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天山之3——穿越塔克拉玛干

无语莲台

<p class="ql-block">文字:无语莲台</p><p class="ql-block">摄影:无语莲台 同行女伴 领队</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这个名字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地底下的城市”,也被称作“死亡之海”,象征着“进去出不来”的神秘感。这个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同时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整个越南大小。这里的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使得这片沙漠充满了动态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Day5.当从手机闹铃声中醒来,时间已经来到9.15早上八点半。昨夜长途奔袭的疲惫、惊险还让人惊魂未定,但为了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了一眼千年的胡杨,我们又要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规划是十点半离开莎车,出发去和田,然后走G580沙漠公路,从和田至阿拉尔,穿越“死亡之海“,最后沿着217国道奔赴住宿地——库车。</p> <p class="ql-block">G580沙漠公路,是阿拉尔至和田,全长四百多公里穿越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奇迹公路。它见证了人类沙漠治理改造大自然的决心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离开吐和高速收费站口后不久,接近12点,来到桑株河大桥,天空中忽然风沙弥漫,柏油路面上黄色的沙粒随风游走,扑打在车身上,能听到细微的沙沙声,坐在密封的车里,空气中也似乎隐隐透着些风沙的呛鼻味道。这是塔克拉玛干送给我们的见面礼。</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两个半小时后,行至洛浦县境内,风沙散去,天空忽然放晴了,两侧的沙丘清晰可辨,在明晃晃的阳光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沙漠绿色走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中国第二条沙漠公路,此刻,如同黑色巨龙在沙海中蜿蜒。</p> <p class="ql-block">近代,神密的塔克拉玛干,成为第三次世界性探险大潮的热点,许多探险家接踵而来。第一个向沙漠天险挑战的外国探险家是瑞典的斯文·赫定,在100多年前的1895年4月,他从麦盖提向东进入沙漠,尚未到达和田就丢盔卸甲,以1人死亡、8匹骆驼全都丧生的代价死里逃生,是他给塔克拉玛干加上“死亡之海”的新名,一直沿用至今。原著《鬼吹灯》精绝古城正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兹独河下游。</p> <p class="ql-block">我国的第一条沙漠公路是1995年建成通车的总长522千米的塔里木沙漠公路。</p> <p class="ql-block">沙漠公路第一“难”是如何控制和固定流动沙丘。 经过研究,最终采取了在公路两旁100米的范围内用芦苇编成边长40厘米的固沙网格,芦苇束的2/3埋在沙子里,露在沙面的芦束约有30厘米。远远看去,整个沙漠好象撒了一张巨大的渔网。当沙漠中起风的时候,风在稠密的芦苇网格内受阻形成涡流,使网格内的沙粒无法逃走。这样,流动沙丘就被固定了。然后在芦苇网格的尽头挂上一道用化学纤维织袋做成的防风屏障。这种防风屏障不仅能把细沙挡在外面,而且还有效地减弱了风力,保证了固沙网格不致被流沙掩埋。而固沙网格又保证了公路不被风沙掩埋,努力维持这条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左右,一群野骆驼出现在视野里。我们把车停在路旁安全地带,悄悄接近这群被称为“沙漠之舟”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它们对我们的到来似乎并不惊恐,只是悄悄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边啃食沙漠中的青草,一边冷眼旁观我们的动静。</p> <p class="ql-block">待到发现穿红裙的我们并无敌意,也就放松了警惕,后来干脆卧倒在沙丘上,晒着太阳,一边反刍,一边观看我们如何脚下踩着滚烫的沙漠,还要在镜头前做出惬意,微笑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它们才是真正的王者,我们,只不过是过客。</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折腾了近一个小时,虽然已经接近下午五点了,但是,滚烫的沙漠还是让人感觉,即便隔着厚厚的靴子,脚下也如同踩着哪吒的风火轮了。</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离开沙漠,骆驼群,回到车上,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被称为“沙漠守护神”的胡杨树,还没到最适合观赏的时节,绿叶的胡杨,虽没有黄叶的胡杨色彩瑰丽,但,那挺拔的身姿,以及“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传说,还是给它染上了英雄的色彩,令人观之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的胡杨树,树龄一般是100——300年,超过500年树龄的胡杨树几乎没有。但是一棵活着的胡杨就可以保护怪柳,铃铛刺,骆驼刺等十几种的沙漠植物存活,并共同形成一个小型的沙漠绿洲,为沙漠里生存的动物提供栖身之所。所以,被誉为“英雄树”,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半左右,跟一棵半黄半绿的胡杨合影的时候,风沙再度飞飞扬扬,我已然不敢张嘴微笑,墨镜也不敢摘下片刻。</p> <p class="ql-block">待到风沙略停,掏出用来拍照的“胡扬林”酒,“仰头痛饮”的时刻,只为致敬那些年曾经追过的林青霞,还有电影中最美的“青霞饮酒”镜头。</p> <p class="ql-block">傍晚七点,我们到达阿拉尔,顺利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p> <p class="ql-block">晚上十一点,在被两侧整齐明亮的路灯迎接着进入库车后,我们如同西天取经的玄奘五人组历经穷山恶水,艰难险阻后,终于抵达温柔乡——女儿城。</p> <p class="ql-block">穿越塔克拉玛干,不必向雄踞一方的新疆督办杨增新般感叹:“沙软马蹄涩,日斜人影长”;也不必如三毛般细语:“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只记得石油工人说得那句话吧:“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敬请关注下一篇《明月照天山之4——独库公路南段》</p><p class="ql-block">关注美篇账号34240607,方便您及时看到更新的最新游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