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河岗社区双喜临门:乡村振兴展示馆揭牌开馆、举行奖学金颁奖暨重阳文艺汇演表彰优秀庆祝重阳,共同谱写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10月2日上午,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岗社区两委干部和村社骨干共同为乡村振兴展示馆(村史馆)揭牌,并带领社区居民一起走进馆内,一同领略河岗旧貌换新颜的蜕变史,感悟干部群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史;阅赏乡村蝶变的朝朝暮暮,聆听党群携手奋进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展示馆(村史馆)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变迁,更凝聚着发展民心。”河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佩玉表示,“它留住了乡愁记忆、弘扬了革命精神、涵养了文明乡风、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为河岗推动‘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下一阶段,河岗社区将多形式发挥村史馆的作用,努力打造一个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社区环境,让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乡村振兴展示馆(村史馆)坐落在已有780多年历史的竹塘村大塘基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河岗社区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也记录了河岗历史名人及近几年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的成效。参观的居民在社区导赏员的引导下,边走边看,边听边思,纷纷感叹社区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与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福人地厚 融爱河岗】</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部,距镇政府约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43.58″,北纬22°57′16.89″,总面积3.4平方公里。河岗社区地处西江东岸,东连西樵科技工业园,西隔西江与平沙沙头村相望,南邻西樵稔岗村,北邻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冲积平原,水网交错,河岗涌(大涌)贯穿全境,全长4.8公里,宽7-13米。 </p><p class="ql-block">河岗东望樵山,西临西江,沿江一带土地肥沃,植被葱郁,是一处难得的祥瑞宝地,河岗族人择地而居,开荒耕作,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河岗人。</p> <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现有河溪村、竹塘村、东坊村、西坊村、竹园村、新村、石边村7条自然村,户籍人口3765人,外来人口约6600人。</p><p class="ql-block">河岗历经800多年,至今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古遗址(如祠堂、古庙及百年古树、古井),以及极富岭南特色的镬耳屋。河岗民风纯朴,历来崇文重教,从明代到清末民初,先后涌现了十多家书塾。</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它们依然承载着村民对先祖智慧的敬意和对历史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大事记】</p><p class="ql-block">1952年民间私塾停办,河岗利用竹塘象乾苏公祠和凤仪苏公祠开办万华小学(苏景仁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更名为河岗小学。</p><p class="ql-block">1962年河岗小学迁往“三冈祠”续办,后来陆续扩建校舍和改建成为现址。</p><p class="ql-block">1953年设立河岗乡,1961年设立河岗大队和河溪大队;1963年河岗、河溪、稔岗合并为河岗大队(1966年稔岗从河岗分离,成立“五七”大队);1987年河岗大队改名为河岗村;1989年改名为河岗管理区;1999年改名为河岗村;2013年改名为河岗社区。</p><p class="ql-block">1957年成立河岗、河溪党支部,1966年河岗、河溪合并后成立河岗党支部,2014年河岗党支部升格为河岗党委。</p><p class="ql-block">1962年河岗乡全面通电。</p><p class="ql-block">1977年河岗新村在西江边建造水塔,村民实现自来水供给,是河岗第一条用上自来水的村(其他村在1994年开始通自来水)。</p><p class="ql-block">1994年河岗大道全线贯通并通车。河岗开发区开始出租土地用于工业发展,富鹏织造厂(苏国燊)是开发区第一间进驻企业。</p><p class="ql-block">1995年竹塘村篮球场建成投入使用,为河岗第一个村级篮球场,并举办多届篮球比赛。</p><p class="ql-block">1996年西江码头建造及投入使用,以发运陶瓷、纺织产品为主。</p><p class="ql-block">1997年河岗开发区第一间外商投资企业南海市恒星染整厂有限公司开始建厂投产。</p><p class="ql-block">2001年河岗小学撤校,与太平、新河、稔岗合并为太平小学。</p><p class="ql-block">2009年西樵镇第九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河岗开发区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2011年河岗社区成立敬老奖学基金,为社区60岁以上长者派发慰问金,为社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p><p class="ql-block">2013年河岗启航互助社及河岗志愿服务队成立,为社区基层治理和服务掀开新篇章。