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汀:客家首府,历史名城》</p><p class="ql-block"> 长汀县,隶属福建省龙岩市,坐落于福建西部。其东与连城县接壤,西和瑞金市毗邻,南接上杭县,北靠宁化县,西北部还与石城县交界,总面积达3112.42平方千米。全县辖18个乡(镇)300个村(居),总人口55万,土地面积3104.16平方千米,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p><p class="ql-block"> 长汀,旧称汀州,历史源远流长。唐时建长汀县,北宋划出部分区域置上杭县、武平县,南宋又划出区域设立莲城县(今连城县)。它与湖南凤凰一同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且自唐至清代的千余年间,一直作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公认的客家文化重要发源地,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享有世界“客家首府”之称,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获“红色小上海”之美誉。2023年,长汀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4.9亿元,同比增长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7313元,增长4.9%。</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汀的自然与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长汀城仿若金瓯,安然置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盆地之中,四周沃野千里。城内卧龙山一峰独秀,不与他峰相连,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将半个卧龙山圈入城内,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挂壁城池格局。汀江恰似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山城枕山临溪,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汀江之畔,正如宋朝汀州太守陈轩所描述:“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也因此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为“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长汀山清水秀,拥有诸多闻名遐迩的景观。“龙山白云”“朝斗烟霞”等八景,以及“汀江龙门”“官坊奇洞”等十二胜,向来享有盛名。这里还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年前便是古越族人的栖息之所,全县存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诸多文物如西周陶印拍、商周陶尊等,皆是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汀的古建筑与客家文化~</p><p class="ql-block"> 长汀的古建筑别具魅力,保存完好者随处可见。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汀州大夫第,汇聚了汀州客家建筑经典、精彩的元素,房内外可见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且保留了众多名人题写的楹联牌匾,被前来考察的古建专家称为“八闽第一雕花楼”。此外,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等,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继承了中原宗族府第式建筑风格,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层层递进,严谨规整。规模大的可容纳几十户家族成员居住,有的设有门楼、闺阁绣花楼,还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典雅别致,其中长汀围屋最为典型,与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p><p class="ql-block"> 罕见的汀州古井“双阴塔”堪称一绝,它是唐代“八卦龙泉”和宋代“府学阴塔”的合称,虽非用于饮食,却意在“以镇文风”。千余年来,双阴塔井水常年不枯,清澈见底,恰似长汀人才辈出,源源不断。诸多杰出人物如元朝名将罗良、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刘国轩等,皆让长汀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长汀的名人足迹与公祭活动~</p><p class="ql-block"> 长汀这片土地,曾留下众多名人的足迹。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陆游、明代《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等,都曾在此驻足。每年10月18日,在汀江——客家人的母亲河,还会举行世界客属公祭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汀,作为客家首府,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散发着无尽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客家母亲雕像~</p><p class="ql-block"> - 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谢成水。</p><p class="ql-block">- 建造时间:该雕像于2010年8月5日这个吉时落成。其建造目的是为了迎接在2010年9月9日于长汀举办的2010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以及第16次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p><p class="ql-block">- 艺术风格:雕像高达20.22米,重量超过1000吨。