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虎跑,雾中攀六和

一蓑烟雨

<p class="ql-block">  虎跑梦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岩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虎跑梦泉,国家AAAAA级景区,进山门之后,清泉便在脚下发出丝弦般的声响,酷似滴珠落盘的琵琶乐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质洁净,龙井茶叶虎跑水,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还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济公归葬的地方,济公殿、济公塔院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扬眉诗云:</p><p class="ql-block">定慧禅寺少云烟,南岳双虎跑翠岩。</p><p class="ql-block">移来纯净童子水,沏出清茶杯中甘。</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行古道,济公和尚济世癫。</p><p class="ql-block">溪流叮咚花间醉,虎跑梦泉水清涟。</p> <p class="ql-block">  虎跑定慧寺,原称大慈定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位于今浙江杭县大慈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禅师卓锡结庵于此。历经宋元明三代,屡毁屡建。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重建。寺志原有康熙中本然深禅师手撰稿,毛奇龄作序,特见推许,惜毁于咸丰十一年顷。光绪二十六年(1896),住持圣光乃重辑,成稿本一帙,有宸恩、建置、山水诸门,每门后附历代咏寺诗。</p> <p class="ql-block">  明学者宋濂在《虎跑泉铭》序中戏说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性空大师来游兹山,乐其灵气盘郁,栖禅其中。寻以无水,将他之。忽神人跪而曰:自师之来,我等缴惠者甚大,奈何弃去?南岳童子旋当遣二虎来移,师无忧也。翌日,果见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p> <p class="ql-block">  关于虎跑泉的来历《临安新志》也说:唐代有个性空和尚居住在大慈山,因该地无水将离去,晚上做了个梦,梦见神仙告诉他,南岳衡山有童子泉,派两只老虎去移来,你不必担忧。第二天“果见二虎跑地作穴,泉遂涌出,甘冽胜常。”这自然是个神话。有人认为是老虎跑了一圈水就出来了,关键是对“跑”字没有理解。这实际是牵涉到“跑”的古今异义的问题。《说文解字》没有收“跑”字,古代表示跑的字是“走”。如《尔雅》解释:“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现在还在用的“走马观花”,这里的“走”字都是快跑的意思。至于用“跑”字作为奔跑来代替“走”字,则是后来的事。从这个角度说,有人解释是老虎跑了一圈,水就来了,显然不对。那么虎跑的“跑”字应该作何解释呢?《中华大字典》的解释最为简明:“以足爬地曰跑。”以此来看“跑地作穴”,就解释得通了,原来是两只老虎用脚爪爬挖出了一个洞穴。</p> <p class="ql-block">  张岱的《西湖寻梦》写道:虎跑寺本名定慧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师所建。宪宗赐号曰广福院。大中八年改大慈寺,僖宗乾符三年加“定慧”二字。宋末毁。元大德七年重建。又毁。明正德十四年,宝掌禅师重建。嘉靖十九年又毁。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再造。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先是,性空师为蒲坂卢氏子,得法于百丈海,来游此山,乐其灵气郁盘,栖禅其中。苦于无水,意欲他徙。梦神人语曰:“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翼日,果见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冽。大师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学士宋濂朝京,道山下。主僧邀濂观泉,寺僧披衣同举梵咒,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濂心异之,为作铭以记。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寺中有调水符,取以为验。</p> <p class="ql-block">苏轼《虎跑泉》诗:</p><p class="ql-block">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p><p class="ql-block">虎跑梦泉</p><p class="ql-block">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p><p class="ql-block">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玞响。