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红松成都游学活动记事(一)</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山河之书》,留如下笔记:</p><p class="ql-block"> ……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一片慈眉善目。人对自然力的调理居然做得这么爽利。如果人类做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了。都江堰调理自然力的哲学,被近旁的青城山总结了。</p><p class="ql-block">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大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哲学,把水作为形象化的教义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没有造型,却能作为滋润万物的救星而被殷殷企盼……</p><p class="ql-block">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为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这便是道。</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道教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人之道、长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但在都江堰却作了一次集中呈现。</p><p class="ql-block"> 因此,都江堰和青城山相邻而居,互相映衬,彼此佐证,构成了一个研修中国哲学的最浓缩、最天然的课堂。那天我带着都江堰的浑身水气,在青城山的山路上慢慢攀登,静静感悟。忽见一道观,进门小憩。道士认出了我,便铺纸研墨,要我留字。我当即写下了一副最朴素的对子: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p><p class="ql-block"> 我想,若能够读懂都江堰的千年奇迹,又能把“拜水”和“向道”这两件事当做一件事,那么,也就领悟了中华文化的一大秘密。——摘自余秋雨《山河之书》</p><p class="ql-block"> 作为该游记的引子,似乎已经道尽此行的真义,而亲自拜水问道,从景物的实相里更是深受震撼。黎明破晓时分,居然做梦梦到家乡也改造河流,坐一艘小船,渡江回家,船翁按着闸门,犹如三峡大坝里体验到的船闸升降,又像都江堰的岷江分流,水面升降,小船逐浪前行……然后醒来我就觉得应该记录一下自己的此番随波逐流,待老之至时,也是又一种回忆。</p><p class="ql-block"> 红松是专为中老年打造的兴趣学习平台,有八段锦、钢琴、国画、摄影、书法、二胡、电吹管、手风琴等各种课程。此次红松游学的前身是观鱼书画,我更喜欢观鱼这个名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生海海,各自谋生,谋福,谋利,谋寿,谋爱,熙熙攘攘,阳关道,独木桥,不一而足。在观鱼学国画,实在是偶遇,坠入大海,体会国画的浩瀚无垠,也是缘分。学书法的时候我就想,啥时候能学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画法,然后书画结合,画里有书,书里有画,那肯定也是极丰饶的体验了。看到同学群里有同学央美学画的时候羡慕极了。2022年5月父亲离世后无以为寄,遂打球学画,以抵抗再没有来处的痛楚。恰在此时,遇到观鱼书画吴宗霖院长的国画,三笔两笔,笔笔灵动如神,鸟儿活了,花儿开了,及至九思老师晚黎老师象之老师,山水花鸟人物,一一呈现,眼前铺开了国画艺术学院派的风格,从此,乐不思蜀,忘乎所以地迷上了国画。作为一个国画小白,报名,坚持,从刚开始的涂来改去,一幅小品画要画出来,总是需要剪去一点,再涂一次,慢慢地,小品变大了,花有形了,鸟儿会飞了,这两年,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虽然退休了,却是忙得不亦乐乎。那就是,在观鱼书画平台学国画,给了我充实和快乐,当然也有手不应心的小烦恼,但整个人身心愉悦,像晚黎老师说的那样,不只是画,而且是修心。老师们都在认真地教学,入门课,基础课,进阶课,高阶课,一步一步,从小品到大画,从知识到技法,从古画到历代名家风格,真的是一个字:好。画的是国画,修的是禅心。</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高阶课开始,老师开始结合线下教学写生,各种原因,我都未能参加。到了11月份,晚黎老师说成都游学是2024年最后一次写生课,我一听急了,而且这是高阶课结束时的最后一次。如果我放弃国画,大概这就是最后的机会跟老师学写生。犹豫再三,我终于下定决心,不管去不去接送六宝,我得给这两年学画画一个圆圈⭕️。</p><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推着行李箱,载着将要见到观鱼老师们的开心,我坐上了去成都的飞机✈️,开启了成都游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飞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下机取托运行李,心情忐忑,坐地铁摆渡到出口也是新奇有趣了,可见机场之大,设备之先进。出口有红松游学助理老师接应,也遇到了一起游学的山西,河北,广东东莞的画友,大家都很兴奋,交流了很多学画的经历,以及退休后的各种活动,感受。见众生,见天地,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和风景,每个人都是故事汇呢。</p><p class="ql-block"> 到达酒店门口,一看,凤栖博物馆酒店:“龙隐金牛国工艺匠妙手修经典,凤栖驷马当垆沽酒福地聚祥云”一幅对联已让人心生欢喜,而古色古香的灯笼,青绿山水的门厅大画,一排贴墙站立的博古架上的青花瓷,兰亭集序的中堂,精雕细刻的红木桌椅和玉器摆件,楼道和房间里的一幅幅古画,文房四宝,无一不显示出品味和精致的经典风格。红松贝贝老师那签完到,周老师热情地招呼我们并为大家拍照录像。陌生的城市却有了游子归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成都,我来了!跟陈萍在酒店周围的大街上散步,转了一圈,感受一下成都的风情,想到一首浪漫的歌,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缘分?哈哈,完全没有想到我现在会站在成都的街头!榕树,藤条,芙蓉花,酒馆,烧烤,女人花!晚上六点半,接风晚宴开始,终于见到了代课两年的晚黎老师,哇塞,年轻漂亮得像十八岁的小女孩,完全跟视频里的成熟温婉两个概念。没有见到吴老师和九思老师是有点遗憾的。晚宴丰盛,气氛热烈,好多画友参加了今年的所有游学活动,跟晚黎老师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似的亲切拥抱问候拍照,我等了好一会儿才抢到晚黎老师拍合影,画友们一下都聚拢过来成了大大的集体照!喜悦的心情弥漫在每个画友的笑脸上,妆容里,天南海北,全国各地,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会于观鱼书画红松平台的游学活动,相会于天府之国的成都。</p><p class="ql-block"> 19日早晨吃完丰盛的自助早餐,中式西式糕点在胃里亲切融合,醪糟汤圆和咖啡牛奶滋润着食道,我们七点半出发,向青城山都江堰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