河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设置4个对外综合性服务窗口,方便村民办事。</p><p class="ql-block">2015年河溪文化楼落成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2018年河岗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到2022年获南海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三季度优秀村居奖励。</p><p class="ql-block">2019年新村文化楼落成投入使用,并且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外嫁女回娘家活动。</p><p class="ql-block">2020年河岗幸福院投入使用,以“老有所乐”基层理念开展社区长者服务。</p><p class="ql-block">2022年河岗社区投入资金,将原河岗小校进行提升改造,与西樵镇教办、西樵镇中心幼教集团联合办学,改为集体办园,成立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河岗分园。</p><p class="ql-block">2023年竹塘举办重修苏氏族谱大典庆典暨外嫁女回娘家活动。</p><p class="ql-block">2024年建设河岗社区乡村振兴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河岗,东涯祖祠,承载着河岗往昔、今天“百千万”、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弘扬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留住乡愁记忆、推动乡村振兴“凝心聚魂”,是乡村振兴中一项重要工作。</p><p class="ql-block">总书记曾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p><p class="ql-block">村史馆是什么?村史馆,就是记录村史沿革、在地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场所。村史馆主要是对一个村落的发展史展开叙述的,对于一些拥有一定历史文化的村落来讲,它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福人地厚,融爱河岗。“西樵镇河岗社区乡村振兴展示馆”(村史馆)/“河岗社区竹塘党群服务站”之创建,得到了西樵镇、河岗社区有关领导和河岗有关经济社负责人、众多河岗乡贤等的鼎力支持和相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我们策划并执行落地的河岗这个乡村振兴展示(村史)馆,由“福人地厚”、“河岗村落”、“名人辈出”、“文风鼎盛”、“赤心报国”、“奋进百千万工程/乡村治理显成效”、“河岗大事记”等章节内容构成。</p><p class="ql-block">各位,下面就请随本“美篇”图文参观这个馆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 福人地厚】</p><p class="ql-block">河岗地处西樵堤围的樵桑联围西樵段西堤,全长11.2公里。河岗村民得益于西江滔滔江水的哺育,两大河涌的涓涓滋养,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自2009年以来,河岗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整治工作。通过修建灌溉站、对辖区内的主干河涌进行清淤整治、护岸绿化、铺设截污管网等一系列举措,结合河长制工作规划,对村内企业排污进行科学管理,使河岗涌逐步达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提升了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为区内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河岗社区还创新性地打造了社区“爱心农场”,以此作为新的服务阵地。“爱心农场”以农场共建、居民参与、成果共享和组织培育的方式开展服务。</p> <p class="ql-block">生态河岗族人,历来重视绿化,尤喜栽树种竹,树木以榕树为最,村内有众多大榕树,状如华盖,是纳凉的好去处。族人还喜欢种竹,所种竹子大至可分两类,一类为水竹和篱竹。水竹,篱竹可美化环境,还可作编织用材。第二类为簕竹,主要用于防护。簕竹厚数丈,虽枪弹亦不能透,形成一道绿色屏障,有效地保护了村庄。</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村里还栽有很多果树,黄皮龙眼随处可见。果熟之时,村民互相馈赠,共同品尝,其乐融融,淳和村风,于此可见一斑。生产历史上,河岗社区村民依据地理条件,以传统的水田耕种和桑基鱼塘为主要农业,属半禾田半桑塘农业类型社会。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河岗社区主产水稻,由于岗地较多,也兼种旱地作物如番薯、花生、甘蔗等。其中,河村溪和新村的大头菜和梅菜比较著名,畅销省内外。90年代末21世纪初水稻消失,传统农业开始转型。</p> <p class="ql-block">在工业方面,清末至民国年间辖区内出现有手工木机织布、捻丝家庭作坊。在60年代起先后办起红砖厂、纺麻厂、革沙厂、米机站等。改革开放后,辖区内工业开始发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先后结束桑蚕、甘蔗、水稻生产,部分土地被开发或出租建厂,最初以纺织业为主,至90年代末相继转型或升级。1994年起河岗工业区初步成形。