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映像(三)

丫丫姥爷

苗寨和镇远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贵州旅行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江苗寨</span>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远</span>古城的旅行是相对轻松的,在黄果树景区、小七孔景区都有很长的旅游路线要走,每天两万多步行走,对我们老两口来讲已接近体能的极限了。西江苗寨距镇远古城不到130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是头天下午到的西江苗寨,住一晚后第二天午饭后向镇远古城出发。这样的行程时间安排主要是能看到两地的夜景。的确,这两地夜景很美。 </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全寨共有1468户,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被号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宏。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歌舞及其遗风古俗在这里世代相传,不仅保留着最纯粹的自然美景,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西江千户苗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苗族漫长发展历史中积累与沉淀,具有“露天博物馆”、“中国最美的苗寨”等美称,是研究与探索苗族文化的绝佳之地。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以来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平遥古城有2700年)。镇远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河水蜿蜒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城不仅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还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城墙等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高过河等,这些景点展示了镇远古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2020年1月7日,镇远古城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入住酒店后拍摄的西江苗寨的夜景,由于没带相机三脚架,用手机拍夜间的远景有点难为手机了,像素太低效果很差,同时我住的酒店又处苗寨景区东边不是最佳机位,未拍到苗寨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苗寨西门位置,满目灯火辉煌,商业化规模很繁华。</p> <p class="ql-block">  一条白河将苗寨一分为二,河上建有七座风雨桥,这是一号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  一条石板路通向扎啤广场。</p> <p class="ql-block">  晨曦中的苗寨,薄雾渐消、翠峰叠嶂。</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不经意的染红了群山中渐渐退去的清云和薄雾。</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的房子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使用枫木搭建,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会显得金黄,这种自然的光影变化使得苗寨的景色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  看的就能感受到贵州的辣。</p> <p class="ql-block">  大银帽,西江苗寨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苗寨街道一角。</p> <p class="ql-block">  过去这是苗寨宗族祭祀和司法裁决之处。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江苗寨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为能更直观了解镇远古城的地理特点,我下载了一幅镇远古城航拍图,舞阳河s型穿过镇远古城,似乎像一幅太极图。</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的青龙洞群坐落在城东的中和山上。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建在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俗称“老大桥”,也称“迎圣桥”或“状元桥”,始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为庆祝清康熙六十寿辰而更名为“祝圣桥”。横跨舞阳河上最古最大的祝圣桥,是南方丝绸之路和20世纪30至70年代湘黔公路必经之桥。清光绪四年(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倡捐修,建魁星阁于滇黔学子进京赶考必经的祝圣桥上,希望能够魁星点斗,高中状元,故老百姓又称其为状元楼,位于桥的东起第三孔与第四孔之间的桥面上,该楼为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那状元楼两侧“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的经典对联真实的记录了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六月等次缅人骑象赴京朝贡路过这里的重要史实以及名城镇远昔时曾为南方丝绸之路上水陆通衢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建在桥上的魁星阁,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状元楼。其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的特征,但其有点夸张的飞檐翘角建筑风格在我国西南地区比较普遍,业内有“勾心斗角”的美誉。我特别欣赏这种建筑美,既有凤凰展翅的动感、又有江南模山范水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一角。</p> <p class="ql-block">舞阳河的两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