</p><p class="ql-block">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p> <p class="ql-block">袁宏道《虎跑泉》诗:</p><p class="ql-block">竹林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p><p class="ql-block">饥鸟共分香积米,枯枝常足道人薪。</p><p class="ql-block">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p><p class="ql-block">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p> <p class="ql-block">  虎跑游览的乐趣在泉。进山门之后,清泉便在脚下发出丝弦般的声响,酷似滴珠落盘的琵琶乐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质洁净,龙井茶叶虎跑水,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还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济公归葬的地方,济公殿、济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在此出家为僧,弘一法师纪念室也很引人关注。</p> <p class="ql-block">  虎跑的水纯净无菌,泉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水满碗口而不溢。被誉为“天下第三泉”。(第一泉为济南趵突泉,一说镇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为无锡惠山的惠泉。)“西湖龙井虎跑水”,素称“西湖双绝”。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宋苏东坡的诗中,留有赞赏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1.滴翠岩:在慧禅寺脚下,四周茂林修竹,山石峭壁间可寻在石隙间泉水流淌而出。</p><p class="ql-block">2.叠翠轩:仿古的茶棚,在此可以品茶,还可试泉水的张力。</p><p class="ql-block">3.罗汉堂:里面供奉着五百阿罗汉,但济公不在其位,好在他生性随和不计较这些。</p><p class="ql-block">4.济公殿:是供奉济公雕像的享殿,济公形象栩栩如生,院后壁上有数幅壁雕石刻,风趣儒雅都是济颠的传说。</p><p class="ql-block">5.济公塔:虎跑茶室边上是济祖塔院,是济公和尚藏骨之处。</p><p class="ql-block">6.虎跑梦泉塑像:在滴翠崖下,只见斑斓猛虎正在刨地高大的塑像,这里是“观泉”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游览虎跑的乐趣在泉,进入山门之后,两旁脚下便是一股潺潺的清泉丁冬做响,水声淙淙,如鸣佩环,这从山上泉眼处流下来的泉水的路程处,便被称为听泉。行至半山只见壁上刻着“虎跑泉”三个大字,这是西蜀道一的手迹。从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天王殿。据史书记载,虎跑所在的地方原称大慈山定慧寺,寺庙始建于唐代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起初命名为“资庆寺”,到了唐僖宗年间(公元875—888年),才改名为“大慈定慧寺”。清代同治年间,寺庙经过了大规模的修整。</p> <p class="ql-block">  虎跑寺是全国罕见的有两座大庙的寺院,这里面有段趣话:相传当年建寺的性空圆寂之后,他的两个弟子就接替他主持寺院,谁知大师兄利不同均,私吞香米钱,二师弟一气之下,在二凉亭正对的路上又建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半路上拦去香火钱,山上原来的寺院就很少有人上去烧香了。大师兄情急之下,就在转弯处立了“虎跑泉”的照壁,以示山上的寺庙才是正宗。</p> <p class="ql-block">  梦虎石雕:沿虎跑泉左面山径拾级而上,不远处有一组梦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闭目斜卧,边上有二虎,形象生动,粗犷有力。整座雕像布局得体,线条刚柔相间,很有意趣,这里便是梦泉之处了。这组高5米、长9米的“梦虎”雕塑,就是根据“虎移泉眼”的民间传说而创作的。那个白发银须,双目微闭,手捻佛珠,安详地侧卧在山崖之中的老和尚就是性空,右侧两只老虎正在刨地作穴,清泉从虎爪下面涌出流入池内,石壁间有当代书法家沙孟海所书的“虎跑泉眼”四个字,“梦虎”二字出自著名书法家顾廷龙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  滴翠崖:再踏节前行就到了滴翠崖,只见前面有一只雕塑的老虎与真虎一样,这就是虎跑泉眼的所在地。虎跑泉水是由虎跑的地势自然形成的。虎跑位于沟岩之中,四周被大慈山、白鹤峰等山岭所包围,从而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汇水洼地。