它呈现出一位客家母亲的形象,只见她身着宽素衣布衫,头上戴着用布条裹着的斗笠,右手持船桨,背上背着孩子。她稳稳地站在汀江的一块岩石之上,身旁水浪逐花,她还温情脉脉地回头望向孩子,并递给他一朵小花。整体风格偏写实,通过对人物的服饰、姿态、神情,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位具备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勇敢善良、热情大方、温柔包容等诸多美好品质的客家母亲形象,很好地体现了客家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能让观赏者深切体会到客家母亲对子女的那份深深爱意,以及面对生活时的坚韧态度。</p> <p class="ql-block"> 《客家母亲雕像》</p><p class="ql-block"> 巨石雕成立广场,客家贤母韵流芳。</p><p class="ql-block">素衣简束身姿健,船桨轻持岁月彰。</p><p class="ql-block"> 背幼安然情切切,递花温婉意深长。</p><p class="ql-block">写实形塑传风志,长使儿心恋故乡。</p> <p class="ql-block">《汀江客家母亲赋》</p><p class="ql-block">汀江母亲、客家亲娘。风华盖世,恺悌慈祥。丽质天成,贤淑益彰。孕育客家民系,弘启华夏之光。宵旰黾勉,创业开疆。生生不息,播衍四方。客家文脉,薪火相传。客家精神,何其煌煌!光宗懿德,母仪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汀江母亲,客家亲娘。手掬汀江水,脚踩胞衣地。喊一声母亲,唤一声亲娘!养育之恩,如日昭昭。春晖乳汁,永世不忘。馥郁长留,天地共长。殊勋伟业,百世流芳 。</p><p class="ql-block"> 《汀江客家母亲赋》作者~邱炳皓(原福师大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长汀古城具有独特的风水布局,有“三山二水一城”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从方位上看,汀江在东城外流淌,为古城增添了灵动与祥瑞之感。古城西北方靠着山,其中北半城有主山卧龙山,山势如盘龙蜿蜒,于平原上傲然挺立,是天然的屏障。山巅设有城墙和楼阁,因地势高,可监控周边,让古城在防御时易守难攻。城边东溪(汀江)?与西溪(七里河)?两溪环抱,形成类似天然护城河的样子,既能阻挡外敌,又能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与战时用水。</p><p class="ql-block"> 在藏风聚气方面,山环水抱的布局能挡住北方冷空气与强风,让城内保持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在传统风水观念里,这是藏风聚气的佳处,能汇聚天地、人和财气,为城市注入祥瑞与活力,使之充满发展动力。</p><p class="ql-block"> 论及负阴抱阳,古城西北靠山,东方临近汀江,呈坐北朝南之势,形成负阴抱阳格局。此格局对古城极为重要,利于采光,冬季可保暖,让城市充满生机,符合传统风水对居住和发展环境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古汀州城佛挂珠景象》</p><p class="ql-block"> 古汀州里韵悠长,佛挂珠奇映目光。</p><p class="ql-block">恰似繁星垂碧落,宛如素练绕城墙。</p><p class="ql-block"> 祥光熠熠城垣照,瑞气盈盈巷陌彰。</p><p class="ql-block">岁月留痕遗迹在,风华依旧梦含香。</p><p class="ql-block">长汀至今保留着形制完整的古城墙与古城门,从空中俯瞰,古城墙从卧龙山顶两侧绵延而下,将半座山圈在城内,形如挂在卧龙山脖子上的佛珠,“观音挂珠”的独特格局彰显着古城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汀州望景》</p><p class="ql-block"> 汀州北望卧龙山,翠影嵯峨入霭间。</p><p class="ql-block">古郡千年留胜迹,峰巅曾记旧云闲。</p><p class="ql-block"> 南屏山上景斑斓,烟霭轻笼草木环。</p><p class="ql-block">遥眺风光心自醉,一城故事韵千般。</p><p class="ql-block"> 汀江如练穿城过,水映山川岁月绵。</p><p class="ql-block">回首客家源此地,风华依旧梦魂牵。</p> <p class="ql-block">卧龙山</p> <p class="ql-block"> 汀江吟</p><p class="ql-block"> 汀江独向南,逝水韵幽绵。</p><p class="ql-block">翠岸繁花盛,清波远梦牵。</p> <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墙是汀城历史的见证,始建于唐代,宋、明、清均有扩建。</p> <p class="ql-block">唐大历四年(769),汀州刺史陈剑迁州,将汀州城由东坊口迁至白石村(今汀州城)。从此至清末,汀州均为州、郡、路、府治所,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陈剑迁州白石村后,唐代三位著名才子元自虚、韩晔、蒋防分别于唐元和二年(807)、唐元和十年(815)。、唐长庆三年(823)由朝廷派往汀州任刺史。他们重视发展生产,传播中原文化,促进了汀州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地图</p> <p class="ql-block">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度假区导览图</p><p class="ql-block">深蓝色图标为古城水系标志</p> <p class="ql-block">微信扫二维码~浏览汀州视频。</p> <p class="ql-block">宋慈,字惠文,乃是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生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 年)。他是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宋绍定五年(1232 年),时任江西信丰主簿的宋慈调任长汀知县,任期长达 4 年。