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记游

柳叶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早上去南禅山公交站时,经过秋英饭团小铺,今天在营业。昨天去南公园路过时,关门打烊休息。店铺上贴有告示,写有谢绝还价,不抹零头,周一公休等字样,也是蛮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省博物馆,座落于鼓楼区西湖公园内。西湖公园在福州是很有名的,市民节假日休息去公园,大都是选西湖公园。因为常常是参观一下博物馆,然后再逛一下公园。</p><p class="ql-block">​ 台阶上去是二楼,主展厅展示福建考古重大发现,荟萃珍贵文物,回溯先贤古迹,再现古代福建文明的发展轨迹。</p><p class="ql-block">​ 福建早先在西周时,史书记载其名为七闽,地属扬州。这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涵盖范围很大,基本上包括了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p><p class="ql-block"> ​展厅里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南岛语系的祖先是福建沿海的,应该是后来被史书称为百越的先人。只是这些百越土著,因为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最终都被中原文化同化了。</p><p class="ql-block">​ 毕竟不是早年华夏文明的主导者,故出土文物份量就大打折扣了,尤其是青铜器的数量和规格,更能说明了这个问题。福建的兴盛,始于西晋之乱,衣冠南渡,中原八姓沿江而居,给闽地带来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隋唐五代,随着南迁移民的大量定居,人口增长,逐渐褪去闽越时期的越人俚俗,和中原文化更加紧密融合一体。宋元时朝,全国经济中心南移,福建迎来了发展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从二楼主展厅出来,乘电梯下到一楼,去参观宋词里的福建。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朱熹在福建办学讲学,福建各地建有书院约一百八十,文风之盛,有“海滨邹鲁”之誉,名人辈出,有蔡襄、柳永、李纲、刘克庄、惠崇、陈蓉、郑思肖等。</p><p class="ql-block">​ 逛完博物馆,出边门即是西湖公园南大门。绿树绕堤,湖水翠碧,虹桥卧波,亭榭隐约,端得是赏心悦目之佳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阴雨天,没了秋阳的照射,树木花卉,湖水亭榭似乎少了些明亮,空气中弥漫着氤氲水汽,景物边缘仿佛晕化了,如水墨画中的江南,心里没理由地忽然柔情缱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湖边长榭里小息一会,眺望先前走过的玉带桥,忆及辛稼轩曾写过一首词,词牌《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p><p class="ql-block">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p><p class="ql-block">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p><p class="ql-block"> ​这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看来古今同理,游西湖当选晴天,阳光普照,千顷湖面堆滟滪,美如西子小姑独处。这滟滪不是指水波,而是指水中的大石块,亦即是湖中的岛屿。</p><p class="ql-block">​ 稼轩当年任福建提刑的夏天,游西湖而赋此词,序言所说的赵丞相是赵若愚,曾知福州(市长),并主持疏浚西湖等惠民工程。</p><p class="ql-block"> 词中提到的卧龙山为环山之一​,由西至北次第为大梦山、象山、九龙山、卧龙山、冶山,湖光山色,风流千古思。</p><p class="ql-block">​ 只是今天秋雨绵绵,环望群山,勉强约略可辨,识其轮廓而已。牛毛细雨中,两只白鹭一前一后,掠过水面,数声啁啾,没入树林后面去了。雨下得愈发绵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