从地质构造来看,这一带山岭的岩层为千里岗砂岩,岩石向东南方向倾斜,倾角较平缓呈45度,虎跑泉就在岩层斜角的下方,因而落到山岭的雨水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地下水沿着岩层而渗出,从而使虎跑泉大旱不涸,而且水量充足,每秒钟可达两升以上,这便是观泉。</p> <p class="ql-block">  山路尽头便到茶室,可以小坐休息,用清澈纯净的虎跑泉水冲泡龙井茶叶,茶叶清香四溢,茶味沁人心脾,称为品泉。顺水道踏节而上,便来到滴翠崖下,只见一股清澈的泉水从山角的石缝中涌出,寒气袭人,取一盏清泉在手,在水面上面放置一枚五分硬币,只见清泉似胨托着钱币不沉,这便是试泉。</p> <p class="ql-block">  济祖塔院:虎跑茶室边上是济祖塔院,是宋代济公圆寂葬骨之处,院内五幅浮雕记录了济公的生平事迹,正中一幅是济公平生像,这些浮雕,从左至右分阶段别是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飞来峰传奇、疯僧扫秦桧,概括了济公生平的主要事迹。这座混凝土建筑的塔院系民国初年的建筑,后来有以扮演济公出名的著名演员游本昌捐资5000元人民币加以修葺扩建,形成了目前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茶室前沿级而下,可至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1918年在虎跑出家。纪念室建于1984年,室内分三个部门,陈列着百余件李叔同生前的实物展品。李叔同,浙江平湖人,1880年生于天津,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以后,他执教美术、音乐等学科,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剧社——春柳社,并把欧洲的西洋画、五线谱介绍到中国。39岁时他在虎跑寺剃度为僧,法号弘一。法师是一位爱国者、著名艺术教育家和佛学高僧。纪念室门口还有一座弘一塔,是建国后在丰子恺及新加坡广洽法师等人的资助下建造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1880~1942)为民国中兴南山律学之名僧。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广侯,号叔同。又名成蹊,字惜霜。其他别署甚多。性情倜傥恬醇,于诗文词赋之外,尤好书画,工篆刻,书法颇得汉魏六朝之秘。二十六岁,东渡日本,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并研究音乐,创组春柳剧社,为我国新剧运动之先驱。回国后,任教于天津工业专门学堂。后赴上海主持太平洋报笔政,藉书画文字以宣传革命。旋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之聘,主持图画、音乐等科系七载,介绍西洋戏剧、音乐、绘画,开现代风气之先。</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七年(1918),师三十九岁,将一切书籍、字画等物赠人,又将平生所雕金石封于西泠印社石壁之中,刊字于壁曰“印藏”。遂出家于杭州大慈寺,投礼了悟为师。未久即于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号弘一。</p> <p class="ql-block">  师尝慨叹僧界之所以往往为世所诟病者,以不守戒律之故,乃发愿毕生精研戒法。初学有部之律,后则专弘南山律宗。操行至苦,恒跣足芒鞋,孑然一担,云游各处,讲经弘法,以在闽南时为最久。民国十六年,去函杭州主政诸君,止息“灭佛”之议。民国二十五年,闭关于鼓浪屿日光岩,并向海外请藏经万余卷。其后,复闭关于永春普济寺、泉州福林寺。晚年自号晚晴老人,又号二一老人。民国三十一年十月示寂于晋江温陵养老院,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四。</p> <p class="ql-block">  师平生最推崇印光大师,效其不收徒众,不主寺刹之风,惟以写字与人结缘。其清纯恬淡、孤高耿介之风范,对民国以来之佛教界影响极大。著有《弥陀义疏撷录》、《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清凉歌集》、《华严联集》、《戒本羯磨随讲别录》、《四分含注戒本讲义》、《南山道祖略谱》等书。坊间现有弘一大师法集传世。</p> <p class="ql-block">《送别》—李叔同</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p> <p class="ql-block">《祭弘一法师》</p><p class="ql-block">——扬眉</p><p class="ql-block">天下奇男子,真正性中人,</p><p class="ql-block">温柔香梦后,青灯了红尘。</p> <p class="ql-block">  虎跑梦泉是西湖风景区集多重文化内涵于一地的山林公园。全园以虎跑泉、溪为主脉,利用旧虎跑寺建筑搭构在泉池周围加之沿溪林壑、坡地等处设翠樾堂、罗汉亭、钟楼、济公殿、济公传说、浮雕及茶室、餐馆等,并建有李叔同志纪念馆。林泉丰茂、人文荟萃、饮食精馔、交通便利,是西湖山水之间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塔基原址系吴越王钱弘俶的南果园。