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冉秀英1921年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大白乡冉庄,冉庄是个大村子,全村100多户人家基本都姓冉。母亲共有兄弟姊妹五人,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大哥叫冉繁军,二哥叫冉繁魁,一个弟弟叫冉繁会,一个叫冉繁长。我的老爷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我姥姥嫁给老三,我姥姥的亲妹妹嫁给老四,并住在一个院子里,我姥姥住三间正房,四姥姥住东西两配房,我姥姥和我四姥姥即是亲姐妹又是妯娌,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无比。由于我姥姥有四个儿子一个闺女,所以我姥姥对我母亲可以说是恩爱有加,特别疼爱。18岁时才把我母亲嫁出去,在那个时代女孩18岁还嫁不出去就是大龄姑娘了,所以我母亲18岁结婚在那个时代就属于晚婚的了。</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性格脾气比较好,涵养极深,可以说在家里是贤妻良母,在外同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关系极佳,不管是在老家河上庄还是在张家口市探机厂和西宁市探矿厂家属宿舍,以及河北宣化同邻居的关系处得都非常和谐,虽然说不是姐妹但相处的关系几乎胜似姐妹。在宣化市场街住的院子里,邻居们几乎都是双职工,为了下班及时做饭都委托我母亲在下班前给打开炉门或烧水,甚至有时还帮着带孩子等,就连宣化蔬菜商场的服务员有急事用钱也找我母亲借,有的还在我们家院子里寄放自行车等,总之我母亲是一个非常热心帮忙的人,他的善良、热心,好心肠赢得左邻右舍的赞誉和爱戴。当我母亲1984年元月12日因病去世时,当时的邻居知道后都去吊唁,而且都流下了痛苦的眼泪,无比伤心的场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母亲良好的教养和宽大的心怀以及诚实善良的高贵品质是同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分不开的,他是伟大中国母亲的缩影,我为有这样的一个母亲我感到非常骄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18岁时嫁给我的父亲,当时我父亲才15岁,可以说是不懂事的小女婿。听我父亲说他结婚的那天他还在跟其他小伙伴弹玻璃球,叫他换衣服进行结婚典礼他不想去还挨了我爷爷的一个脖搂。这就是解放前河北盛行的婚俗,女大三抱金砖的婚姻在我父母来说就是一个典型样板。我母亲和我父亲相依为命46年,共同抚养了8个儿女,并把他们培养成人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经过三年自然困难时期,艰辛的生活可想而知。我记得在困难时期我母亲在生活上最关心的是我父亲,因为她是家庭的顶梁柱,重点照顾,下面就是我们,唯独不考虑自己。由于身体极其缺乏营养,身体免疫力低,被传染上了肺结核,又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没有好好治疗(我父亲当时每月工资74.9元),病情时好时坏,但是为了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她还到西宁市湟水河里挖砂子卖钱,有时还到绒毛加工厂检煤核。我们做儿女的决不能忘记父母的奉献,特别是母亲的奉献更是天高地厚,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父母亲养活了8个儿女,我们长大后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奔向四面八方。大儿子在宣化工程机械厂工作,二女儿在宣化纺织厂工作,大女儿在河北泊头市王武镇前河上庄务农,二儿子在西安市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工作,三儿子在西宁市第一毛纺厂工作,四儿子在青海省大通电解铝厂工作,五儿子在青海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工作,三女儿在青海地矿局祁连地质二队工作。8个儿女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工作,几年同父母见不了一面,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令人可想而知的,有时思念起来昼夜难眠,俗话讲儿在千里母担忧,没做过父母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母亲的胸怀如天地之宽,就是在她病危之时也不愿意让儿女请假回家床前持候,因为她知道儿女们离她太远,经济上又都不宽裕,工作又很忙,难以请假,回来一趟很不容易,到了这时她还是想的是为了儿女,唯独不考虑自己,由于这样使我失去见母亲的最后一面,造成终身遗憾。</p><p class="ql-block">“人有生死离别,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这首诗做为我对母亲的祭典和永久的思念。</p><p class="ql-block">亲爱伟大的母亲您安息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9月3日于西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