</p><p class="ql-block">到2001年起,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经济迅猛发展,河岗加快了工业园区发展,引入多家大型企业,辖区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岗社区利用邻近工业园区优势和规模企业优势,引导和发展商业和服务业,辖区内有企业30多家,以陶瓷、纺织、家具、食品等为主,商铺100多家,村民出租房数达5000多间,还配套有市场等商业服务业态,近年来继续积极开发利用好现有的土地、物业等,确保了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使村民分配得到稳定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河岗社区先后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改善人居环境。村中道路全部实行硬底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社区制订了长效管理措施和完善管理制度,统一引入专业保洁队伍,每日对村内巷道、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打扫和垃圾清运,确保村民有一个健康整洁的居住环境。</p><p class="ql-block">2005年,河岗社区7个自然村均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2年被评为四星健康村,2022年获评南海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三季度优秀村居。与此同时,河岗持续推进民生项目的落实,2011年成立河岗敬老奖学基金,2013年成立河岗启航互助社,2015年建成河溪村文化楼,2019年建成新村文化楼,2019年起建设了村、社党群活动阵地8个。2020年,投入建设了河岗社区幸福院并打造社区“爱心农场”,以农场共建、居民参与、成果共享和组织培育的方式开展社区服务。2022年,西樵中心幼儿园河岗分园建设落成,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学前教育学位。幸福院和西樵中心幼儿园河岗分园的落成让居民的“老有所乐,幼有所学”美好愿景得到实现,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河岗村落】</p><p class="ql-block">河岗这个地方从宋朝开始已有先民在此开基居住,隶属南海县。明清时期属南海县江浦司先登堡。民国时期属南海县第八区先登堡(1927年)、第八区先登堡乡(1928年)、第八区茅冈乡(1930年)、第八区先登乡(1936年)、第八区先登乡(1946—1949年)。</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属西樵公社河岗大队、民乐公社河岗大队、太平公社河岗大队、西樵镇河岗管理区、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河岗管理区、西樵镇河岗村、南海区西樵镇河岗社区。</p> <p class="ql-block">【河溪村】河溪村始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李姓先祖由江西南迁至崩岗(今西樵科技工业园)再迁到此放鹅后定居,取名鹅埠石;后为方便通行在临江滩涂砌筑埠头,又名为河埠石;民国时期因与大江为邻,又有小溪流经村内,取名河溪村。</p><p class="ql-block">【竹园村】竹园村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梁氏族人由百东吉赞村迁居于此而形成。因此地有山岗名“凤鸣岗”,村中河流像龙一样蜿蜒围绕着村庄,旧有“此为凤地,鸣凤在竹”之说,且族人先祖清雅爱竹,种竹成林而取名竹园村。</p><p class="ql-block">【石边村】石边村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潘氏族人因生计所需,分别从西樵百西村头村、百东沙瀛村迁居于此而形成,该地原有地名里石、外石,村民居于里石之旁,故取名石边村。</p> <p class="ql-block">【竹塘村】竹塘村始建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因苏氏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居于此而形成。先民们在塘表岗依山而建,前有水塘后有山岗,开基建村叫塘表村。在清代乾隆年间曾改称为茅阳村,又名茅冈村,因村前有鱼塘,塘基种竹,而取名竹塘村。苏东坡之孙子苏懋修公,曾任南雄知县令,其子即先祖苏万华英勇善战,立下克克战功,授皇恩被册封为骠骑将军,时年南巡在南海郡西江边一带开基建业。万华公南行至此,见这里东望樵山,南濒西江,背靠高边山,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植被葱茏,认为茅冈是一处难得的祥瑞宝地,遂在此投矛凿井,肇基于此。竹塘村建村时,在主大街西侧建有一座牌坊门楼,有《眉山一脉》的横幅牌匾,一脉相传,建村至今有78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东坊村】东坊村始建于宋末,区氏族人在宋朝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至南海西樵上金瓯松塘村,宋末茅冈区氏始祖自西樵上金瓯松塘村迁居至此形成。茅冈三世祖宗长生二子,长子有涧分居东房而取名东坊村。(曾用名茅冈)。</p><p class="ql-block">【西坊村】西坊村始建于宋末,区氏族人在宋朝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至南海西樵上金瓯松塘村,宋末茅冈区氏始祖自西樵上金瓯松塘村迁居至此形成。茅冈三世祖宗长生二子,次子无涧分居西房而取名西坊村(曾用名茅冈)。</p><p class="ql-block">【新村新】村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为宋末上金瓯松塘村区氏先祖开支茅冈后,从茅冈西坊迁至平沙沙头村,再由平沙沙头村迁回茅冈西江旁定居,至此重新开村而取名新村。</p> <p class="ql-block">【茅冈文化瑰宝 锦帐】茅岗锦帐的制作日期:清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仲冬榖旦制作。锦帐面积为3x5米。</p><p class="ql-block">锦帐的原文为:</p><p class="ql-block">苏宗文锦帐原文摘录大儲贈象乾先叔父大人暨 良徵二先兄 國徵七先兄 龍徵八先兄冥壽序: </p><p class="ql-block">事之有待於後起者,非其先不能為,而其後始克為也。