钱弘俶舍园建塔原为镇压江潮。</p><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六和塔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赞宁两禅师建议,在此建九级高塔以镇江潮,取佛教六种规约命塔为六和塔。</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塔高59.89米,塔身为砖砌,外檐为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外檐13层,7层与塔身相通,6层封闭,形成7明6暗的格局。塔身仿木结构形式砌筑,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到达顶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小室四部分。每层方形中心塔室,用斗拱承托藻井。藻井用两层菱角牙子叠砌。斗拱补间铺作两朵,与转角铺作同为五铺作双杪单拱计心造。室内施各式彩绘。每层塔墙四面辟门,通达木檐外廊。外廊宽阔敞通,登塔人可由塔内走向外廊。塔墙厚实,以底层为例,外墙厚达4.12米。</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门道两侧有壁龛,龛下设须弥座,塔室外墙回廊间也设壁龛和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刻各式题材,其中花卉有石榴、荷花、宝相、牡丹、芙蓉、鸡冠、绣球、月季、山茶、玉兰等;飞禽有凤凰、孔雀、鹦鹉、山鹊、仙鹤等;走兽有狮子、麒麟、狻猊、獬豸、犀牛等。还有飞仙、迦陵嫔伽与乐伎。另外又有精美的回纹、云纹、如意、团花等图案。砖雕制作精良,富于装饰效果。塔内回廊,底层宽1.93米,两壁隐砌倚柱、檬柱、阑额、由额、补间铺作两朵。椅柱的柱头施转角铺作,皆为单杪四铺作,柱头枋上以菱角牙子叠涩砌筑回廊券顶。壁龛嵌有南宋《四十二章经》石刻。廊间南门立南宋尚书省牒碑。北面有明朝线刻真武画像碑。3层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嵌于壁间。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p> <p class="ql-block">  六合塔外观雍容大度,全塔设计精巧,结构奇妙。塔外观八角形,腰檐层层支出宽度逐层递减,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衬托分明。</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内文物有明石刻镇海神像、南宋“救赐开化之寺”石碑以及清乾隆皇帝游塔时手书的六和塔塔碑。六和塔塔底面有宋隆兴二年(1164年)敕赐开化寺尚书省牒碑,面北壁龛刊明代线刻真武像。六和塔内砖雕近200方。</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庄严而又雄伟,远望有拔地参天之势,为杭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它标志南宋时期的建筑科技与艺术水准。六和塔内须弥座上,雕有花卉、飞禽走兽、飞天、伎乐、迦陵频伽等纹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内乾隆御碑,此碑记载了六和塔的兴衰史,以及乾隆游历钱塘美景的切身感受。此碑高4.35米,宽1.5米,字迹清晰。六和塔内铸像是南宋开化寺主持—智昙大师。是后人为纪念,在此塑的一铜像。六和塔内铜钟高0.95米,重2.3吨,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于1996年放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诗文有:元朝诗人白廷玉在《同陈太博诸公登六和塔》一诗中的“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以及张仲举的“日生沧海横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层。潮落远沙群下雁,树彀高壁独巢鹰”等诗句。1959年,郭沫若曾登上六和塔赋诗,“登上六和最上层,钱塘江畔岭纵横。千年胜迹垂千古,百代游人尽百生。木筏联铺津浪阔,铁桥飞渡堑云平我来适见车轮过,俯听睛空霹雳声。”陈毅留下“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钱塘傲大空”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据《水浒传》记载:梁山泊的英雄花和尚鲁智深圆寂于此。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后来也老死于此。故塔内还留有鲁智深和武松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通过塔的窗口遥望钱塘江</p> <p class="ql-block">远处雨雾中的钱塘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晚上来一顿地道的杭帮菜,当然少不了西湖醋鱼、东坡肉和西湖牛肉羹,另外蟹黄豆腐煲也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