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博物馆|徽风墨影,榫卯华章里的纸艺栖居

王永生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中国宣纸文化园</p><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4年12月18日</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4年12日3日</p><p class="ql-block">‍中国宣纸文化园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而投资兴建的集宣纸技艺展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园区。以下是该文化园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一、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p><p class="ql-block">二、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三、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四、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1、中国宣纸博物馆:是国内首家系统性展示宣纸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大量的宣纸实物和历史文献,通过先进的展陈手段,生动地展现了宣纸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2、宣纸古作坊:展示了传统宣纸的制作过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p><p class="ql-block">3、宣纸技艺体验园: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纸、墨、笔、砚、扇、纸帘的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4、宣纸及世界纸陈列馆:展示了宣纸及其他纸制品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5、书画廊:展示了众多书画作品,游客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五、特色活动:</p><p class="ql-block">1、参观宣纸制作过程:游客可以观看宣纸的制作过程,了解到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2、体验宣纸制作:游客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一张宣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3、品尝当地美食: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海玉石头饼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宣纸文化园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传承与创新:宣纸文化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宣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师们通过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将宣纸的质感和韵味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验到现代建筑的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2、自然与人文:宣纸文化园的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建筑依溪而建,与四周的群山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同时,文化园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游客的参观体验,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流线设计,使游客能够在自然与人文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宣纸文化的内涵。</p><p class="ql-block">3、功能与形式:宣纸文化园的设计不仅注重建筑的形式美,更注重建筑的功能性。文化园包括游客中心、宣纸制作表演区、宣纸制作体验区和宣纸售卖区等功能区块,每个区块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使游客能够在参观、体验和购物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宣纸文化。</p><p class="ql-block">4、艺术与科技:宣纸文化园的设计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设计师们运用了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如白色清水混凝土、异形大跨度结构等,使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文化园也采用了先进的展示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使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宣纸文化。</p> <p class="ql-block">宣城宣纸博物馆由参与水立方项目的俞孔坚教授设计.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古籍外形,建筑主体呈片状格栅结构,通过不同角度呈现出叠纸的序列感,与中式庭院、徽派古建完美融合,在光影作用下,行走其间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起纸页,充满中式美学韵味。</p> <p class="ql-block">中国宣纸博物馆是文化园核心项目之一,集宣纸历史、宣纸技艺、宣纸与书画艺术、历代宣纸产品展陈等为一体,是全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宣纸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米,历时四年建成。2015年12月6日开馆,2016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共有三层,一楼为宣纸历史与技艺展示区,二楼为馆藏宣纸与书画精品展示区,三楼为书画展展厅。建筑主体为钢结构,外观为膜结构,外围为景观水系,建筑外观形似一摞错落有致的宣纸。中国宣纸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是宣纸事业继往开来、转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原料选用</p> <p class="ql-block">工艺流程</p> <p class="ql-block">宣纸制作中的踏料工艺是一道重要工序,其具体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1、原料准备:踏料前需先将经过蒸煮、浸泡等处理后的青檀树皮或沙田稻草等原料进行切割,使其成为较小的片状或丝状,以便后续加工.</p><p class="ql-block">2、装缸处理:把切割好的原料放入特制的踏料缸中,该缸通常是斜着固定在地上,且底部呈圆形,这样顶部的原料会自动掉落到底部,无需人工扒落,减少了工作难度.</p><p class="ql-block">3、踩踏加工:工匠们会穿着特质的靴子进入缸中,对原料进行反复踩踏。这一过程需控制好力度和节奏,使原料在踩踏作用下进一步细化、软化,且纤维能够充分交织和分离,从而使制成的宣纸质地更加均匀、细腻.</p><p class="ql-block">4、加水搅拌:在踩踏的同时,还会适量加入清水,使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纸浆悬浮液,便于后续的捞纸等工序。</p><p class="ql-block">5、时间控制:踏料的时间根据原料的种类、数量以及宣纸的品质要求等因素而定,一般需要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以确保原料达到最佳的加工状态。</p> <p class="ql-block">宣纸博物馆的捞纸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p><p class="ql-block"> 1. 