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古镇一日游

孙介基

<p class="ql-block">  川沙位于长江口南侧,东临长江出海段,西靠黄浦江,南和原南汇县及上海县相邻。其地形是长江的泥沙在长时间的海潮顶托作用下沉积在海岸线上,形成了多个沙洲,最终连成了陆地。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沙洲和陆地后被命名为川沙。</p><p class="ql-block"> 川沙古镇历史悠久,它拥有1300多年成陆史、近500年筑城史、200多年建县史、100多年革命史,60多年发展史。</p><p class="ql-block"> 风水堡城,留存500年“堡城”印记。川沙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方形城池、护城河环绕的完整格局,素有“堡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名人故里,留下人文历史传奇。川沙曾经养育了众多的伟人名宿,如宋庆龄、黄炎培、林钧、音乐家黄自、文学家胡适、收藏家沈树镛等,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川沙历史源远流长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戏曲之乡,非物质文化遗存众多。川沙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沪剧之乡,是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长期以来享誉长三角地区,因此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p><p class="ql-block"> 浦东之根,老城厢风貌留存至今。川沙,长期以来是上海浦东地域文化,贸易和行政中心。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描述的佳句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今日借用于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况且川沙乃吾祖籍,怎不怀古思幽一番!</p><p class="ql-block"> 癸卯年腊月十六(24/1/26),笔者和老伴携女儿、外孙重返故里光顾打卡去了。</p> <p class="ql-block">  在川沙古城墙上,掩映在枝叶扶疏的树丛间,有一座红栏黛瓦的两层楼亭,这就是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岳碑亭。登上高爽宽敞的亭楼,可凭栏远眺、俯视,亭顶飞檐翘角、仙鹤独立屋脊,与南端魁星阁、北端文笔塔及城墙下的敬业堂互相映衬,形成了浦东新区特有的文物古迹群。亭内竖立石碑一块,为青石,高165公分、宽82公分,上刻刻着民族英雄岳飞应商丘狂学士李梦龙之邀,而书于河南开封舞剑阁的七言绝句:</p><p class="ql-block"> 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p><p class="ql-block"> 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p><p class="ql-block"> 碑面具有“岳飞草”,并盖有“岳飞”、“鹏举”两印章。诗文前两句又以气愤的心情,责备那些只图个人享受而不思国家安危的人的行为,谴责之中赋以规劝,批评之余带有痛惜。全诗洋溢着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敬业堂‌位于川沙古城墙西侧,是川沙古镇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敬业堂内设有川沙古城墙历史陈列室,展示了川沙古城墙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指的是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部分,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被称为“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上屹立的飞檐翘角的三层阁,即魁星阁,乃文昌宫旧物,上海地区仅存两座,另一处在南市文庙。魁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主文章”。据说,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可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一般文昌宫中还有焚化炉,写过字的纸片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这里烧毁,显示了在古代社会里文字的神圣地位。昔日的川沙魁星阁大概也是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  川沙古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由川沙太学生乔镗、王潭等人建议筑建,目的是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p><p class="ql-block"> 川沙古城墙长约2千米,设有四座城门:镇海门(东门)、迎瑞门(南门)、太平门(西门)和拱极门(北门),并建有城楼。现存城墙约70米,城门1座,现存建筑包括魁星阁、岳碑亭等。</p><p class="ql-block"> 川沙古城墙不仅是上海地区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古城墙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海防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内史第‌,又称沈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坐落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内史”是官职,“第”乃宅院之意‌。‌</p><p class="ql-block"> 内史第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由清朝内阁中书沈树镛的祖上所建。沈树镛在1859年中举后前往北京任职,并在上任前对沈家大院进行了修缮,命名为“内史第”。这座宅第原本是一座三进二院两厢房的江南建筑,但在后来的旧城改造中,前两进已被拆除,仅保留了最后一进并进行了整修,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汉石经室是清朝藏书家、金石学家沈树镛的书斋名称‌。沈树镛在获得宋拓《熹平石经》后,不久又获得了孙承泽研山斋藏的《熹平石刻》残字,于是将他的书斋命名为“汉石经室”。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沈树镛对汉代石经的收藏和研究,也体现了他对金石学的热爱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  内史第原是黄炎培的姑祖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沈树镛所建的住宅。黄炎培在内史第出生长大,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p><p class="ql-block"> 黄炎培在内史第不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还在这里开办过学校。1903年,他与堂兄黄洪培在内史第开办了浦东第一所女校——开群女学,这所学校以黄炎培的堂嫂陆开群之名命名‌。</p><p class="ql-block"> 内史第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还见证了许多名人的生活轨迹。著名音乐家黄自、民主战士黄竞武、会计学家黄祖方、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均诞生于此。此外,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也曾在此居住,宋庆龄、宋子文和宋美龄都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  南市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川沙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商业活动都体现了清末民初江南传统街市的特色。南市街的保存较为完好,商业业态发展较为突出,多个街面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川沙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川沙古镇上人气王——国营工农饭店,传统的本地口味。</p><p class="ql-block"> 选了一家老字号来吃吃看,没想到本帮菜做得这么地道。果然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师傅带掌勺,有一种非常复古的老上海风味。这就是老街上著名的人民饭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