你的决策/你以锤的坚毅去痛击说教/你以锉的锋锐去扫荡蛊惑/终于,小道延长成大道/红旗如云,捷报如霞,笑声如歌/终于,蓝图生长成辉煌/国家强盛,山河壮丽,人民欢乐/你用熟练的技巧修复了国家机器/你用自主的操作牵引着时代的列车/你用生动的语言诠释着哲理/你用形象的比喻坚持着原则/你在小道上的身影,是那样的高大/你在钳台前的雄姿,是那样的巍峨/你在群众中的欢笑,是那样的亲切/你在实践中的探索,是那样的执着/春风记得你的鼓舞/秋雨记得你的嘱托/高山记得你的伟岸/大海记得你的辽阔/人民记得你的豪迈/社会记得你的独特/国家记得你的高远/时代记得你的深刻/历史记得你的壮丽/未来记得你的蓬勃/而我,记得你曾是一位伟大的钳工/在艰难中把真理反复地打磨”。这首一气呵成的朗诵诗,是我几十年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我在创作时里脑海反复与这位老人相对而坐,亲亲而谈。用邓小平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在艰难年代劳动锻炼做钳工的经历入手,以笔者年轻时在工厂做钳工的相同经历与感受,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邓小平这位历史伟人心灵互通,平等交流,写出了这首曾经轰动一时的朗诵诗(这首诗,曾被全国近几十家报刊发表与转载)。在创作这首朗诵诗的过程中,我的笔触在追寻邓小平改革开放脉络的同时,也让我在创作中的历史观察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与提高。直至现在,我依然认为这首诗是我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一往无前的政治品格赋予了我作品高远的联想。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构思,从邓小平青年、老年在不同环境下从事钳工劳动入手,展开联想,从钳工的工种特点“没有什么不能够组装/没有什么不能够整合/没有什么不能够修正/没有什么不能够取舍”入题展开联想,进而突出邓小平大无畏的政治抱负及品格,产生了极大的艺术穿透力。可以说,这首诗,将邓小平这位历史伟人写活了。这首诗在当时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至今一些诗友谈起这首诗时还津津乐道。作为诗人,一生中能写出这样一首诗,也算是值了。</p> <p class="ql-block">在此之后的2016年10月,笔者又挖掘以前的记忆,写出了赞颂邓小平的另一首朗诵诗《小平小道》,延续六年前的情感浪花,从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工人为邓小平上下班特意修建的、一条穿越田野的小道入手,展开构思、联想,写出邓小平:“每天啊每天/你在小道上行走/送走一个个黄昏/迎来一个个拂晓/每天啊每天/你在小道上思考/踏平了一个个困惑/拉直了一个个问号/三年五个月的时光/一千二百多天的执着/你走在这条小道上/思考啊行进/行进啊思考/坚持完成了/一个人的长征/因此,才有了复出后/挽狂澜于既倒/啊,探索的小道,思考的小道/啊,坚定的小道,开拓的小道/一端连着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一端连着对人民命运的关照/一端连着对现实的追问/一端连着对未来的寻找……∥今天,我从北京赶来/来追寻这条小道/今天,我从北京赶来/来亲近这条小道/我纷飞的思绪/——在小道上飘/我庄严的诗情/——在小道上绕/我追寻一串脚印/——走进了历史/我亲近一路花草/——感受了广袤/历史会记下你的勇敢/时代会记下你的浩淼/而我的诗,会记下一条小道/坚实而高远地立着你的坐标”。这首诗延续了《伟大的钳工》那篇作品联想深远、气势磅礴的风格,因而在感情抒发上更为饱满。这应该是笔者诗歌创作历程中难得的“姊妹”篇,也成为我至今引以为傲的记忆。创作赞颂伟人邓小平的诗歌,作者的胸怀、境界、气度、学识都要与伟人的思维走向同屏,并与伟人站在同一个历史维度和等高线上,才能写出与伟人开创的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宏大事业及博大胸怀相呼应的、具有历史高度和宏大气象的诗歌作品来。</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在赞颂伟人邓小平的诸多诗歌作品中,也有一些诗人从邓小平走过的人生历程入手,取其一点展开联想后深入开掘,写出了一些好的诗歌作品,如诗人李芳写有一首题为《黄山的记忆》的诗,诗中写道:“你用坚定的步伐/走过祖国千山万水/让每一寸山河/留下不灭的记忆/因为,经你指点的山路/山门大开,紫气东来/因为,经你淌过的河/河水如蓝,石头成为名句//当年,你来到黄山/一句话,点石成金/‘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从此,黄山的山门开了/一句话,财源来,游客云集/黄山松也有了精神/顶风傲雪,坚韧不拔/迎日升日落,牵潮落潮起/智慧的安徽人民/把黄山的风采溶入血里/黄山不老,青松不老/有了记忆的黄山/更有了黄山的记忆∥一座天下名山/因为有了一代伟人的指点/每一个山峦,都层层迭翠/每一棵青松,都枝枝写意/每一处峡谷/都云飞雾绕/每一块石头,都生出活力//让黄山告诉你/让黄山告诉你/邓小平的那句话/至今还被人铭记/那天,邓小平登上一座山峰/和山峰谈心/和爽风谈心/‘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不再沉默了/乘着梦的翅膀/响起歌的声音/展示山的笑容/载着诗的旋律/让人读她,写她,画她,品她/让世界记住了她的神奇”。