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个李劼人,成都人或家喻户晓,我却不熟,但“死水微澜”这部书倒是知道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寓居成都十来天了,不知李劼人故居就在步行十几分钟的路程内,一日乘车偶然瞥见,次日便前往瞻仰。</p><p class="ql-block"> 昨日,12月的第一天,出酒店沿静明路,穿过中环路锦绣大道段至劼人路,再转入菱窠路到底,总共走了也就一公里略多一点,便是李劼人故居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菱窠路不宽,两旁尽显成都旧时街巷风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路旁山墙多有此类壁画,细看全由蜀地方言俚语组成,读来大多不解其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四川华阳(今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卓有成绩的报刊编辑、实业家和成都市副市长。中学时代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擅长讲述故事。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各种著译作品达六百万字。其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河三部曲”。它们以磅礴的笔触书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是具有时代和地方色彩的民族史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功书写了四川保路运动和四川辛亥革命的长篇历史小说系列。李劼人因此被誉为:“成都真正的历史家”,“川西民俗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李劼人与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合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门旁石碑由同是成都名人流沙河所题。</p><p class="ql-block"> 流沙河(1931年11月11日-2019年11月23日),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曾被钦点为右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此门进入便是“菱窠”,即李劼人故居。</p><p class="ql-block"> 菱窠”是李劼人于1936年春从城内疏散到此地,用黄泥筑墙、麦草为顶修建了自己的栖身之所,因居所在菱角堰旁,故在门楣上题写“菱窠”匾额。<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屋原为一楼一底的悬山式草顶土木建筑,1959年改为瓦顶,木柱改成砖柱,并将二层升高。1983年经全面维修。占地约4.95亩,主屋及附属建筑面积共约2000平方米。庭院中有溪水、曲径及屋主生前手植果树花木多株,为“蓉城八景”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菱窠”中的“菱”是一种生在池沼中、根扎在泥土里的草本植物,“窠”则指鸟虫的巢。因此,“菱窠”字面意思是菱角堰旁的鸟巢。</p><p class="ql-block"> 菱窠,读lingke。</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菱窠正门前是一尊李劼人的半身雕塑,系雕塑大师刘开渠所作,雕像十分传神,惟妙惟肖,可说是一尊静止的活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李劼人1962年末去世,次年其夫人便将宅子捐出,可谓明智之举,如果晚几年,或者李先生晚逝几年,可知同为知名文人,同是大都市副市长吴晗什么结局吗?</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菱窠深处李夫人杨氏的安寝之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菱窠右侧长廊为李劼人生平介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上,绿篱内即菱窠;下图下,为菱窠外的风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菱窠不远,是体现成都东门市井的仿古建筑群、有下沉集市广场、老式茶铺及各种吃食店铺,生动展现出李劼人先生笔下的老成都市井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下沉式广场中的坝坝茶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出李劼人故居,本想就近用餐,无奈不是火锅就是汤锅,不适合一两个人用餐,于是横穿过劼人路,见有一家川渝家常菜馆,遂入点了麻婆豆腐、老妈蹄花,就着大米饭吃得很是畅快,剩下大半盘麻婆豆腐舍不得扔掉,打包带回晚上就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河水 草就于2024年12月2日 21时</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