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国铸剑也有我》作品集,是根据我在第二十训练基地服役期间,参加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导弹、卫星发射基本情况所写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我服役期间,正是我国洲际弹道导弹试验阶段,是我国国防科技承前启后走向辉煌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入伍的第一年,我国开始试验洲际弹道导弹。</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无论是七机部研制生产的“东风五号”,还是上海市研制生产的“风暴一号”,都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于1980年5月18日,“东风五号”战略导弹飞向9068公里的南太平洋海域,成为守卫国门的重器。同时“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也为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在”东风基地”服役六年多。从1971年9月10日,“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发射试验(15—2任务),到1976年12月月7日(01—11任务),用“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尖冰一号”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我共参加过十多次导弹、卫星发射任务,为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 洒下过汗水,我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东风,这种经历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试验部第二航区测量站3营12中队,负责导弹点火起飞后初始段(0—60秒)的安全测量任务。尽管我们的工作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但这也是“为国铸剑”这项伟大工程的一部分,是这项伟大事业的缩影。通过我们初始段的工作来反映我们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在“为国铸剑”这项伟大事业中所付出的心血,反映这项事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和辉煌,还有在这个过程中的故事及人物情感和 追寻的梦想,这是我撰写回忆录的目的。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复员退伍已经47年了,由于当时严格的保密制度,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资料,而且写这种体裁的东西,不同于写小说,不同于写工作报告或思想汇报,不能胡编乱造,必须真实可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必须准确无误。因此,写这种东西的难度是非常大的。</p><p class="ql-block"> 《为国铸剑也有我》 作品集是按照时间顺序,以及导弹和卫星型号发射的情况进行编辑撰写。在撰写方法上,是按照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这样便于读者了解每种型号的导弹、不同功能卫星发射的曲折过程。</p><p class="ql-block"> 《 为国铸剑也有我》共有十个作品:</p><p class="ql-block"> (1) 走进军营</p><p class="ql-block"> (2)第一次观看卫星发射</p><p class="ql-block"> (3)参加我国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DF—5)发射试验</p><p class="ql-block"> (4)风暴啸戈壁,长空探九天</p><p class="ql-block"> (5)惊心动魄60秒</p><p class="ql-block"> (6)浴火重生,东风五号终成大重器;凤凰涅槃,尖冰一号开启问天征程</p><p class="ql-block"> (7)难忘1976</p><p class="ql-block"> (8)再见,东风</p><p class="ql-block"> (9)青春无悔,平凡铸就辉煌</p><p class="ql-block"> (10)为国铸剑—第二十训练基地</p><p class="ql-block"> 这十个作品发表后,受到战友、美友及新老朋友的好评。阅读量近八万,并被美篇平台全部加精。2024年元月我还被被评为美篇精选创作者。当然,这并不是我的作品水平有多高,而是广大网友、读者对我国的航天科技的关心和热爱,他们渴望了解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曲折过程,渴望了解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英勇壮举。而我所给他们呈现的,正是我国的航天科技在过去官方媒体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是我亲自参与的,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因而受到广大网友和美友的认可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另外,作品集在撰写过程中,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精彩瞬间,惊心动魄的场景,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默默无闻,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呈现出来,这样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为国铸剑也有我》作品集在撰写过程中,得到战友、美友以及《航天迷》栏目组悟为、驼铃老师的帮助,在这里深表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