这首诗仅写了伟人邓小平视察黄山、并作出开发黄山旅游资源这一件事,将山的品格、云的浪漫、水的清澈与伟人邓小平相互映照,刻画出邓小平务实性格中的一个亮点,是一首好诗。诗中“有了记忆的黄山/更有了黄山的记忆”的句子令人过目不忘,让读者生出无限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诗人杨俊善也写有一首题为《邓小平手指的方向出现奇迹》的诗,表达出邓小平的政治活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诗中写道:“顺着邓小平手指的方向/中国开始崛起∥荒凉冷漠的大地/感受到了陌生的颤动/思想的新犁翻开沉重的历史/华夏人用新的速度/重新描写中华的动力//吊机在夜间拔起的楼宇/问候古老的星星/脚手架在每一个清晨/都规划新的黎明/高楼大厦重新以新的姿态排列站立//商场琳琅满目人声鼎沸/显示从未有过的旖旎/车间马达飞转机声隆隆/现代化的产品量大优质/广场的绿坪,街道的树荫/展示着清新和静谧∥破旧的村庄修建起新式的庭院/泥泞的街巷被平坦的柏油路代替/荒脊的野岭长出硕果累累/米粮川堆满丰收的惊喜/农人的囤子满了,袋子涨了,腰包鼓了/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气//高科技走入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的发展一日千里/神舟飞船傲游浩浩太空/嫦娥与航天员美美地欢聚//洪水没有冲垮我们/暴雪没有压弯我们/封锁没有阻挡我们/十四亿人民迈开雄壮的步伐/万众一心迈向伟人所指/邓小平手指的方向出现奇迹”。作者在诗中用“思想的新犁翻开沉重的历史”这一新奇的比喻,来表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真是形象至极、精彩至极。这句诗是诗人整首作品的点睛之笔,读了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众多赞颂伟人邓小平的作品中,下面两首诗对邓小平逝世表达出深切的痛惜之情,写得情真意切。一位是诗人陈波写的题为《还有131天》的诗,诗中写道:“还有131天,短短的131天/那个一百多年前离别的孩子/那个离别了一个半世纪的孩子/香港——东方之珠/他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一百多年过去了/多少炎黄子孙/闭不住渴望的眼睛/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一个半世纪找不回的尊严/——被您找回/一百多年洗不掉的耻辱/——被您洗掉//可是您却去了,却去了/可是您却去了,去了//短短的131天/我四岁的儿子也能数完这组数字/哦,短短的131天/九十岁的老人盼着这组数字/您数过了那么多坎坎坷坷的岁月/为什么没有将这最后131天的数字数到/您说过的,您要活到那一天……/可是您却去了,却去了/可是您却去了,却去了//但是,您栽下了树,种下了花/但是,您拨开了雾,放飞了鸟/您填平了前进的沟壑/踏开了脚下的坎坷/您消除了祖国的病痛/您医好了人民的伤口/您砌下了牢固的基石/您设计了宏伟的蓝图/又铺好了一条/驶向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您去了!但您竖下了通往富足的/——路标”。诗人在字里行间渗透的对伟人逝世的痛惜之情让人倍受感动,尤其是连续用“可是您却去了,您却去了”的重复的诗句,将痛惜之情表达得亲切、委婉、动情;</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老诗人刘湛秋,本以写软性诗歌知名,却在伟人邓小平逝世后写了抒情长诗《小平,走好》,表达了诗人内心遏制不住的悲痛,诗中写道:“一个人走了/带着那孩童般的微笑/带着那矮小的身躯/带着那巨人的魄力/带着那无比的智慧/带着那力挽狂澜的勇气//是的,一个人走了/这不是一个神的归天/也不是一颗星的殒灭/但是,他比神更让人崇敬和亲近/但是,他比星更加光亮和绚丽∥是的,一个人走了/一个善良宽厚的退休老人/一个百姓喜爱的长者/一个既是领袖又是钳工的群众/但是,这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走了/但是,这绝不是/一个平凡人走了/他的普通正在于/他的不普通/他胸中的大爱滋润我和你/他的平凡正在于/他的不平凡/他的坚毅改变着历史的足迹∥是的,一个人走了/一个中国人民的儿子走了/他永远只做/人民的儿子/他从不愿意做/人民的父亲/人们习惯地喊他小平/像朋友对朋友/像同志对同志/像幼者对长者/像邻里对邻里/他和人之间伟大的平等/人和他之间无私的亲昵∥大学生的标语横幅/‘小平您好’/成了人民授予他的勋章/‘发展才是硬道理’/——颠扑不破/成了他留给中国的寄语/1997年2月19日/一个人走了/一个大写的人走了/他是一个世纪的代表/他带走了一个世纪//——他喜欢高瞻远瞩/但绝不高高在上/他喜欢指挥若定/但不搞官僚意志/他的伟大更像一棵树/只在祖国的泥土里发芽/只在人民的浇灌下结实/他也许还有些遗憾/未看到香江的水/一洗百年之耻/他也许还有些不甘/未看见香港在国歌声中扬眉吐气/但这宏图的最后一笔/他早在十五年前已经画成/明日的中国统一大业/将是告慰他英灵的/最佳奠祭……小平走好”《小平走好》这首诗虽然很长,笔者在此没有全文引用,但仅从已引用的这些诗句,不难看出诗人感情的潮水,如江河澎湃一泻而下,很能代表中国人对邓小平逝世而生出的哀痛之情,可与大诗人李瑛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周总理逝世时写的长诗《一月的哀思》相比美。两位大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的两位伟人的离世都写出了不朽的作品。