前人為之,以為事所當然;後人為之,亦以為理所宜然,均一為也。與其為之於前,而或慮其後之不克繼,孰若為之於後,令人想其所培者後;所貽者遠。既羨其孫子之賢,而彌歎其祖若父之樂也。 </p><p class="ql-block">余族之派衍自眉山,由珠璣巷播遷以來,余籍貫廣州,其隸南邑有三岡,茅陽其一也。茅陽處樵嶺西偏,嘗登雷壇躡大科峰,睪然西望,左環西江;東扼樵嶺,山川之繡,錯非名材所能獨當其間之。挾其猷抱隱德,為郡邑志所不載,而子孫之家乘野老之傳聞,猶能歷道者,蓋往往而有以。余採葺故老所談,茅陽其先有象儀者,奇傑士也。在督轅與閔廉使善,偽周動隨征有功,敘議軍功因母病不就,卒諡綏遠將軍。其弟象乾抱漢陰之志,樂游方外泊如也。兄及弟皆以耆年終,彼所謂挾奇猶抱隱德者,非耶惜乎!不及見其人從而表彰之為可憾也。 </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五年庚午歲,余以俸滿計偕,引見時戚屬咸集為余祖餞,而象乾之嗣君國徵、龍徵兄與執爵焉!皤然在座,若古柏蒼松之森立於旁也。夫慕其人而不得見,一見其人之後,則如見其人而嗑然稱快,人情類然。矧兩兄之耆德,不忝前人。耶時,余欲率屬而祝之,行色匆忙不獲稍假須臾之暇。而兩兄堅辭亦以為先人未有稱祝,今即年登耄耋揆以不踰廟之志,實不敢安其事,遂寢。余既不得表彰其前人;又不獲導揚其後人,其為私憾又何如也。 </p><p class="ql-block">頃自回里日,家居無事。歲時伏臘日,與諸父老兄弟相接見,而國徵、龍徵及其長兄良徵之令嗣,皆卓立有成,宏闢堂構,以崇祀其先。壬辰之冬寢廟落成,爰議妥侑。而諸咸之年長者,若紹眉、紹才、紹元、紹高輩,或杖鄉或杖國或杖朝,蒼顏鶴髮環集一堂,私欲倣古昔序昭穆之餘,並行序齒之禮。其少者各懷醬爵酳饋之心,其長者益動水源木本之念,於是準率仁率義之典,而默衡以孝子事死如生之心,因以旁推交,通而義從乎! </p><p class="ql-block">朔有開必先舉前數十年所未及,行者一旦追而祝之,若因枝而幹,由幹而本層,累而遞推焉!問序於余,余謂義者禮之所自起,而禮實緣情而制苟,其揆諸義而協律;諸情而安則,即前古未及創者,不妨自後人而通之。今諸君抱仁孝之念,蒸然動于不自已,舉尋常奉養之儀文,直達諸形聲不到之處,以報其所生,因及於所生者之所生。九原之上,怡然長歡,子姓之心,自反常慊。余夙昔抱憾至此而頓慰,則是舉也。行之自昔,不過僅襲岡陵之故常;行之于今,而前人之垂裕,後人之纘承,一舉而兩善焉!其有待於後,而行且遲之又久,而後行也不亦宜乎!</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 名人辈出】</p><p class="ql-block">河岗自宋朝以来,深厚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不断,河岗一脉文官武将人才辈出,名人墨客数不胜数,古代既有进士、举人等科举人物,近代又有卫国护民的将军;现代既有参加革命的英雄老兵,又有德艺双馨的医学院仕及人民教师,人才辈出,一代胜一代,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名人故事,如星辰璀璨,跨越时空照亮前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他们塑造出来的河岗人之坚韧与风骨,是我们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河岗历史名人录】</p><p class="ql-block">竹塘村始祖苏万华,宋官赠骠骑大将军。乃始兴县县令懋修公之子。生于南宋理宗三十年(1254)甲寅五月初五日。</p><p class="ql-block">万华公生三子,长子孟卿居茅冈、次子仲卿开枝稔岗、三子武卿开枝横岗。</p><p class="ql-block">东坊村区大登,乾隆庚辰恩科副榜、乙酉科举人。区大登仁厚廉洁,被荐选为广西博白知县。在任时勤政爱民、肃清山贼、严惩苛派勒索杜绝胥吏之害,深受百姓爱戴。区大登致仕归乡,当地百姓相送数十里。回乡后,主持修建区氏宗祠,并在已年近七十时仍开门授徒,前后讲学五十余年,弟子数千,多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竹塘村苏廷鉴,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科并补己未(1859)恩科举人、花翎同知加五级,官任江西德兴瑞昌县知县。行利民德政,兴学校重教化,禁赌禁鸦片,着有《四书广义》、《禹贡考》、《鸿雪笔记》、《深柳堂稿》。任武功书院首席总理,负责修葺武功书院、修纂苏氏族谱、修辑武功书院世谱。</p><p class="ql-block">西坊村区达三(华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受邀前往越南和新加坡担任教职,成为了当地教育的一缕烛光。数年后归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河溪村筏可法师,俗姓李,法名昌其,字印载。1930年继纪修法师住持香港大屿山宝莲寺,未久兼任青山寺住持。1941年组建香港佛教会,后创办青山佛教义学,培育适龄学童。又捐资筹办中学于大澳,并创建启华学校,教育华侨子弟认识中国文化,此外又极力筹建佛教医院。曾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香港佛教联合会董事长。</p><p class="ql-block">西坊村区春山,投资建设了茅冈第一条完整的石板巷子,这条巷子被命名为仁厚里。区春山还建起了一家书舍,叫做春山书舍。</p><p class="ql-block">西坊村区世矢,于民国时期任广州海关关长。</p><p class="ql-block">竹塘村苏肇勤,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推翻满清。民国时派驻西樵官山镇,服务乡梓,历任排、连、营长。 </p><p class="ql-block">竹塘村苏天勇,民国初期创办恒安机器厂,制造玻璃机械、玻璃模具,弟子遍布南、番、顺各乡,影响了省港澳以至南洋等地。可称得上机械模具之父。</p><p class="ql-block">竹塘村苏桂良,年少时赴顺德大良谋生,由一位机纺工人,一步一脚印,成为有近二百部纺织机的行业大亨,雄视南番顺。 </p><p class="ql-block">竹园村梁德烟,少时前往香港发展,从事塑料机械行业,设厂经商十分成功。