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郑州行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河南博物院,免费参观,但早就听说这里很火爆,幸而微信上可以提前五天预约,所以早早的我们就约好了下午两点进馆。</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一共四层十六个展厅,如果全部走完我们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提前做了功课,了解了九大镇馆之宝,决定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精华部分争取都看到。展厅是按照年代排序的,我们按照顺序逐个欣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1贾湖骨笛</p><p class="ql-block">位置:一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87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商代早期</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出土于郑州市杜岭商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在发现它之前,人们认为笛子是起源于西北的羌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骨笛的出现,将中国音乐文明起源的时间,从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不仅改写了中国音乐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音乐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只骨笛长23.6厘米,是保存最好一只七孔骨笛。它能够完整的演奏出来七阶的音律——宫、商、角、徵、羽、变宫和变徵。它是用仙鹤(丹顶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材质非常坚硬。当时没有先进的机器,加工这些材质困难很大,只能使用坚硬的材料作为钻头,然后依靠人力来钻出笛孔。我们一边看一边感慨,有时候古人的智慧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2杜岭方鼎</p><p class="ql-block">位置:二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74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商代前期,距今3300-360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郑州市杜岭商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件鼎是在郑州市张寨南街开挖防空洞时发现的铜器窖藏坑中出土的,因张寨南街位于郑州商城西城墙外约300米的“杜岭”土岗的南段,所以俗称杜岭方鼎,一同出土的方鼎共有两件,杜岭一号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这件尺寸稍小,称为杜岭二号。</p><p class="ql-block"> 它通高87厘米,口沿边长61厘米,腹壁厚0.4厘米,重约64.25千克。它的口沿外折,方唇,立耳外侧呈槽形。口、腹截面基本为正方形。四鼎足根部粗壮,呈上粗下细的圆柱形。鼎的纹饰以兽面纹与乳钉纹为主,配饰弦纹。乳钉纹带饰于鼎每壁的两侧边及鼎腹下部近底端,鼎上腹部饰一周贯穿的兽面纹带,每壁正中一组,转角处以折角为中心各饰一组,共为八组兽面纹,鼎足中部也以兽面纹为饰。兽面纹皆以凸起明显的阳线构成,具有半浮雕效果,兽面形象极为抽象。</p><p class="ql-block"> 鼎,作为古代烹煮与盛放肉食的器皿,在商周时期,它不仅是贵族日常生活的炊器与盛食器,更是礼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杜岭方鼎,见证了商朝的辉煌,也见证了古人对祭祀与王权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3妇好鸮尊</p><p class="ql-block">位置:二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76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商代晚期青铜器</span></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殷城遗址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鸮尊共一对,这件高46.3厘米,重16千克;另一件高45.9厘米,重16.7千克,形制、纹饰、铭文亦基本相近,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妇好鸮尊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鸮颈后有鋬,头部后面开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形的口,上面有盖,盖前端有一站立状的鸟,鸟后有一龙。器身饰有繁缛纹饰,整体以雷纹衬地,蝉纹、双头怪夔、饕餮纹、盘蛇纹等交互使用。喙的表面和胸部饰蝉纹,颈两侧各饰一身两头的怪夔一条,两翅前端各有盘蛇一条,颈后部、盖面饰饕餮纹,鋬下、尾上有鸱鸮一只。妇好鸮尊器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4:<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柄铁剑</span></p><p class="ql-block">位置:三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90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商代晚期,距今2800年</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p> <p class="ql-block"> 玉柄铁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p> <p class="ql-block"> 剑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竹子,竹节分明,玉质细腻,温润光滑。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连接剑身和剑柄。由于埋藏久远,剑身已断为两截,鞘身也因锈蚀与剑身粘在一起,无法剥离。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柄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而炼渗碳钢就是由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而成,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5:<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鹤方壶</span></p><p class="ql-block">位置:四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23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春秋中期</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p><p class="ql-block">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 “郑公大墓”出土了的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这一件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另一件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两件方壶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6:四神云气图壁画</p><p class="ql-block">位置:五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87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西汉早期墓室壁画</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p> <p class="ql-block"> 《四神云气图》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这幅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的形象,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和装饰纹样。</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四神云气图邮票)</p> <p class="ql-block"> 壁画以朱砂红为底色,用白、绿、黑等颜色描绘了各种神禽异兽和吉祥图案。其中,清晰可见长有双翼的应龙形象9尤为引人注目,它呈“S”形弯曲,占据了画面的中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7:武则天金简</p><p class="ql-block">位置:七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82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唐代</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县嵩山峻极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它长36.2、宽8厘米,重223.5克,含金量96%以上,整体无纹饰,其上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三官九府”是道教天、地、水三神及其所配宫府。武则天在称帝以前以崇信佛教为主,称帝之后逐渐转向道教,特别是武则天晚年对道教的偏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金简上有武则天自造字,例如“圀”(国)、“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8: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p><p class="ql-block">位置:十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87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北宋(960年-1127年)</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p> <p class="ql-block"> 它出自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天蓝釉有刻花的作品仅此一件,体现了宋代瓷器工艺的巅峰水平。它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敞口细颈,鼓腹圈足,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配以若隐若现的刻花装饰,造型秀丽,釉面光亮,轮廓呈流畅的“S”形曲线,堪称汝窑艺术的传世精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No.9:云纹铜禁</p><p class="ql-block">位置:十三号展厅</p><p class="ql-block">出土时间:1978年</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春秋中期青铜器</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p><p class="ql-block">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 (此图侵删)</p><p class="ql-block"> 禁的意思是承放盛酒器。这件铜禁发掘出土时,禁体破裂成十余块,铜梗残断,云纹剥落,附兽、座兽全部从本体脱落并且大部分残缺不全,已成数百块碎片,铜梗和铜渣装了几个袋子。河南博物院高级技师王长青先生,带着他的几位徒弟,用了4年时间,通过拼接、矫形、粘接、翻模、补配、做旧处理等手段,最终将云纹铜禁完整修复,使铜禁恢复原貌。它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至于禁面上边,其状像是眼睛在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禁底有12个龙形兽支撑着禁身,挺胸凹腰。云纹铜禁纹饰繁缛,工艺复杂,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青铜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除了九大镇馆之宝外,河南博物院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 惟妙惟肖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 神情可爱又俏皮。</p> <p class="ql-block"> 庞大的石辟邪。</p> <p class="ql-block"> 保存完整的瓦当。</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见证西周邦交礼节的 "匍"雁形铜盉(he)(酒器)。</p> <p class="ql-block"> 金缕玉衣。</p> <p class="ql-block"> 除了文物,博物院里还有很多与文物相关的知识介绍,颇为有趣。</p> <p class="ql-block"> 唐代女士发髻图。</p> <p class="ql-block"> 认识甲骨文。</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文物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是人类存在于历史中的见证 。我们的这次博物院之行虽然有些仓促,但亲眼看到的一件件藏品,也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辉煌,此行不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