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五傍晚时分,我收到了儿子让我买的余华所著的《活着》这本书的包裹。原本我想着,这书大概就和以前给他买的那些书一样,被他翻个几页后,就会被束之高阁,尘封在书架上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周六的清晨,我还没睡醒呢,儿子就抱着《活着》,从他的房间飞奔到我的床上,迫不及待地要和我讨论这本书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你看过这本书没?里面的福贵可太惨啦!”儿子那股子想在我面前显摆他读书成果的劲儿一下子就冒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住!打住!等我读了咱们再讨论吧。我之前也就瞅了一眼这本书的简介,你都读这么多了啊?昨晚几点睡的呀?”我侧过身问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书太好看了,昨晚看到两点多才睡呢。”</p><p class="ql-block">说完,儿子就又沉浸在书中,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不禁暗自纳闷,难道看书比玩游戏还有吸引力?从前错怪他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概到中午的时候,儿子就把《活着》读完了。他觉得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应该也很精彩,于是又缠着我给他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我在空闲的时候也读完了《活着》。在接儿子放学的路上,我不再像往常一样只顾听小说,而是打算和他聊聊《活着》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试探着问儿子:“儿子,你觉得《活着》这本书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路上,儿子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书中的情节。回到家后,他洗澡的时候还让我站在门外和他继续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中的徐福贵、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长根、龙二这些人物的名字,他竟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他这记忆力可比我这个中年大叔强多了,我也就是能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捋清楚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还着重给我讲了福贵他爹站在缸上拉屎结果掉下来摔死的情节,他觉得这个情节特别搞笑。我就跟他解释,余华写这段或许是为了让读者深刻理解旧时代地主和佃农之间鲜明的身份反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说龙二最倒霉了,赢了福贵的田地,才当了两年地主就被枪毙了;医院的医生也有很大问题,抽血把有庆给抽死了,二喜明明说先救大人,医生却不听,结果苦根出生了,凤霞却没保住,医生非说家珍是得了绝症,结果还不是又慢慢好起来了;那个生产队长也没什么水平,用汽油桶加水煮铁瞎指挥,把羊都杀光吃了,最后被红卫兵抓走的时候都没人帮他说话,大家心里对他还是有看法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说出了自己从文中看到的不合理之处,毕竟他对那个年代以及余华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我想等他以后读更多的书应该就会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告诉儿子:“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真谛——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不必过度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或者名利地位,我们应当珍惜当下,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每一个瞬间,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