上世纪70年代,他集资为村铺设了一条水泥路,也赞助给村购买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娱乐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p> <p class="ql-block">【世纪苏门】</p><p class="ql-block">纵有刘阮逢仙术 只效岐黄济世心 </p><p class="ql-block">苏应衡【外科泰斗】苏应衡,1940年燕京大学毕业,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成都华西医学院学习。1944年获医学学士学位,任重庆中央医院外科医师,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获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上海医疗队。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p><p class="ql-block">1952年,苏应衡赴山东省立医院任职。当时医院条件十分简陋,为研究治疗心脏病,他开始做艰苦的低温动物实验。尽管酒精泡液浸泡着双手,他却一连几天咬牙坚持实验,从而开创了山东胸外科新篇章。作为山东胸外科的创始人,苏应衡在胸外科方面创出的“山东第一”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应衡率先在山东开展了“二尖瓣分离术”。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成功地施行了山东省第一例在低温麻醉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78年应衡又成功地施行了山东省首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1982年,他完成了我国首例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国内胸外科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南有石美鑫,北有苏应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见娘亲先见伊 双手捧出万家喜 </p><p class="ql-block">苏应宽【产科泰斗】苏应宽,1943年毕业于迁至重庆的上海医学院。曾任上海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医院主治医师。1948年7月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医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 </p><p class="ql-block">作为杰出的妇产科专家,医术精湛,尊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毕生精力工作于临床第一线。他以高度责任心,悉心治疗,成功地为病人修补尿瘘,解除患者身心的痛苦,还给病人送钱、送衣服,他这种高尚情操,在医学界甚被赞誉。苏应宽不仅在国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还具有崇高的国际主义人道精神,在担任支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期间,引领医疗队队员,成功克服各种困难,抓住一切时机,创造条件,在坦桑尼亚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手术,从而促进该国妇产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在坦桑尼亚医科学术上的影响,受到坦方高度的赞扬。</p><p class="ql-block">此外,苏应宽还擅长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并改进了手术方式,对一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五年成活率达90%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及专利十余项。著有《妇产科手术学》、《实用妇科学》、《实用产科学》等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雏燕展翅竞飞跃 竭忠尽智育英才 </p><p class="ql-block">苏应惠【体育健将】苏应惠,1941至1946年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就读,1946毕业后至1947年在上海青年会全国协会干事训练班学习培训,1948至1949年在北京青年会体育部任主任、1949至1950年在南昌青年会体育部任主任、1950至1951年在北京北新桥崇实中学任体育教师,1951至1952年在山东济南白求恩医学院任体育讲师。 </p><p class="ql-block">1952至1987年在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田径投掷女子垒球女子体操网球队教练,六十年代曾兼任解放军北京部队网球队教练。曾获1958年北京市青年网球赛单打第三名,获一级运动员称号,田径排球网球一级裁判员证书。</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 文风鼎盛】</p><p class="ql-block">500年前,一代理学名儒湛若水、方献夫、霍韬等在西樵山上开坛讲学,藏修十余年,吸引岭南乃至全国学子纷至沓来。这浓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和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河岗人。敢为人先、包容进取的教书育人品质,在河岗被体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历来重视教育,村民子弟6至7岁便接受启蒙教育。教育场所称为私塾,又叫蒙馆。教学内容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幼学琼林》、《成语考》、《大学》、《中庸》、《孟子》等。还会选学一些典范札读和经典诗文。学习主要是背诵、抄写、习字、串句、对对、书信和作文,还有算术等。