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山东新优势的定位与重塑。

杨光寶 纪实发布

<p class="ql-block">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各省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如何找准并发挥自身新优势,对其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山东近年来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总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山东 GDP 达到 9.2 万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等省份,在工业、农业、外贸等多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在工业方面,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6 万家,涵盖了化工、机械、家电等众多行业,其中化工产业产值在全国占比达 17%。农业方面,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 1100 亿斤以上,蔬菜、水果、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 12.9%。外贸方面,2023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3.5 万亿元,在全国外贸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与广东、江苏等先进地区相比,山东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广东、江苏分别达到 7 万家和 4.8 万家,而山东为 3.6 万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前山东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p><p class="ql-block">一是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山东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度较低,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仅为 3.2%,低于广东、江苏等省。许多中小企业仍依赖传统生产模式,产品附加值低,如山东部分传统纺织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只能靠低价策略,利润微薄。</p><p class="ql-block">二是产业协同性较差。山东产业门类虽全,但各产业间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例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 比重约为 43%,低于江苏的 51%。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金融等服务仍主要依赖内部部门,未能与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形成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p><p class="ql-block">三是交通物流效率有待提升。尽管山东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数据表明,山东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重约为 14.8%,高于广东的 13.2%。如省内部分地区物流园区布局不合理,货物中转环节多、时间长,像一些内陆城市的货物运往沿海港口,往往需要 3 - 5 次装卸和转运,导致物流效率低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针对以上问题,山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新优势:</p><p class="ql-block">一是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创新基金,例如每年拿出 50 亿元,对有创新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以青岛为例,可依托当地高校和科研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p><p class="ql-block">二是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剥离非核心服务业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例如济南的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可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对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如在半岛地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p><p class="ql-block">三是提升交通物流效能。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根据产业分布和交通枢纽情况,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例如在鲁中地区建设大型综合性物流枢纽,减少货物中转次数。推进智慧交通物流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精准匹配和智能调度。加强与周边省份交通物流合作,构建区域一体化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山东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物流枢纽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山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需正视自身问题,积极挖掘并培育新优势,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产业协同、提升交通物流效能等多方面举措,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区域竞争格局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进位争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