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

春华秋实

<p class="ql-block">祖庙,位于佛山市区中心地带,是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称“北帝”)的著名庙宇,相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修和扩建,现存主体建筑占地3600平方米,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199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祖庙,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组成的建筑群依南北中轴线排列,殿阁巍峨、雄伟壮丽、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庙,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如今祖庙内现存国内最大的明代北帝铜像和古铜镜、国内罕见的宋式三下昂八铺作斗拱、精美绝伦的三雕两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以及华南最著名的古戏台——万福台等,都是流芳百世的不朽杰作,是佛山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帝乃司水之神。祖庙文化的兴起与古代佛山河网纵横的水乡地理特征和经济形态息息相关。早期佛山先民供奉北帝以求风调雨顺,明清之后,随着佛山铸造业和其他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对水运交通的依赖,北帝神祭祀被引申至对防火防灾的祈愿而日益隆重,并由此衍生出北帝巡游、行祖庙、烧大爆、乡饮酒礼、春秋谕祭、北帝诞、出秋色等丰富多彩的民俗庆会。这些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为集祭祀、文化展示、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全民参与的民俗盛宴。</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叶问堂,介绍了叶问的生平及社会影响。</p> <p class="ql-block">每天有舞狮表演。</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是一座集政权、族权、神权于一体的庙宇,作为佛山的诸庙之首,明清时期,祖庙已成为佛山士绅的议事中心,明代的“嘉会堂”和清代的“大魁堂”均设于此,佛山历史上的许多大事,都在这里商议决策。而当初经“庙议”决定设立的铺区管理制度,更让佛山结束明初乡村墟集状态,呈现城市化雏形,在佛山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神案上悬有金漆木雕彩门,彩门一般悬挂在庙宇和祠堂内,有挡煞的作用,另外每个人都会因为它的精美而抬头观赏,寓意举头三尺有神明。祖庙前殿内的这件彩门与神案同时制作,保存完整、雕工精美,是少有的金漆木雕珍品。</p> <p class="ql-block">穿堂内放置“李元霸伏龙驹”贴金木雕神案一张,雕凿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此神案为柚木雕制,通长382厘米,通宽100.5厘米,通高156厘米,由“佛山镇承龙街黄广华”店铺所制作、“银行如意堂”敬奉。工艺上,神案的制作采取了多层镂空高浮雕的佛山木雕技艺,将正面主题图案分为上下两层,上刻“荆轲刺秦王”故事,下为“李元霸降服烈马龙驹”典故,整体画面贴金处理,做工细腻精良,效果辉煌繁华。</p><p class="ql-block">同时,神案所寄托的思想主张更为精彩,一是以李元霸故事中的胡人隐喻洋人,主题鲜明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佛山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二是通过1958年神案修复时所发现、正面木雕小匾裱糊的“金銮殿”三字下所刻的“大明江山”四字,和木雕旗帜上出现的“李”字,使人联想到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发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的佛山粤剧艺人李文茂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暗地寄托反抗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诉求。此神案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实属佛山木雕艺术之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以其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本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熔古代佛山经济、文化、宗教、民间艺术于一体,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等文化主题,是古代佛山的缩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