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2279950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昵 称:以友辅仁</b></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北留镇。是流芳百世、大名鼎鼎的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居。</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一晃就是10年,然而,那座巍峨壮观、枕山临水、古朴庄严的民居官宅,至今却记忆犹新、镂心刻骨。</p><p class="ql-block">那是2014年的盛夏,我携家人从三百余公里外,慕名踏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山峦起伏、小溪潺潺;这里参观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这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犹如画师描绘的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来到“皇城相府”大门前,迎面而来的便是那块镌刻着“皇城相府”四个大字的石碑。红色的汉字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我站在那里,静静地感受着这份庄重与宁静,.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道古朴的石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典型的中式亭子映入眼帘,黄色的瓦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红色的灯笼和对联装点其间,给风光旖旎的秀丽风景又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我驻足欣赏,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盛世。</p><p class="ql-block">进了第一道大门,一座年久古色、显赫的石牌坊呈现在眼前。牌坊顶端中央“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引人注目(冢宰:古代官职名称。总宪:是指明清时期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下方两则各有“一门衍泽”“五世承恩”的字样。这座小有名气的石牌坊,曾见证了山西第一名门望族陈氏家族的辉煌历程。</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不仅是中国北方别有天地的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也是一处引人入胜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更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具有教育意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包括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是陈廷敬的私宅,为清代建筑群,有相府、内宅、功德坊、御书楼等建筑。内城为明代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周围环绕着翠绿的松柏植物,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装饰元素。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建筑的能工巧匠的精美艺术,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的主要建筑有:斗筑居、中道庄、河山楼、藏兵洞等等。整个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依山而建。整个建筑和周边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碉楼式和标志性建筑——河山楼,它是崇祯5年陈家三兄弟为抵御流寇侵扰而建。它同时可容纳千人在此避难,它作为当时的民用军事防御堡垒,历经400余年的风雨沧桑,如今,依旧鹤立鸡群、雄霸一方。</p><p class="ql-block">藏兵洞则以其别具一格、层叠奇妙的结构而闻名于世,相得益彰。它也是为了抵御流寇侵扰而建。可容纳官兵几百人,洞前有宽阔的场地,可供士兵训练集散。驻足回味,当年的情景是何等的热闹非凡,不亦乐乎。仿佛训练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威振四方;仿佛整齐的土兵队列前方,陈廷敬正在给士兵们传授“孙子兵法”抵御恶贼流冠。</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一处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旅游胜地,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地方。彳亍漫步在景区内,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陈廷敬(1638——1710),字子端。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中国清代诗人、大臣。他幼年聪明伶俐,喜读《春秋左氏传》、《仪礼》、《尚书》等有名之作。到了九岁就可以著诗写文,一鸣惊人。《牡丹》就是杰作之一。</p><p class="ql-block">陈廷敬的先祖是从事煤炭业。大家知道,山西是闻名遐迩的“煤海之乡”晋城阳城一带地下蕴藏着大量的优质煤——无烟煤。无烟煤以它热值高、含硫低且环保的独特品质,深受百姓青睐。</p><p class="ql-block">陈廷敬家族祖上陈三乐通过煤炭和铁器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财源广进、富甲一方的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家族不仅在晋商界名声显赫,还十分重视书香门第的名声,在为后辈选娶对象配偶时,绝对要考虑对方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他的母亲既是名门闺秀,也是才女之一,她从小习读四书五经,甚至《资政通鉴》,嫁入陈家后,相夫教子,研读经义,可以说父母亲就是他的启蒙老师。</p><p class="ql-block">陈氏三世祖陈秀进入仕途成为县官,但他十分重视清廉自守,家训严格,陈家以“勤俭、刻苦、博学、谨慎”为核心的的家训,代代相传,培养了许多有儒学和道德修养的忠贤能人。</p><p class="ql-block">家训在陈廷敬的身上表现得犹为突出,跃然纸上,陈廷敬年少得志,平步青云,高官直升。</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一生有过二十八次升迁或调动,可以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官员任职的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康熙十一年,他成为青年天子的老师,得到皇帝尊重,称他的授课“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p><p class="ql-block">他做过武会试副考官,经筵讲官,翰林院学士,皇帝顾问。康熙二十二年任礼部侍郎,二十三年任吏部右侍郎,二十三年九月耀升左都御史。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六十五岁的他升迁为“大清相国”。</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陈廷敬能在为官仕途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得到皇帝的恩宠,又有怎样的能力与魅力得到皇帝的重用呢?我认为他的为官之道可以用“清、慎、勤”三个字来概括。他继承发扬陈氏家族的家训,时时清廉,处处谨慎,日日勤勉。这大概是他为官不倒的基本原则吧。</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的为官之道还体现在,他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他注重修身立德,忠君爱民,始终如一坚持高尚的品德。他的政治智慧和策略堪称独树一帜,他善于稳扎稳打,不急于求进。他廉洁奉公、厌恶奢侈贪污。爱民、勤政、廉洁为准绳;无情反腐,身先士卒;他宽厚待人,忍让适度。可谓德贯中华、功昭后世。如上所述,这些为官要素对他的仕途和历史地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陈廷敬在康熙年间,历任要职,成为一代名相,他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得到康熙皇帝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名垂青史、千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这样对陈廷敬的人格品德给予极高评价并亲这笔题词:“礼义传家训,清新授紫毫”。</p><p class="ql-block">陈廷敬更是特别注重教育家人与后辈保持清廉之风,告诫家族子民“耐得清贫始做官”。这句名言意思是,如果耐不得清贫就不要有寻求做官。这就是陈廷敬一生追求的高风亮节,这就是他为官之道的护身法宝。</p><p class="ql-block">笔触至此,我想,“耐得清贫始做官”这样的为官之道,完全适于当代,也完全可以借鉴与弘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秀的教子诗词各一首如下:</p><p class="ql-block">我去从王事,空庭儿独留,</p><p class="ql-block">诗书勤讲读,财利少贪求。</p><p class="ql-block">浊酒休酣饮,闲街莫浪游。</p><p class="ql-block">肯能依此语,可免汝爷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于今血气衰,儿得光恩义。</p><p class="ql-block">年纪老。</p><p class="ql-block">谋生懒用机,纵有金书,</p><p class="ql-block">不把吾儿遗。</p><p class="ql-block">你想为人时,谨依。</p><p class="ql-block">你要成家时,努力。</p><p class="ql-block">若你指望爷钱,儿也,</p><p class="ql-block">误了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廷敬的教子诗如下:</p><p class="ql-block">岂因宝玉厌饥寒,</p><p class="ql-block">愁病如予那自宽?</p><p class="ql-block">憔悴不堪清镜照,</p><p class="ql-block">龙钟留与万人看。</p><p class="ql-block">囊如脱叶风前尽,</p><p class="ql-block">抌伴拪乌夜未安。</p><p class="ql-block">凭寄吾宗诸子姓,</p><p class="ql-block">清贫耐得始做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