读刘湛秋先生的这首诗,读者同样会被诗人揪心的哀痛之情深深打动。</p> <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 总结伟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人们最容易记住他说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其逝世后,诗人王子聪用伟人的这句名言构思并写出了《有一个伟人——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首诗,以此表现伟人邓小平一生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感情。诗中写道:“从井冈山到陕北/用脚——丈量了/他的祖国母亲的/——宽阔的土地∥他曾三落三起/忽而跃到巅峰/忽而沉到谷底……/当他跃上巅峰的时候/便忙忙地鼓励人们/坚决地、赶快地、全部地/把谷底的人民拉起/让他们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沉入谷底的时候/他面前浮现了人民——/饿着肚子,排着长队,捏着票证/买油,买布,买米/他流泪了,他羞愧了,他深深地内疚了/奋斗了这么多年/人民竟然还吃不饱肚子/竟然还不能遮衣蔽体/他狠狠的把桌子一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思考了很久,然后/审慎地、仔细地、用力地/掀掉了砖样厚厚的本本/——捅开了一个窗口/啊,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他要用如椽大笔/画一张宏伟的蓝图/果断地把桌子一拍/‘好,就这样,分三步走’/高声地喊道‘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尝试/他说,‘不要争论/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渐渐地,又是迅猛地/中国——他的祖国/在世界的海平面上/渐渐地高大,向上崛起/他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同声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是他的名字”。诗人连续用了伟人邓小平说过的这句饱含哲理的名言,勾画出伟人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坚决、果断、义无反顾又雷厉风行感人的亲民形象。真是一首值得反复阅读的好诗。</p> <p class="ql-block">九</p><p class="ql-block">写人物诗,最难表现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内心世界往往又要通过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叹一笑,一思一断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地来体现。诗歌语言的魅力在表现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的风采与性格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笔者在阅读、收集、整理、筛选以上赞颂伟人邓小平的诗歌作品时,形成的感悟与思考,使伟人邓小平的形象在脑海里逐渐地清晰起来:他的微笑,他的语言,他的手势,他的风采,他独特的品格,不但高大,而且亲切;不但睿智,而且幽默;不但决断,而且民主;不断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总结。我相信他将会久久地留存在读者的记忆里,在我们彷徨时翻出来读一读,一定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就赞颂一位历史伟人的专题诗歌作品单独进行阅读与赏析,从诗歌评论而言,好像也未见先例。笔者的初探,肯定还会有一些不足和偏颇之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但不管怎么说,笔者为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而颇感欣慰。对于在本文中提到的那些优秀作品的作者,因为是从浩如烟海的报刊中筛选出来的,除了少数作者(如肖诗金、刘湛秋),我未能有其他诗友的通讯地址和联络方式,他们未必能见到本文,这也是很令人遗憾的。本文拟将此文收录于笔者待出版的诗论《沧海谈诗》中,希望有缘能联系到这些我十分敬佩的诗友,与他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p><p class="ql-block">2024.11.14——24</p><p class="ql-block">写于海口南国威尼斯城米兰园</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朗读周总理青年时代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视频,朗读自己的成名之作《伟大的钳工》</p> <p class="ql-block">朗诵自己的作品《小平小道》</p> <p class="ql-block">朗读别人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