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县政协就“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生态旅游”开展专题协商,它使我想起习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什么叫新质生产力?解析很多,通过综合各方面见解,我个人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等各方面的创新,赋予其新的动能,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将这一理论拓展到这次专题协商,就是通过探索创新,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旅游产业新动能,从而形成一种生态旅游新质生产力。这里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仅结合石泉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赋能生态旅游谈四点个人看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赋能生态旅游一定要突出独一、领衔地位的核心文化。所谓的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就是你这个地方独有的、最具特色的文化。目前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提的很多,如“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汉水文化”“子午道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二十四节文化”等等。我个人认为,能够作为石泉优秀地域核心传统文化品牌的只有“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因为只有这两个文化是石泉独有,并具有国际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鬼谷子文化虽然全国其他地方有,但在汉江沿线,在陕西还是稀有的。“鎏金铜蚕”作为皇家褒奖物品及习总书记指出丝绸之路见证物是全国唯一的。至于上述其它几种文化都不是石泉独有的。因此“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就是石泉优秀地域传统文化中具有独一、领衔地位的核心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石泉献宝人谭福全之女向中外嘉宾介绍鎏金铜蚕出土及献宝情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特别是经过历届县委、政府20多来年的常抓不懈,“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一笔较大的隐形资产。可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以为优秀地域传统文化提的越多越好,结果弄不好是猴子搬包谷,前头搬后头撂,一个都抓不好,反过来把独一、领衔的核心地域文化淡化了、淹没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特别是近两年除新冠疫情影响外,鬼谷子文化品牌确实有所淡化。2020年,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所通过的、打造4个赋能平台,没有实质性的启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书面意见时,我看到在文化建设方面直接没提这两个文化,就毫不犹豫地提出了自己建议,同时还提交了“关于重视鬼谷子文化品牌建设及转化应用”的提案,意在唤起大家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二、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我不太赞成提汉水文化。为啥呢?这里有必要弄清几个概念,即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汉水文化?汉水文化与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是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推进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由此可见,汉水文化即汉水流域人类在推进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各类文化形态。狭义的汉水文化即汉水流域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上面的定义里,我们就能理出汉水文化与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的关系。即:汉水文化包含石泉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石泉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是汉水文化中的奇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为啥要说石泉鬼谷子文化呢?这是因为鬼谷子文化有两重性,即它的共享性与地域性。共享性是指鬼谷子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纵横谋略、执政思维等已经上升为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世界所共享。2021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市县书记培训班上讲话时就引用了鬼谷子“决”篇中“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的决策思想;地域性是指鬼谷子在地方留下的遗迹、传说、碑刻、史载等,是这个地方独一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石泉地域性的鬼谷子文化理所应当的纳入汉水文化范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那汉水文化好不好,好,那大家知道汉水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它至少蕴含四个方面:一是人类摇篮、源远流长;二是海纳百川、包容兼蓄;三是:天下中心、文明纽带;四是文化厚重、魂济中华,这里不一一赘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既然汉水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为啥不能做石泉的文化品牌,因为汉水文化涉及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甘肃6省市、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总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中的共有文化,很多形态都是大同小异,対石泉来说不具备独一性。因此我们只有从汉水文化中找出具有石泉地域特色、具有国际性的鬼谷子文化和鎏金铜蚕文化作为石泉的文化品牌,这里我们虽然没提汉水文化,实际弘扬的还是汉水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赋能生态旅游,需要科学处理核心文化品牌与其它文化的关系。我认为这二者之间是品牌统领与多彩的关系。所谓的品牌统领,就是坚持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的核心地位不动摇,能融则容。一段时间,县上计划实施“汉江印象”项目,汉江印象既然表现的是汉水文化,那么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是汉水文化中的奇葩,自然要重点彰显。其它景区在不影响主文化的前提下,能融入的也可融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比方说,本草溪谷以康养为主,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是修性养生内容,能不能融入赋能,答案是肯定的。再举个小例子:雁山瀑布景区有个深潭,原名“锅底潭”,它是当地百姓以其形状而命名的,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我建议结合鬼谷子斩龙脚的传说,更名“锁龙潭”,并融入省级非遗《石泉鬼谷子传说》中。传说当年鬼谷子下山云游,返回石泉时,只见田地干涸,民不聊生,原来鬼谷岭神龙泉是龙眼,东海黄龙从哪里出来,拒不耕云播雨,导致连续两年大旱。