</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是构成一个地方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西樵山上苍映叠翠,河岗村内书声朗朗。时至今日,河岗已形成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p><p class="ql-block">回望历史,为鼓励子弟勤奋读书,求取功名,茅冈(竹塘村)很早便设立了奖学制度。在村规中规定:子孙进身文庠花红银二大元,武庠花红银一大元,文举人花红银四大元,武举花红银三大元,文进士直至状元花红银五大元,武进士直至状元花红银四大元等奖励条款。奖学条款载于族谱,奖学金由太公箱列支。这是南海地区现在可考的较早的奖学条例之一。</p><p class="ql-block">自明朝至民国期间,茅冈(竹塘村)村内,开办有十多家私塾、书舍。子弟稍长,家庭有能力者,则送其到外地书院深造。而一般人家,接受几年启蒙教育,俗称关过祠堂门,便要谋生揾食。</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前,因教育条件所限和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女孩很少有入学读书的机会。但茅冈开风气之先,很早便允许有条件人家的女儿入塾,与男子一同接受教育,还有专门聘请女塾师授业的。正因如此,民国期间不少茅冈女儿到广州、香港、澳门、南洋等地谋生,多精通书墨。然而随着历史变革,这些昔日的书塾已不复存在,只有“云峰苏公书屋”、“卓然家塾”、“贤振家塾”、“玉堂书舍”和“燕亭书舍”等五块牌匾得以完好保存,现仅存“玉堂书舍”的一角仍保留在竹塘大街上。</p><p class="ql-block">1952年,民间私塾停办,河岗乡利用竹塘象乾苏公祠和凤仪苏公祠开办万华小学(苏景仁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更名为河岗小学。1962年河岗小学迁往“三冈祠”至后来扩建校舍、场地,一直发挥着作为河岗教育摇篮的作用至2001年拼入太平小学。后用作民办幼儿园使用。2022年河岗社区为提升民生福利,投入资金将原河岗小校进行提升改造,与西樵镇教办、西樵镇中心幼教集团联合办学,改为集体办园,成立西樵镇中心幼儿园河岗分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p> <p class="ql-block">在崇文好学的乡风影响下,河岗的教育人才辈出,先后诞生了苏景仁、苏毅、苏全亮、苏福胜、区润欢等多位中小学校长,身体力行,致力于本乡教育事业。在良好的教育氛围影响下,河岗的教育人才源源不断,现河岗籍在职教师达40多人,其中,现任官窑中学书记、校长李桂钊作为佛山市第一位派往新疆伽师县支教的校长,曾以“携教育使命不分南北,传文化心愿无问西东”为座佑铭,以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学校,获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颁发奖章,记功一次嘉奖,并与新疆的师生缔结了深厚的民族情谊,成为河岗教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在党的十八大政策指引下,河岗社区在教育事业上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2011年开始,每年8月份社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奖学活动,参与群体包括小学到大学及研究生等不同学龄层的优秀学生,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不忘持续学习,不忘报效国家和家乡。自此逐渐形成的学习风气和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为河岗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给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健康和文体娱乐条件,河岗社区文体娱乐设施也在不断增加和优化,篮球场、村心公园、文化楼、读书驿站、社区活动中心和幸福院等相继投入改造、落成,为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提供了便利。</p><p class="ql-block">其中,作为河岗社区建成最早的公园——西坊村村心公园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举办了篮球赛事,均被评为“优秀赛场”。</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 赤心报国】</p><p class="ql-block">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河岗,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从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到如今的和平盛世,虽然身处年代不同,河岗的英雄们都有着相同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在“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情怀和良好的家教家风底色的影响和传承下,赤心报国,“接力棒”代代相传,承载着河岗族人的忠诚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区仲华】区仲华,曾用名区仲矜、区作华(1917年1月—2018年6月)。1937年参加革命,曾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跟随王震参加新四军,在第三师工作。随后转战东北,任43军政治教导员、团参谋长。解放战争南下广东,参与解放广州。建国后任广东人防办主任。</p><p class="ql-block">【苏声】苏声,出生于竹塘村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在本家“贤振家塾”读书,熟读诗书的苏声自小就是一个有理想、爱祖国的热血青年。18岁随父亲、兄长到广州,正值八路军正在招募新兵,一心立志报效祖国的苏声立即报名参军。