莅任之初,他见长汀食盐从福州经闽江溯流运输,路途遥远艰辛,致使盐价昂贵,百姓苦不堪言。为解民困,宋慈果断疏通汀江水路,改向潮州采办食盐,盐价得以稳定,民众负担大为减轻。彼时,因连年战乱,长汀田园荒芜,人口锐减,十室九空。宋慈遂向邻县购粮赈济灾民,同时减轻徭役与赋税,大力鼓励生产,百姓因而得以度过荒年,生活逐步改善。宋慈办案素以深入调查研究而闻名,“听讼清明,决事果断”,在汀州任职 3 年期间,实现了“狱无冤囚,野无流民”,广受赞誉。</p><p class="ql-block"> 淳祐七年(1247 年),宋慈著成世界最早的法医专著《洗冤集录》5 卷,为法医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淳祐九年(1249 年)三月七日,宋慈在广州病逝,终年 64 岁。宋理宗为表彰其卓越政绩与非凡才华,誉之为“中外分忧之臣”,特赠朝议大夫,并御书墓门。长汀县为纪念这位对汀州历史有着巨大功绩的古代官员,利用金沙河与汀江交汇处的船形地貌,修建了宋慈画舫与宋慈航栈,以供后人缅怀追思。</p> <p class="ql-block">宋慈画像</p> <p class="ql-block">汀江夜景视频</p> <p class="ql-block">济川门</p> <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历经明清时期不断修建完善。其城墙总长约 5000 余米,共设有 12 个城门。整座城“枕山临溪而筑”,巧妙地构建出“山中有城,城中有水”且宛如“佛挂珠”的别致格局。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墙尚有近 3000 米,它如一条丝带般将朝天门、涌金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富有门、宝珠门等城门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彰显着昔日汀州城的雄伟与独特风貌,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与历史的厚重底蕴。</p> <p class="ql-block">水东桥</p> <p class="ql-block">近期每日,济川门下,都有吴哈哈非洲鼓演奏的身影。她双手在鼓面跳跃不停,技巧娴熟,手掌拍击有力,双脚适时踏动,配合精妙。济川门也因这活力演奏,添了独特艺术氛围,艺术韵味悠悠弥漫,化作城中难忘的美丽一景。</p><p class="ql-block"> 《汀州逢鼓韵》</p><p class="ql-block">汀州城下喜相逢,</p><p class="ql-block">恰遇哈哈鼓韵浓。</p><p class="ql-block">昔日抖音曾关注,</p><p class="ql-block">今朝亲赏韵声逢。</p><p class="ql-block">泉州行至缘奇妙,</p><p class="ql-block">济川楼前乐鼓咚。</p><p class="ql-block">巧会此般真有幸,</p><p class="ql-block">音传雅趣韵无穷。</p> <p class="ql-block">店头街</p><p class="ql-block">长汀县店头街坐落于长汀县城中心,作为长汀四大历史街区之一,更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业街区,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形成之时,于明清走向繁荣。这里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前店后宅或前店后作坊的明清建筑风貌,店后的宅院呈现出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精美模样,极为别致,让人观之赏心悦目。“店头街”牌楼在 2013 年得以重修,牌楼上那苍劲有力的“店头街”三个大字乃是出自清代大学士纪昀(纪晓岚)之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据明.嘉靖版《汀州府志》记载:“店头街在镇南门外,分上下,北镇南门,南至河岸边,东接五通庙街……盐、铁、蓝、靛、杂货于此贸易。”。自宋代后期汀江航运开通后,位于店头街南端的惠吉门码头成为了闽西、赣南数县与广东、南洋进行贸易往来的关键物资集散中心。汀江航运的蓬勃兴起,有力推动店头街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一举成为汀州最为繁盛的商业街市。店头街全长约 450 多米,因其沿街两边的布局是前面皆为店铺,后面则为住宅,故而得名“店头”。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建筑风格,店头街在 2011 年荣膺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成为长汀历史文化的一张耀眼名片,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商贸的传承,吸引着众多游客与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汀州游氏家庙坐落于长汀县汀州镇建设街 17 号。</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上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柱,采用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构造;下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融合抬梁与穿斗式梁架,亦为悬山顶,神龛镂雕精致华美。</p><p class="ql-block"> 该家庙始建于清嘉庆丙子年(公元 1816 年),当时大溪圆寨宗七公契买曾汤大屋,并率先牵头集资,从而建立起游氏大宗祠。</p><p class="ql-block"> 汀州游氏家庙乃是原汀州府游氏总祠,是广平堂游氏族人缅怀先祖、追念宋朝理学家游酢的精神寄托之所。汀州府二三郎公裔孙每逢历年八月二十六日,便会齐聚于此举行祭拜仪式,这里已然成为游氏家族慎终追远、追思祖德的关键场所,承载着家族深厚的情感与悠久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游氏家庙的楹联 :</p><p class="ql-block">- “郑国家声远,贤文秀美震周代;建阳世泽长,孝子行忠著豸山。”:上联典指春秋郑国大夫游吉。下联典指北宋游酢。