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彩纷呈的《宣圣遗像碑》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宣圣”,即指孔子。自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始,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其为“宣圣”。于是,“宣圣”一词变成了孔子的代名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宣圣遗像碑”即指碑首篆额为“宣圣遗像”,画像中的孔子,头顶束髻、双目深邃、阔嘴隆鼻、长髯浓密、身材魁伟,双手交叉胸前,身体微微前倾,谦卑有礼、文质彬彬,君子风范的碑。碑中孔子圣像衣冠整肃,线条流畅,形体端庄,刻制精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类孔子像可能源自一个共同的孔子像母本即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现已不存),最早由孔子后人以藏存祖先画像的目的摹刻于石,而后各地官员、学子因崇仰圣人而辗转摹刻,流传于各地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现存这类碑刻近十通。分别存于浙江衢州孔庙“思鲁阁”、山西长子文庙、广州博物馆、上海青浦孔宅、广西全州文庙、河南内乡文庙、湖南郴州文庙、山东济南博物馆等处。但在这已知的碑刻中,虽说“大同”,也有“小异”。总之,都是各具特色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一,刻制年代不同。从目前已知《宣圣遗像碑》来看,现存广州博物馆碑廊的应该是元代刻制的。鉴于其他的都是明清时期刻制的,该碑似应是刻制时间最早者。但从该碑“刻立缘起”来看,山东曲阜的碑刻应该是最早的母碑。遗憾的是曲阜最初的《宣圣遗像碑》已然不存。现存者也是后来补刻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二,碑的尺寸大小不等。据目前已知,现存山西长子县的《宣圣遗像碑》,应该是最为高大者。这通石碑,通体青石,高达3米,碑身高2.6米,宽0.77米,厚0.28米,碑座高0.4米,宽1.06米,厚0.62米。其尺寸远远超过现存浙江衢州的、河南内乡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三,碑额题字不同。从现存《宣圣遗像碑》来看,碑额上的题字是有很大差异的。虽说大多数都有“宣圣遗像”四个字,有的文字则是: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更有甚者,则把这两段文字置于同一块碑。更不用说有的碑刻上竟然还有大段的跋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四,图像中孔子的双手摆放姿式和佩剑方式不同。比如,浙江衢州孔庙思鲁阁的(南宋或明代)、广州博物馆的(1345年)、上海青浦孔宅的(1440年)、山西长子县文庙的(1536年)、河南内乡文庙大成殿的(1587年)、湖南郴州文庙的(1656年),其图像特点为画中孔子双手摆放的姿式均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心相合;佩剑均为左侧腰间佩剑,剑柄朝后。有的其佩剑剑柄则是微露或不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