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的斯图德尼察修道院,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有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圣母教堂和国王教堂那些令人震撼的湿壁画。</p><p class="ql-block">我们先走入圣母教堂,去看看传说中的湿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母教堂里最著名的《耶稣受难图》</p><p class="ql-block">走进圣母教堂,立即被墙面上从上到下、满满的湿壁画震惊了。</p> <p class="ql-block">湿壁画,意大利语“Fresco”,原意是“新鲜”。最早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之前,兴盛于欧洲各地。</p> <p class="ql-block">画法是,先在墙壁上抹上灰泥,并刷上石灰浆,趁石灰浆未干,用天然的颜料在上面作画。湿墙壁有极细缝隙,颜料因毛细管虹吸作用被吸收,成为墙壁表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到墙壁的灰泥完全干透了,壁画如同“生长”在墙壁上,不易褪色,生命力非常持久。</p> <p class="ql-block">湿壁画的技法在室内壁画中具有不反光、色彩效果明亮的特点,尤其适合长期纪念性的要求,并且随着岁月的增长愈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当然,湿壁画有她的缺点,就是绘画操作极为困难,要求画家用笔果断而且准确。</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发展,后来湿壁画逐步被油画所取代。因此这些大面积的湿壁画就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发现这些湿壁画上有些白色的斑点。</p> <p class="ql-block">这幅图更加明显,以至于画中的人物都看不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大约两百年前,壁画曾被野蛮修复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因为当时的修复者不懂正确的修复法,留下了这些大片的白色斑点痕迹。</p> <p class="ql-block">现在,科学的修复技艺已经成熟,以后这些壁画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顶上也有大片的壁画脱落</p> <p class="ql-block">按理说修道院的这些壁画是不允许拍照的。幸运的是,这位修道士对我们用手机静音下悄悄地拍照未加阻止。</p> <p class="ql-block">自从我们一进来,他就一直低着头,客气地任凭我们拍,可能一是对来自遥远的我们的宽容,二是今天的参观者很少,不用维持参观次序。</p> <p class="ql-block">补充一下,参观这所修道院,不用买门票。</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仰望教堂里那幅著名的湿壁画“耶稣受难图”。</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创作于1208年,画作中很大一部分的顏色是珍贵的“拜占庭蓝”(Byzantine Blue)。</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蓝是采用产自来自阿富汗的宝石~青金石制成,极为珍贵。在13世紀初的当时,這种蓝色的顏料非常稀少,价格甚至高于同等重量的黄金。</p> <p class="ql-block">看这幅壁画,还可以发现东正教的十字架的独有的特点:十字架呈三横一竖。</p><p class="ql-block">东正教认为自己秉承了最正统的基督信仰,耶稣受难时被钉上的十字架原样就是如此:最上面的一横用来写犯人的名字,中间钉犯人的双手,最下面的一横钉犯人的双脚。</p> <p class="ql-block">在巴尔干旅行,东正教堂很多。我们在黑山科托尔古城,看到这座东正教堂的顶上,也是这样的十字架:三横一竖。</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有这张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画像,在教堂湿壁画都能因此看到这位伟大国王的面貌。</p><p class="ql-block">公元1168年,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统一了塞尔维亚全境并建立起独立的王国,开创了尼曼雅王朝。圣母教堂就是他退位之后建造的。</p><p class="ql-block">1183年,晚年的斯特凡·尼曼雅一世主持修建了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主体建筑为圣母教堂与国王教堂。1196年,圣母教堂竣工,此时的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已经厌倦了王位与权力争斗,放弃王位并在圣母教堂举行了宣誓仪式,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二儿子斯特凡·尼曼雅二世。</p> <p class="ql-block">运气超好,能亲眼看到这么珍贵的画作,不由得想多放上几幅分享。</p> <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里这些作于1208-1209年的壁画,显示出描绘人物表情和空间的新方法,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13世纪末期,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杜乔和乔托的作品就是起源于这种绘画的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回看圣母教堂,入口上方的雕刻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的对面,是白色的国王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于1314年,是圣母教堂建成之后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呈十字交叉结构,拱形穹顶的设计体现出空间的交错感。</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湿壁画保留得更加完好,色彩也更为鲜艳。</p> <p class="ql-block">许多画像很清楚,人物旁标注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比较小,没有看到修道士。</p> <p class="ql-block">根据前面的画像,可以认出,这位白须长者就是斯特凡·尼曼雅一世。而他左边的这位,就是他的小儿子,大名鼎鼎的“圣萨瓦”,他是东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首任总主教。直到今天,他的雕像还矗立在贝尔格莱德圣萨瓦大教堂前面,教堂以他命名,供奉的是他。</p><p class="ql-block">父子俩的肖像为同时代画师所绘,忠实再现了他们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从左数第三位是圣萨瓦,只见他手持经卷,身穿白底黑色十字僧袍,面目儒雅清秀。</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他起草了塞尔维亚历史上最早的法律,开创了本国的中世纪文学,因此被视为学术和教育的保护圣人,在塞尔维亚很多教堂都能看到他的形像。</p> <p class="ql-block">八角形的屋頂,是描绘圣母生平事迹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因为多座人物旁标有名字,我看到有游人先找自己心仪的人物,然后专门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每幅画用笔都非常细腻,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选几张完整的画作分享。</p> <p class="ql-block">这张《圣母玛丽亚的分娩》的壁画,是国王教堂最值得一看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斯图德尼察是中世纪塞尔维亚最重要的一座修道院。她的湿壁画,用独特的绘画技巧将人物刻画得非常逼真。这种技巧被意大利画家乔托学习并带回了意大利,开创了著名的佛罗伦萨画派。</p> <p class="ql-block">几个世纪以来,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一直作为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中心。直到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本文有参考公开资料处,感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阅读和分享!</p>