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陋室铭》:他彰显主人超脱世俗束缚,鄙弃浮华生活…。

大明

<p class="ql-block">‌ 《陋室铭》</p><p class="ql-block">通过描写简陋的房间,传达了作者刘禹锡的高洁品格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提倡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p> <p class="ql-block">就在今天:</p><p class="ql-block">和亲戚聊后便发给我。</p><p class="ql-block">“您曾一定读过《陋室铭》”,‘还读过《微信铭》、《交友铭》、《老人铭》、《闲心铭》、《养生铭》、《益寿铭》’吗?让我得闲时赏阅会非常有益的!</p><p class="ql-block">看后,勾勒起我上学读过《陋室铭》的曾经…。如果你问我:上学时背诵最熟练的文言文是哪一篇,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陋室铭》。</p><p class="ql-block">其实,像这样的“铭”在现实生活中所展现的太多了…如果时间允许我会一一赘述对此的认知程度。</p> <p class="ql-block">刘禹锡:</p><p class="ql-block">(772年-842年),字梦得,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人,祖籍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p><p class="ql-block">刘禹锡:</p><p class="ql-block">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p><p class="ql-block">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p><p class="ql-block">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p><p class="ql-block">刘禹锡诗文俱佳:</p><p class="ql-block">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p> <p class="ql-block">《陋室铭》作者:</p><p class="ql-block">先以山水起兴,点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然后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主题,开始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内外的环境: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和别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陋室的人,侧重写作者与朋友的交往,体现出作者高雅的性情和高洁的品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陋室内的活动,表现了作者身居陋室的雅趣。</p><p class="ql-block">最后,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以“陋室之有”?作结尾。其实,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故意省去了前半句,不仅暗示自己是一位君子。同时,也使文章更加含蓄。可以说:余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陋室铭》</p><p class="ql-block">的寓意和道理</p><p class="ql-block">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品德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文章通过描写简陋的房间,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表达了真正的幸福和价值在于个人的品德和修养,而不是物质的富有。</p><p class="ql-block">‌知足常乐‌性:</p><p class="ql-block">文章提倡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在简陋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p><p class="ql-block">‌和谐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文章还强调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简陋的房间中,人们需要互相体谅和帮助,这种互助精神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今:</p><p class="ql-block">最美散文之一的《陋室铭》。</p><p class="ql-block">一直被无数文人雅士奉为:“安贫乐道”的座有铭。</p><p class="ql-block">主流观点认为:这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散文绝唱,是刘禹锡在遭受官场排挤和施压下创造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其实,一开始刘禹锡的。官场晋升还是一帆风顺的。直到宫廷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将他卷进了无休止的风波中:“从朗州司马到连州刺史,又到安徽和州通判”。这些都因刘禹锡站错了队伍惨遭贬职的。</p><p class="ql-block">《陋室铭》写于公元824年。是由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担任通判期间而作。</p><p class="ql-block">按照当时的规定:刘禹锡是应该住衙门里,并且有三间房的使用权。然而,当地知县却是势利小人,瞧刘。这倒霉鬼是一贬再贬,且又不懂得奉承送礼,于是就多次故意刁难他。起初,他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不料刘禹锡竟然丝毫不在意,不仅没有抱怨,反而还受到广阔江景的启发,他写下一副两句的诗:“面对大江视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并贴之门上…。这个举动一下就激怒了知县,认为刘禹锡在挑衅,知县生气的说:“你过得好,就搬家”。于是又逼他迁至更偏远的城北门,居住空间也大幅缩小。可刘禹锡还是不计较,他看着这座位于德胜河的新居,旁边还有成排的杨柳随风摇曳,倍感惬意,甚至诗兴大发:又写下两句诗:“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西阳心在京”。这下子可把那位知县气坏了,当即就把他安排在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半年内的三次针对,便刘禹锡终于忍无可忍,他表示既然如此,那就不客气了,愤然挥笔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陋室铭》。如此之后,他还不过瘾,又请人将文章原原本本,都刻在石碑上,专门立在那位知县给他安置的斗室前,一展自己的心志。他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卑鄙小人进行了无情地鞭挞。这个故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文学加工和艺术夸张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据说到了元和九年,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也曾被召回长安。然而,又因作出疑似讽刺时政的诗作,招致不满,再度被贬为播州刺史。尽管直至刘禹锡痛逝,也未能摆脱他职场生涯宁陋室回到朝堂大展宏图,但他始终心如砥柱,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抱负。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这间陋室超越了其物理空间的局限,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坐标,千古难平。</p> <p class="ql-block">《陋室铭》:</p><p class="ql-block">在这体上属于铭。</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刻在金石上的押韵的文体。大多用来歌功颂德或者警戒自己。</p><p class="ql-block">我们明白了铭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自然也就明了作者的用意,他是在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全文融叙述、描写、用典、议论、抒情于一炉。文章虽然很短,写起来韵味十足,不愧是传唱千古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再读《陋室铭》:</p><p class="ql-block">更明白,人活一生,有舍有得。</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一百个人读书,就有一百种不同的领悟。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经历、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每个人读书时,都会从书中汲取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形成独特的理解和领悟。</p><p class="ql-block">上中学时候的我,读刘禹锡的《陋室铭》,被那高雅的文字所打动。那时候的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渴望了解世界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今再次重读《陋室铭》时,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p><p class="ql-block">这次重读《陋室铭》,我深刻理解到,人生就像那山与水,不在乎高低、大小、贫富,而在于内心的境界和修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人也是如此,无需过于在乎外在的名利地位,而是要修炼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只有通过不断的修养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总有许多欲望和诱惑,但是只有学会舍弃,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幸福。就像那简陋的陋室,因为主人品德的高尚,变得不再简陋。如果一个人能够舍弃对物质的追求,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上的满足,那么他就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平静。</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几个知己好友。知己不需要多,只要能够真正理解、支持、鼓励彼此就足够了。与知己一起谈笑风生、调素琴、阅金经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朋友间的相互理解、扶持和共同成长,也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需要学会享受生活的闲暇时光。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琐事,给自己一些时间去休息、思考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样不仅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恢复,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总之,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需要每个人用心去阅读生活,感悟其中的真谛和意义。通过不断地修养内心、舍弃欲望、结交知己、享受闲暇时光,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美好和价值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成长和智慧,还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