</p><p class="ql-block">游酢(1053年—1123年),字子通,后改字定夫,号广平、廌山,世称广平先生、廌山先生,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书法家 。 </p><p class="ql-block"> 他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曾和杨时一同拜访程颐,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游酢在二程学说基础上提出天理价值论、道器论、心性论、性无气说等哲学主张,著作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解义》《孟子解义》《孟子杂解》等 。其书法与“苏、黄、米、蔡”四大名家齐名,在清朝时被称为“草圣”,其草书被称为“游体” 。</p> <p class="ql-block">游氏《立雪堂》《广平堂》发源地河南郑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镇南门</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长汀纪念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汀店头街28号 。</p><p class="ql-block">纪念馆是一栋两层小木屋,内有一块悬挂的牌匾,刻着“飞虎长汀”四字 。馆内以图片、实物展览和影片放映等形式,展示了飞虎队从1941年到1945年间成立、编制演变、与长汀人民共同抗战等历程 。</p> <p class="ql-block">惠吉门</p> <p class="ql-block">富有门</p> <p class="ql-block">县前街</p> <p class="ql-block">汀州县前街太史第为清同治进士的宅邸,建于清同治年间。</p> <p class="ql-block">新民廖氏家祠位于长汀县汀州镇县前街25号,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其坐北朝南,是砖木结构,采用穿斗抬梁式梁架,周围有封火墙 。通面阔22米,总进深45米,由门楼、雨坪、大门、上厅、下厅等组成 。下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柱带前廊,立柱用材较大,石柱础有雕刻 。</p> <p class="ql-block">临汀驿站(县前街13-1)</p><p class="ql-block">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兵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汀州又称临汀,故为临汀驿。据《临汀志》记载,宋代时期长汀县有三座驿站,即临汀驿、三洲驿、馆前驿。临汀驿规模最大,是接待途经汀州官员的下榻地,也是喂马换马的场所,相当于现代的政府招待所(宾馆)。</p> <p class="ql-block">汀州临汀驿站(状元楼)位于长汀县县前街 。始建于宋代,是古时汀州府驿站 。</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为香樟木结构,全屋散发樟木香,百年不生蚊虫,建筑雕梁画栋,精致细腻 。</p><p class="ql-block"> ~功能变迁:曾是传递公文和官员下榻场所,如今被改造成文创基地与民宿。</p><p class="ql-block">《临汀驿》~清纪晓岚书</p> <p class="ql-block">状元楼</p><p class="ql-block">状元楼是纪念汀州状元邹应龙、丁锦堂,以及来汀抗元的南宋丞相文天祥状元,所建的阁楼。</p><p class="ql-block">邹应龙(1173-1245年),又作应隆,字景初。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23岁的邹应龙考中状元。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虽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从小刻苦读书,少年时就已熟读诸子百家,能手抄经、传。</p><p class="ql-block">丁锦堂(1846-1901),字笏初,号福三。同治十年,赴京参加会试,兵部以第六名进士录选,经殿试,钦点为一甲状元及第,初任侍卫职务。光绪元年(1875年),授振威将军衔,任广东南澳厅游击,代理镇守总兵官职务。光绪十七年(1891年),升任广西郁林营参将,统辖5个县。</p><p class="ql-block">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宝柘四年(1256年)丙辰科,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英雄。元代初期,文天祥曾三次率兵驻汀州抗元,他的抗元事迹在长汀流传至今。长汀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不屈的爱国英雄,在汀州建有"文宰相祠"。</p><p class="ql-block">邹应龙、丁锦堂、文天祥三位状元,是汀州八邑学子的楷模,被捧为神灵。</p> <p class="ql-block">临汀驿(状元楼)视频</p> <p class="ql-block">三元阁城门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明洪武年间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建城楼,明崇祯年间因纪念王阳明在广储东侧建王文成公祠,改称“三元阁”,阁上设有魁星塑像,象征振文风盛科举之意。</p><p class="ql-block">广储门甬道有三段三拱,这是历代增修形成的。城墙砖上还有文字、标记,这是因为当时修建州府城墙各县都要出银派工,因此各县制作的城墙砖都有标记。</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 1952 年 10 月,1985 年重修,碑名由陆定一同志题写。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撰写碑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瞿秋白</p><p class="ql-block"> - 被捕与囚禁:1935 年 2 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濯田镇梅径村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随后被囚禁在长汀县城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的一间小屋内,长达 41 天。