准备工作:先将猕猴桃藤榨成汁放入捞纸槽中,其作用是使捞出的纸张能够相互分离。捞纸所用的工具是由泾县特产苦竹编制而成的长方形竹帘.</p><p class="ql-block"> 2. 配合捞纸:捞纸通常由两位师傅完成,分站在纸槽两头,一人掌帘,一人抬帘 。先将竹帘侧着浸入纸浆槽中,这一动作称为“头帘水”,主要是让纸浆附着在竹帘上形成纸页;接着从反方向再浸一次竹帘,即“二帘水”,起到补浆和平整纸页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3. 控制技巧:在捞纸过程中,师傅们需根据纸张的大小、厚薄和干湿程度等要求,默契配合并精准控制竹帘起落的速度以及在纸浆中的水位高低,从而保证每一张纸都均匀平整、厚薄一致。整个捞纸过程动作协调、迅速,一气呵成,一张湿的宣纸便在竹帘上成型.</p> <p class="ql-block">周东红,中国好人、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周东红,男,1967年1月出生,1985年在宣纸发源地泾县小岭开始学习捞纸,1986年2月进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捞纸工。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1988年成为了公司的捞纸技术能手,2010年成为了首批捞纸技师,2014年又被认定为捞纸高级技师。三十多年来他先后“传帮带”宣纸制作技艺学徒10余名,参加公司宣纸制作工艺大小技术革新项目30余项,改进宣纸生产工器具20余件,创新捞纸技术10余项,参与“乾隆贡宣”等20多种宣纸新品种开发工作。在捞纸岗位上兢兢业业三十个春秋,用青春、热情和忠诚证实了自己对传统宣纸的热爱,以具己的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先后获得“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宣纸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历程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传承方式</p><p class="ql-block"> ● 家族传承:许多制作宣纸的工匠通过家传戒指等信物,将技艺代代相传,这种家族传承方式保证了技艺的纯正性和延续性.</p><p class="ql-block"> ● 师徒传承:师傅言传身教,向徒弟传授技艺和传统职业操守,不仅使徒弟掌握制作工艺,还传承了宣纸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大企业还举办新员工拜师仪式,增强传承责任感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二、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 古代发展:宣纸制作工艺始于唐朝初期,在唐时宣州的属县宣城、泾县、宁国均产纸,以“泾县所制尤工”。 宋代需求量大增,泾县宣纸更受文人索求。明代工艺精益求精,品种规格增多。清代生产规模扩大,县东漕溪有汪六吉等造纸大户,生产颇具规模,县西有小岭曹氏宣纸世家,生产日益繁荣.</p><p class="ql-block"> ● 近现代发展:清末至民国期间抗日战争爆发前,泾县宣纸业鼎盛,后因抗战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一落千丈。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扶持使宣纸业复苏并空前发展。1960年代末至70年代,生产走向工业化,工艺改良,增加了氯碱漂白、机刀打浆等方法,后又采用氧碱法制浆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p><p class="ql-block"> ● 当代传承与发展: 一方面传统工艺传承受到重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些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成为“新匠人”。另一方面,现代工艺不断探索创新,在保留传统工艺核心特点基础上,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使宣纸制作工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p> <p class="ql-block">宣纸博物馆中的晒纸工艺是宣纸制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主要步骤如下:</p><p class="ql-block">1、准备工作:晒纸前需先将从捞纸工序得来的湿纸页从纸帘上揭下,然后将其平整地放置在一旁备用,同时要确保焙墙内部的蒸汽流通顺畅,使焙墙表面温度均匀且达到合适的烘干温度,一般在40摄氏度以上.</p><p class="ql-block">2、贴纸烘干:晒纸工双手拿起湿纸页,将其准确地贴在焙墙表面,动作要迅速且轻柔,防止纸张出现褶皱或破损。接着,用一只手轻轻按住纸张,使其与焙墙紧密贴合,另一只手则拿起刷子,在纸张表面快速而均匀地上下左右轻刷,让纸张能够更好地贴合焙墙,加速烘干过程, 通常只需几秒钟,湿纸就能变干变白.</p><p class="ql-block">3、揭纸整理:待纸张烘干后,晒纸工需小心地将其从焙墙上揭下,此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避免纸张撕裂。揭下的宣纸需进行整理,检查纸张是否有瑕疵或未烘干的部位,将合格的宣纸整齐叠放好,以备后续的加工或使用。</p><p class="ql-block">晒纸工艺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晒纸工具与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相配合,才能保证宣纸的质量和品质.</p> <p class="ql-block">制纸工场</p> <p class="ql-block">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创作了不少以黄山为题材的重要作品,为寻找灵感,一生中十次登上黄山。1980年,在他第七次登黄山时,特意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并题下“纸寿干年,墨韵万变”,寥寥八个字将宣纸最重要的两大特点耐久性和润墨性表达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1978年,著名画家李可染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负责人陪同下参观泾县宣纸厂时说:“我画了几十年的中国画,都是用的你们造的宣纸,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是我的恩人,没有你们就没有国画家的李可染,我是特地来谢恩的,我要给厂里画两张画,可仅仅送两张画还不能代表我的感激之情。画画之前,我先给大家鞠三个躬”。说完,他摘下帽子大声地念着:“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行了三个近乎九十度的大礼。一代国画艺术大师对待宣纸的尊重,体现出博大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的赵朴初先生十分关心中国文房四宝行业发展,曾多次题词勉励。1966年,为安徽省泾县宣纸厂题写厂名;1980年,为宣纸题词“看挽银河照砚池,宣城玉版启遐思。澄心/日制知何似,赢得干秋绝妙词。”1990年,又为泾县新建宣纸博物馆题写“中国宣纸博物馆”而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1958年,郭沫若先生试用宣纸题下“中国宣纸样本”。1964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郭沫若专程到泾县宣纸厂参观,在途经芜湖时,被急电召回北京参加重要会议。郭沫若先生回京后意犹未尽,专门为泾县宣纸厂题写“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p> <p class="ql-block">1963年10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元帅陪同外交使团去黄山途经泾县时,在百忙之中,特地抽空与夫人张茜专程来到泾县宣纸厂,察看宣纸工人们的实地生产操作时,见水碓响声震耳,立即向省里陪同的领导提出水碓声音太大,长期会影响工人的耳朵听觉和身体健康。陈毅副总理回京后,立即向北京耳科专家咨询,并委托夫人张茜寄来五副耳塞子转交泾县宣纸厂工人试用。(注:宣城造纸厂笔误)</p><p class="ql-block">‍ 陈毅夫人张茜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并题词:“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