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说·老子学说与中国人

子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儒之文质彬彬,道之逍遥自然,乃中国人之特质。</span></p><p class="ql-block"><b>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孔子学说·老子学说与中国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子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子的人文主义能否让古中国人感到充分的满足呢?它能够满足,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假使它已经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欲望,那么就不会有余地让道教与佛教得以传播了。孔子学说的社会道德教训,神妙地适合于一般人民,既适合于做官的阶级,也适合于向官叩头的庶民阶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也有人一不愿做官,二不愿叩头。他具有较深邃的天性,孔子学说未能深入地感动他,于是那些固守天性、向往自然的人走而归于道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道家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孔子学说为一大“肯定”,而道家学说则为一大“否定”。孔子以义为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则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孔子说教,以仁义为基本德性。老子却轻蔑地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是田野哲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教为中国思想的经典派,道教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道教是自始至终的浪漫的;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第二,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幻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的神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中国人除了实事求是的特性之外,也有他特性的浪漫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比现实的一面还要深刻,且随处流露于他们的热烈的个性,他们的爱好自由,和他们的随遇而安的生活。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浪漫特性和爱好浪漫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如果没有这些感情上的救济,定会有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状态,孔教是工作状态。这使我们明白了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时,都遵奉孔教,失败时都寻求老庄。道家的自然主义是镇痛剂,是用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的灵魂的。这是社会和人类的共同需要,因为社会和人类既需要实事求是也需要浪漫主义,既努力着成功,也遭遇着失败;即需要崇尚现实,更需要神奇的幻想。所以孔子学说与老子学说是适合中国人精神的双重需要。如见于《野叟曝言》及一切中国伟人的传记,每劝服一个强盗或隐士,使之与家庭团聚而重负俗世责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学理论;至遁世绝俗,则出发于道教的观点。在中国文化中,这两种相对的态度称之为“入世”和“出世”。很多时候,这两种思想会在同一个人心上蹶起争斗,即一个人一生的不同时期,或同时期,或许这两种思想会此起彼伏。总之,这两种思想都在完善着人的品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世上的领导者能深读老子的战争论(三0-三一章、六八章之一)、用兵法(六八-六九章)、和平论(七九章)、不战论(三一章之一)就好了,人类就不会空洒那么那么多的鲜血。</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