</p><p class="ql-block">- 英勇就义:1935 年 6 月 18 日,瞿秋白于长汀县城西罗汉岭下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纪念场所:长汀设有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与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于 2006 年 10 月 17 日建成开放,坐落于长汀县城西罗汉岭下,占地面积 59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990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的碑文:</p><p class="ql-block">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九一九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九二〇年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三年一月回国后,负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向导》的编辑工作。一九二三年参加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党纲。同年参与筹办上海大学。这时和以后多年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为促成国共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进攻和党内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期“左”倾盲动错误,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随后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一九三〇年九月回国,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当时党的领导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一九三一年一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道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 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整个生命的瞿秋白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人民政府 敬立</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烈士就义处</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同志关押处视频</p> <p class="ql-block">杨成武将軍雕像</p><p class="ql-block">杨成武将军是福建长汀人,长汀古称汀州,他与汀州有着深厚的渊源 。</p><p class="ql-block"> - 成长于汀州:1914年,杨成武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p><p class="ql-block">- 从汀州踏上革命道路:长汀作为革命老区,为杨成武将军提供了投身革命的土壤。他15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家乡开启了革命生涯 。</p><p class="ql-block">- 为汀州带来荣耀:杨成武将军在革命生涯中战功赫赫,参与了飞夺泸定桥、百团大战、平津战役等重要战役,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成为汀州的骄傲 。</p> <p class="ql-block">长汀卧龙山城西的烽火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倚听松”</span></p> <p class="ql-block">长江一中</p> <p class="ql-block">辉煌汀中~陈奋武书</p><p class="ql-block">长汀一中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 1681 年(康熙廿年)创立的龙山书院。在漫长的岁月里,龙山书院始终是汀州府八县学子们一心向往的求学修身圣地,有着“闽西簧门”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1904 年,书院顺应时代潮流改办新学,更名为“汀郡中学堂”,成为福建省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之一。此后,学校名称历经多次变更:1912 年改为汀州中学校;1917 年定名为省立第七中学;1927 年称作省立第四高级第七初级中学;1929 年又改为福建省立长汀中学。然而,在 1930 年至 1935 年期间,因特殊原因学校被迫停办。直至 1935 年夏,更名为福建省立初级中学,并于 1938 年增设高中部,重新恢复省立长汀中学之名。</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厦门大学内迁长汀,与长汀一中相邻而居。厦大在学术资源、教学理念等多方面给予长汀一中大力支持。其秉持的崇尚真理、追求民主、倡导科学的办学理念与精神,为长汀一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长汀一中的办学质量在八闽大地声名远扬,成为当时全省极具影响力的中学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汀一中校园内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长汀一中大门前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长汀一中大门前右边八百多年古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