后来成为陈毅、栗裕大军的一名战士,后经历多次战役立下战功,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解放战争胜利后随部队驻扎在北京,1953年退伍后在北京工作,次年回到家乡竹塘村务农,在河岗大队担任民兵营长并负责治保工作直至1980年。</p><p class="ql-block">【苏锡年】苏锡年,曾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营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奋勇作战,功绩卓著。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广州机械厂当学徒的苏锡年,应征加入中国军队,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勇猛无畏和良好军事素质,一步步晋升为营长,从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1942年,苏锡年加入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对日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苏兆湛】苏兆湛,生于1945年,1965年年底从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营指导员,频立战功,屡屡受奖。1982年退伍回乡转业,鼓励后辈族人踊跃参军,报效国家。</p><p class="ql-block">【苏永卓】苏永卓,1959年报名参加中国入民解放军义务兵役制,加入了四野高炮部队。1961年正式加入为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屡获殊荣。后来参加抗美援越战争,战争结束后,返回部队提升为代理教导员。</p><p class="ql-block">【区宜多】区宜多,1960年参军,总服役年限为26年5个月。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其担任佛山军区作战科科长,负责组织新兵训练去越南前线参战。1983年任职佛山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区伟金】区伟金,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区伟金在保护阵地的任务中不幸受伤,但仍然完成了既定任务,立下了二等功。</p><p class="ql-block">【苏燕银】苏燕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岗社区的第一位女兵,于2010年12月应征入伍,曾服役于广州空军、湛江空军,服役期间表现优秀,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功提干为军官,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荣誉,2022年12月转业回地方工作。</p> <p class="ql-block">【奋进百千万工程 乡村治理显成效】</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河岗社区根据省委“1310”部署、佛山市委“515”战略目标和南海区委“1114”工作体系精神和要求,结合西樵镇全面深化“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工作主线,开展了新一轮的社区基层治理。</p> <p class="ql-block">【党建引领 志愿先行】</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发展成立了长者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大学生协会)、医务志愿者等多个志愿服务队伍,在册义工205人,开展各类社区务服活动,将党的温暖和社区关怀送至社区的每一个末稍。</p> <p class="ql-block">【基层善治 环境提升】</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河岗社区村社两级加大人居环境投入,先后建成河溪文化楼、河溪老人活动中心、新村文化楼、河岗社区幸福院等活动场地,同进对辖区路网提升、建成多个休闲公园、儿童乐园和廉洁公园,也加大绿美家园建设,打造美丽宜居河岗,使村民体验到“推窗见景,出门见绿”的美好和生活的愜意。</p> <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 乡风文明】</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致力推进村史村志撰写项目工作和和村史馆建设,传承村庄的文化底蕴及优良乡风,厚植爱国家风。2011年河岗社区成立敬老奖学基金,15年来共奖历学生939人次,其中本科生152人,研究生20人。2023年,竹塘经济社成功举办了重修苏氏族谱的庆典活动,在展示村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p> <p class="ql-block">【产业提质 集体增收】</p><p class="ql-block">根据西樵镇关于产业重塑的发展方针,河岗村社两级提前谋划土地开发的招租工作,提升土地价值,增加村民收入。在农业生产方面建设西江引水泵站,改善农业种植水源水质。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造升级河溪市场,发展房屋租赁业,使村民收入增加。</p> <p class="ql-block">【乡贤助力 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发掘和推动新乡贤加入乡村建设发展中,发挥乡贤引资引智、资政参事、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p> <p class="ql-block">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这些年特别注重建强一个堡垒,强化组织建设。</p><p class="ql-block">一是将理论学习作为增强基层战斗力的途径常抓不懈。