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提到园林,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苏州园林,而南京的园林也曾有过辉煌的篇章。南京的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南京,既有规模宏大的陵寝山林古寺城墙,也有留存至今比较有名的私家和官府园林,如:瞻园、煦园、愚园、东园、复园、小园、半山园和玄武湖。这次来宁,走访了其中的<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瞻园、煦园、复园、小园(甘熙故居)</span>,还有近年复建的金陵名园<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介子园</span>。</p><p class="ql-block"> 从钟山脚下碧波荡漾的玄武湖,到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瞻园、煦园,还有小巧玲珑的芥子园,徜徉其中,青砖灰瓦,黛墙素影,江南园林的含蓄、温婉、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巧妙融合,体现的淋漓尽致。</p> <b><font color="#ff8a00">瞻园</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位于秦淮区夫子庙西,是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明代古典园林。瞻园曾作为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吴王府,后被赐给明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作为他安度暮年的府邸。1645年(顺治二年)成为布政使衙署,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府。相传乾隆二下江南时驻跸斯园,借苏东坡“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诗句,御赐“瞻园”匾额,园名由此而来。1865 年和1903年瞻园曾两度重修。1960年起南京市重修瞻园,历时6年完成瞻园西部。1985年启动二期扩建,两年后竣工,东西两园合并为现在的瞻园。号称“金陵第一园”的<font color="#ff8a00">瞻园</font>,与无锡<font color="#ff8a00">寄畅园</font>、苏州<font color="#ff8a00">拙政园</font>和<font color="#ff8a00">留园</font>并称为“<font color="#167efb">江南四大名园</font>”。</div><div> 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巧,有宏大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曲折的抄手游廊、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以及让人心旷神怡的碧波清湖。</div> 园内的太平天国纪念馆,于1951年太平天国运动100周年时筹建,现有藏品1600余件,为全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此外,园里还有“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和“江宁布政司署”等展陈。(图片来自网络) <font color="#ff8a00">明志楼</font>,原江宁布政使衙署,内有“江宁布政使衙署展”。 江宁布政司署(展室) 乾隆亲笔题书的“瞻园” 形态各异的太湖石 红枫院 游廊将瞻园西半部的古建筑(览阁、花篮厅、致爽轩、迎翠轩等)串接了起来,形成五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 北园。这里有船舫、临风轩、环碧山房、逐月楼、抱石轩、春波亭、稊生亭以及曲廊、海棠门等景点。<div> 春波亭(左)和船舫</div> 三面临水的<font color="#ff8a00">船舫</font>,有平桥与岸相连。 <font color="#ff8a00">春波亭</font>,与船舫隔水相望。 <font color="#ff8a00">佛掌峰,</font>为一整块太湖石,因形似佛手而得名。 移山草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煦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与瞻园并称“金陵两大名园”。煦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它曾经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的汉王府西花园。到了清代,它成为了两江总督署的花园。太平天国时期,煦园是天王府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起居室和办公地点就设于此。被誉为“四朝胜迹”的煦园,经历了六百余年的时光交替,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此图来自网络)</p> 煦园虽然小巧,却颇具江南园林的韵味。它围绕太平湖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与湖水相互映衬,小桥流水宛若画卷,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山水丹青之中。<div> <font color="#ff8a00">忘飞阁</font></div> <font color="#ff8a00">漪澜阁</font>,位于太平湖北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设事务处于此,故此阁后被称为中山堂。 <font color="#ff8a00">夕佳楼,</font>双层檐顶,临水而筑。 <font color="#ff8a00">石舫</font>(不系舟)位于太平湖的南端, 为总统府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乾隆十一年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圣驾,将煦园改为行宫花园,在湖中建了一座形状如船的房屋,船体上部为红木打造,精雕细刻,基座用青石垒砌,故名“石舫”。乾隆多次驾临石舫休憩,赐名“不系舟”。 不系舟外观很像江南的花船。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琉璃瓦,两侧嵌有青砖雕花栏板,上面雕刻着牡丹、万年青、蝙蝠等彩色图案。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接待过外宾和友人。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留有历史的印痕。 <font color="#ff8a00"><b>复园</b></font>,位于总统府东侧,又称东花园,清代为两江总督花园。太平天国时期在这里建有东花园,1864年清军攻破天京时被毁。2002年根据史料复建了原东花园的一部分,取名复园。<div> 墙角亭,又称“半亭”,为江南园林里常见的建筑造型。 </div> <font color="#ff8a00">老门东</font><div><font color="#ff8a00"> </font>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因地处南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div><div> 老门东街区有7条老街巷,以“非”字形布局,左右两边有6条窄巷。 主要历史古巷有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积善里等。自明代以来,虽历经时代变迁和战乱, 老门东的大部分传统民居仍留存了下来,并基本保留了明清街道的传统风貌格局。</div> <font color="#ff8a00"> 张家衙</font>,位于老门东箍桶巷南段,因明末抗倭将军张可大的府第在此而得名。 <font color="#ff8a00"> 积善里</font>,又名三条营。三条营18、20号(原积善里2号、4号、6号、8号)为晚清南京富商蒋寿山的故居之一。光绪年间,因蒋氏修桥铺路,施舍民粥和扶危济贫的善举,官府封蒋宅为“积善堂”,以作表彰。蒋宅所在地就被称为积善里。<div> 在蒋百万故居西侧复建的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李渔的家宅式园林<font color="#ff8a00">芥子园</font>,作为江南园林的微缩版,是老门东值得细细游览的一处景点。</div> <b><font color="#ff8a00">芥子园</font></b><div><font color="#ff8a00"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明末清初江南</font>名士李渔的别墅。1662年(康熙元年),52岁的李渔举家迁居南京,7年后建芥子园。芥子园很小,不到三亩地。李渔解释其名称典出,“<font color="#167efb">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font>”</div> 李渔在此撰写了《<font color="#167efb">闲情偶寄</font>》《<font color="#167efb">十二楼</font>》等著述,并开书铺印卖图书。除刻印自己的全部作品外,还印刻了《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畅销图书。后来芥子园渐渐入不敷出、日渐颓败。1677年,67岁的李渔举家迁回杭州。 <font color="#ff8a00">李渔</font>(1611-1680),号笠翁,浙江金华兰溪人,生于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一生布衣,著述丰富。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康熙元年(1662年),51岁的李渔移家金陵,1668年筑金陵“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社会名流。在金陵一住就是十多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了便于儿子回原籍应试,六十七岁的李渔迁回杭州。 李渔撰写的《<font color="#167efb">闲情偶寄</font>》,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div> 《<font color="#167efb">芥子园画谱</font>》又称《芥子园画传》,中国画技法图谱,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了几代绘画名家。<br><div> 李渔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期间,支持其婿沈心友等人,编绘画谱。其中第一集山水图谱于康熙十八年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并以李渔的别墅芥子园为书命名。</div></div><div> 《芥子园画谱》山水(图片来自网络)</div> 芥子园虽小,却小巧玲珑,处处有景,别有情趣。园内既有庭榭台阁之美的浮白轩、栖云谷等,又有“<font color="#167efb">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font>”的假山一座。设有栖云谷、月榭歌台,一房山,浮白轩、来山阁等。(图片来自网络) 芥子园作为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的芥子园系根据史料记载于2018年复建而成(与原址相差300米左右),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还原当年的风貌。 壶中天地,别有洞天。 “一房山”,为李渔自创名匾。 相较于南京其他园林景点,芥子园显得十分静谧、幽雅。 荷塘、假山、亭榭、长廊,疏密错落有致。 池边的李渔钓鱼坐像 “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琴夜听歌。” 身居闹市的静谧之地 园外的白墙黛瓦,与园内的楼台亭榭相映成景。 秋日的积善里 <b><font color="#ff8a00">玄武湖</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font></b> 江南三大名湖之一,也是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如今的玄武湖已成为南京的标志性景点。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湖光山色、景色宜人。</div> 湖畔的鸡鸣古寺与明城墙 斑斓的乌桕奉献了秋天最迷人的色彩。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写道:“<font color="#167efb">木之以叶为花者,枫与桕是也。枫之丹,桕之赤,皆为秋色之最浓。</font>” <b><font color="#ff8a00">甘熙故居</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font></b> 又称甘熙宅第、甘家大院,位于秦淮区中山南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甘熙故居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建筑和藏书楼、后花园组成,俗称“九十九间半”,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是国内大城市里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div> 故居不仅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也是活态展示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手艺的绝佳场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云锦、剪纸、彩灯、风筝、刺绣、染织、瓷器等各种传统工艺的展示。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后花园(2007年重建)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4.11. 图文 D&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