鬼谷子得知情况后,拔出两片菖蒲,化作利剑斩去黄龙一只脚。黄龙逃至封沟后一头扎入锅底潭,鬼谷子追到这里,两剑一插,化作剑阵,锁住黄龙,让它洗心革面,尽心履职,之后才保证了石泉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传说鬼谷子的菖蒲剑化为一条沟的石菖蒲,至今郁郁葱葱。这样既植入了鬼谷子文化,又与省立体水利风景区历史文化内涵相吻合,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这一建议景区采用了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后又更名为“碧波潭”,当然人家是开发主体,拥有自主权,听也罢、不听也罢都是正常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所谓的多彩就是我们在坚持优秀地域传统文化核心品牌的同时,不排斥彰显其它文化中具有石泉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不同地方、不同景区,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均可彰显,其中包括非遗在内的“疱汤宴”“祈福泼水节”“古道雄关”等,使其物化、活化,这样绿叶忖红花,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四、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赋能生态旅游既要有长远目标,更要注重开发应用。以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为例: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两个优秀传统核心文化赋能生态旅游,最终承载石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使全国了解石泉,世界知晓石泉,从而促进石泉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形成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正因为这样,为实现长远目标需要我们一届一届地坚持下去,万不可半途而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注重开发应用,是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赋能生态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更是优秀地域传统文化生命力所在。为什么我县两个文化品牌这两年有所淡化,就是开发应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未能很好的转化为新质生产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实事求是地说,鬼谷子文化的开发应用还是取得一些成果,例如:云雾山鬼谷岭成功申报为国家森林公园,天台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泉鬼谷子传说》申报为省级非遗,鬼谷岭景区得已开发运营,并向国家5A级目标迈进。鬼谷子文化文创产品也开发了一些,从某种程度讲,没有鬼谷子文化就没有这些。从发展情况看,地域特色文化是创建国家5A级景区必备条件,在验收中占了70分。因此有人说,在安康市,创建国家5A级景区,石泉可以先走一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但是,现在鬼谷子文化、鎏金铜蚕文化,包括其它一些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应用,怎样拓宽思路,创新业态,冲破瓶颈,我们还是研究少了一些,但业外人士比我们看的清楚。去年春上,县城投公司党组书记问我有关鬼谷子文化情况,当得知经县人民政府申请,并依托石泉而成立的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文化研究委员会有近30位全国各高校、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加盟,其中包括军校及国家军科院4名大校军衔的兵学研究员,还有高考历史出题组成员、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所长、高校教授、博导等,他当时就感叹的说:“这么好的智力资源,我们何不利用呢!比喻在鬼谷岭景区成立智校,开展高考知识讲座,开展鬼谷子文化学术交流、通过国家军科院,把全国性的鬼谷子军事谋略研讨会争取到石泉举行,同时还可考虑结合鬼谷子养生理论,在鬼谷岭创办康养项目:休闲养生苑,以此形成文化产业行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下大开了我的眼界:我就想,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赋能生态旅游至少有以下途径:一是数字赋能。数字经济是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来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就生态旅游来讲,数字赋能空间很大,智慧旅游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记得去年“五一”我县旅游爆棚,出现了拥堵、停车、吃住难问题。县政协主席、县旅游产业链链长胡学军检查旅游工作时说:有没有吃住、购票、停车、景区游客情况一机(手机)全明,其实这就是数字赋能,我们已有这个基础,只是开发不够,通过它完全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方说,通过数字赋能,让我们的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包括非遗,通过数字技术动起来、活起来,再通过网络承载与游客零距离互动,吸引游客的向往,这方面相信在座的同志比我这个老头子懂的更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是文化产业赋能。就是根据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使其能够赚钱,县城投公司党委书记李家银说的就是其中之一。另外根据我县文创产品偏少,名声不响等问题,组织研发团队,努力开发出有影响、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 三是讲好石泉故事。好的故事能够化平淡为神奇,为生态旅游赋予动能。举一个小例子,鬼谷岭阎王砭有一棵老树,伸出两个枝丫抱着一棵小树,作为游客没有故事,一晃而过。可张昌斌主任就为此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作为导游,先互动:游客朋友们,你们看,前边那棵树,像什么?可能游客会有不同说法,甚至说那不就是一棵树嘛!这时你就加以引导:耶,那棵树可是大有来头、大有故事,名为“爷孙树”!</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儿,游客一看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如是深挖一下:“大家再仔细看一下,它还有奇妙之处。”</p><p class="ql-block"> 这样通过互动把游客的关注点调动起来,在他们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你趁势引导一下:“那虽是爷孙树吗,他抱的真是自己的孙子吗?”</p><p class="ql-block"> 在游客的猜论中,你再说出答案:“您看,那棵老树是大叶袍,而小树是冷杉,所以他抱的是外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下通过两棵树拟人化,把人伦之情活化,是不是妙趣横生。其实我们的两个文化品牌,包括县城、各地、景区及非遗都有很多地域传统文化故事,通过挖掘、讲好,对赋能生态旅游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方面我们确实做得不太好。鬼谷岭五道天门解释牌用鬼谷子文言文,让人看不懂;县城珍珠河口至鬼谷岭景区大门搞了个鬼谷子72计文化牌,动议不错,但文言文看不懂,更要命的是,我仔细查看了一至十道文化牌,结果6牌有差错,有的随意更改鬼谷子十三篇原著,有的张冠李戴,把老子道德经里的句子安到鬼谷子头上,况且这只看了10道牌,要看完72道鬼谷子文化牌,不知还有好多谬误的地方。这样就达不到故事赋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好,我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难免有偏颇之处,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