二是抓组织建设,注重将党员骨干、工作能手等优秀人才纳入队伍中来,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三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强化党组织的辐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这些年特别注重树立一面旗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p><p class="ql-block">一是牢固树立核心意识,自觉维护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搭建创先争优平台,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佳绩、争第一的良好氛围,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开辟新思路、投入新实践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p> <p class="ql-block">2022年,南海区委组织部、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方案》,南海力争通过三年的持续努力,打造成为广东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并根据上级要求按比例将全区7个镇(街道)和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村(含村改社区)打造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同时,每个示范村打造一个以上经济社达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品社标准。</p><p class="ql-block">南海区委组织部、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牵头评选南海区第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品经济社,河岗社区的经济社被评选为南海区第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品经济社。星级党支部等殊荣的获得,证明了河岗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卓越成绩。</p> <p class="ql-block">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社区稳步向前发展。在河岗社区党委的引领下,河岗社区发掘村史文化,回望往昔,启程未来,希望通过村史文化,唤醒大家要记住乡愁,继续传承同发扬优良的传统和民俗文化,从而增强大家对社区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未来,河岗社区党委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各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活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谐社区。同时,也期待更多居民能够积极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让幸福成为河岗社区最亮丽的底色,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p> <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全力推进村史馆建设,搭建了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平台,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模式。河岗社区在村史馆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深挖村史,杜绝千篇一律,打造出体现自己特色的场馆,深受村民喜爱。</p> <p class="ql-block">小小村史馆,展现了河岗社区从昔日农耕年代迈向致富奔小康的光辉路程。河岗社区的村史馆还成为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讲村史”“讲历史”课堂等一系列文化产品,让群众从中受益。</p> <p class="ql-block">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好村史馆,是保护发展村落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振兴、增进人们归属感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新文化的使命担当。总书记指出:“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十四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建设村史馆,深耕村落文化,已是历史的期盼,新时代的呼唤。</p><p class="ql-block">村史馆也是群众馆。她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着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是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p><p class="ql-block">河岗社区村史馆的创建,充分展现厚重底蕴,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深刻讲述乡村走过的艰难历程,激发人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的自豪感;充分体现村史馆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保护乡村文化形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功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