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 红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elegan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色十分美丽鲜艳,鸟体为红色;脸颊为蓝紫色;颈部、背部和次要飞行羽的部份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红色滚边。<br></div> <div><br></div> 栖息于潮湿到半潮湿的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有时候也会在雨林区、果园、公园和花园等地活动。 <div><br></div><div> 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个性并不十分怕生,通常都可以在近距离内接近;有时候会和同属中其他种类的玫瑰鹦鹉一起集结。<br></div> <div><br></div><div> 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由于时常前往农耕区觅食,因此被当地农民视为害鸟<br></div> <div><br></div><div> 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雌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一窝产3-8枚卵蛋,孵化期约21天,雄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br></div> <div><br></div><div> 分布于澳洲东部和东南;曾经引进诺福克岛以及新西兰。<br></div> <div><br></div><div>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